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K-CXL: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角膜胶原交联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1990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染性角膜炎是视力不可逆性丧失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多重耐药菌的出现,感染性角膜炎即使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也常会导致角膜混浊,甚至溶解穿孔,因此亟待开发新的治疗手段。最近的研究表明,角膜胶原交联(CXL)可通过直接杀伤病原体和增强角膜耐酶消化性等机制发挥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作用。为突显CXL在该方面的应用,第九届CXL年会将应用于感染性角膜炎的CXL定义为PACK-CXL。由目前文献推断,PACK-CXL对细菌性角膜炎,特别是角膜溶解穿孔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对真菌性角膜炎和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疗效则较弱,对病毒性角膜炎则可能具有恶化作用。本文将对CXL技术原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预防,PACK-CXL的治疗机制及其在细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儿童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情况,分析T2DM合并NAFLD的临床特征及影响代谢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儿童T2DM患者473例,分为T2DM合并NAFLD组90例,不合并NAFLD组383例。分析比较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病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体质指数、血压、血红蛋白、血脂、尿酸、糖化血红
目的探讨胰岛素制剂注射致脂肪萎缩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1例胰岛素制剂注射致外源性胰岛素抗体综合征(EIAS)及获得性脂肪萎缩的病例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和分析,并总结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胰岛素制剂注射致脂肪萎缩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胰岛素制剂注射致脂肪萎缩患者共11例,其中注射部位脂肪萎缩11例,同时出现非注射部位脂肪萎缩2例。制剂种类包括重组人胰岛
目的探讨以医师-营养师-护理师为小组的糖尿病共同照护模式的管理效果。方法回顾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北大医院共同照护门诊就诊的患者数据,分析规律复诊率、季度实验室检查、胰岛素注射部位评估、足部评估、量表评估、日花费等结果。符合正态分布的样本以配对样本t检验判断样本间的差异,符合非正态分布样本以Wilcoxon非参数检验判断样本间的差异。结果门诊规律随访的糖尿病患者共382例,有382
期刊
目的系统评价人羊膜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全面收集关于人羊膜敷料治疗DFU的随机对照研究: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OVID、CBMDisc、CNKI、VIP、万方数据库(均从建库至2017年2月);手工检索美国糖尿病学会科学年会会议论文集(至2017年2月);同时查阅所检索到文章中的参考文献。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
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负压滴灌治疗对糖尿病足感染(DFI)创面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周围血管科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试验组采用复方黄柏液负压滴灌治疗,对照组采用盐水负压滴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周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包括创面面积、局部症状积分、血清降钙素原(PCT)、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泌汗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于解放军南京总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395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导分析仪SUDOSCAN测得的电化学皮肤电导率(ESC)将患者分为两组:手和足ESC均>60 μs为泌汗功能正常组(221例,其中男144例,女77例),手或足ESC≤60 μs则为泌汗功能异常组(174例,其中男104例,女
目的系统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大截肢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自建库至2017年9月公开发表的关于糖尿病足患者大截肢危险因素的研究,采用Newcastle-Ottawa量表进行质量评估,运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累计大截肢组659例,对照组4 905例。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及其合并OR值和95%CI分别为:溃疡累及骨11.80(6.90~
红绿色盲是人色盲的主要类型,传统治疗方法如佩戴有色镜等均无法从根本上治愈色盲。伴随着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基因疗法已经越来越多地用于眼科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其中Leber先天性黑矇等疾病基因治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结果显示基因治疗具有令人满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近年来,研究人员对成年红绿色盲雄性松鼠猴进行基因治疗,使其有效地恢复了三原色视觉功能,预示着人类红绿色盲可治的光明前景。本文就目前红绿色盲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