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天津之行,留下了感动,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对于教育,对于语文教学,我们从京津回来,重新出发。
我们走进的学校,包括府学小学、育才学校和中营小学,都是上百年的老校。这些学校,让人一踏入校门,就感受到其气度不凡。我们都在思考,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精神的缺失,使得中国人身上的文化特质变得越发模糊起来。我们已经有意识复兴传统文化,今天的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但如何走得更远,是我们当下正在思考的。而北京天津的学校,她们在整个的校园文化建设上都让人整个浸染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中。古朴典雅,凝重秀美的建筑,给人浓浓的书卷之气。不仅府学,还有育才,以及中营,漫步其中,那些古殿飞檐彰显悠久的历史和绵长的气脉,青石翠柏流露恬淡的清丽和内敛的神韵,你会产生仿佛不知此刻身在何处的感觉。在中营,一百多年的老校舍很好地保留了下来。老校舍设计科学合理,而且充满人文和诗意,一砖一瓦,一花一木,你都能感受到热爱教育的前辈为着教育的梦想所付出的点滴努力。而中营刚建起的新校舍,竟然与老校舍那么自然协调地融合起来。除了佩服设计师的设计以外,我想,更多的感动来自于新中营对传统和古老的尊重与继承上。如果没有这种尊重,历史就会变成尘埃。
在这样的学校里和孩子一起学习,他们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自信与个性让你感受到孩子的张扬;他们对文本的感悟又让你惊讶于他们的积淀是那么深厚,博览群书的同时传统文化的根基夯得很实。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处处是当地文化和学校教育留下的痕迹。我们在思考,这些孩子的未来就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我们培养怎样的孩子,我们国家的未来就成为怎样的未来。雍景园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她像所有高起点的现代化学校那样,有着崭新的校舍与齐全的配备设施。她有着年轻学校发展的朝气与活力,没有传统的束缚,富有个性。但这次的京津之行,让我们找到了新的出发点。年轻与古老可以融合,现代与历史也可以对话。
我们走进的学校,包括府学小学、育才学校和中营小学,都是上百年的老校。这些学校,让人一踏入校门,就感受到其气度不凡。我们都在思考,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精神的缺失,使得中国人身上的文化特质变得越发模糊起来。我们已经有意识复兴传统文化,今天的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但如何走得更远,是我们当下正在思考的。而北京天津的学校,她们在整个的校园文化建设上都让人整个浸染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中。古朴典雅,凝重秀美的建筑,给人浓浓的书卷之气。不仅府学,还有育才,以及中营,漫步其中,那些古殿飞檐彰显悠久的历史和绵长的气脉,青石翠柏流露恬淡的清丽和内敛的神韵,你会产生仿佛不知此刻身在何处的感觉。在中营,一百多年的老校舍很好地保留了下来。老校舍设计科学合理,而且充满人文和诗意,一砖一瓦,一花一木,你都能感受到热爱教育的前辈为着教育的梦想所付出的点滴努力。而中营刚建起的新校舍,竟然与老校舍那么自然协调地融合起来。除了佩服设计师的设计以外,我想,更多的感动来自于新中营对传统和古老的尊重与继承上。如果没有这种尊重,历史就会变成尘埃。
在这样的学校里和孩子一起学习,他们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自信与个性让你感受到孩子的张扬;他们对文本的感悟又让你惊讶于他们的积淀是那么深厚,博览群书的同时传统文化的根基夯得很实。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处处是当地文化和学校教育留下的痕迹。我们在思考,这些孩子的未来就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我们培养怎样的孩子,我们国家的未来就成为怎样的未来。雍景园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她像所有高起点的现代化学校那样,有着崭新的校舍与齐全的配备设施。她有着年轻学校发展的朝气与活力,没有传统的束缚,富有个性。但这次的京津之行,让我们找到了新的出发点。年轻与古老可以融合,现代与历史也可以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