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思巧引巧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chblu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想学好统编教材里的长课文和难课文,就要整体把握单元内容,且用好单元助学系统。巧思课后习题,细化语文要素,实现长文短教;巧引阅读链接,搭建助学支架,实现难文简教;巧用口语交际,落实语文要素,实现长文重点教。
  关键词:助学系统;课后习题;阅读链接;语文要素;语文素养
  基于编者意图编写的统编教材重视语文要素的落实,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上好统编教材中的长课文和难课文,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三方面思考,以期抛砖引玉。
  统编教材的编写围绕语文要素,编排单元导读、课文、课后习题、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除此之外,略读课文前有导语提示,部分课文后引入阅读链接,习作单元安排习作例文做教学补充,阅读策略单元提出阅读方法、增加了“快乐学习吧”等,这些版块组成助学系统对语文要素的落实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执教者务必重视和利用好这些板块,备足单元。温儒敏教授在《语文讲习录》中谈道:单元教学是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体系,它不是将几篇课文简单地组合在一起。组成单元的文字在某一点上具有内在的联系性,使得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或提高该方面的技能。因此教学长课文和难课文需整单元把握,选择行之有效的助学系统融入教法。
  一、 巧思课后习题,细化语文要素,实现长文短教
  在统编教材中,课后习题是单元助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编者意图的重要形式。基于编者意图,课后习题不再被简单理解成学生课后再去思考完成的题目,或是上完一堂课之后再和学生一起解决的问题。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加以解读和思考,哪些需要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完成,哪些可以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落实,哪些是需要重点讲解的,哪些必须借助材料才能理解,哪些是学习课文之后才能够完成的,以及能否使之成为细化单元语文要素的切入点,用以突破教学重难点。
  例如,在《小英雄雨来(节选)》这篇长课文的教学时,首先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过,单元语文要素属于粗线条的要求,如何具体到本篇课文的学习,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基于这个思考,笔者关注到文章课后习题已经提供课文一二部分的两个小标题,要求学生照样子给课文剩下的四个部分取小标题,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细心研读后,笔者惊喜地发现,这个课后习题的设计意图:只要将概括课文每部分的小标题串联起来,《小英雄雨来(节选)》这篇长课文的主要内容便呼之欲出。这个切入点为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向。
  从这个切入点出发,引导学生根据课后习题出示的“游泳本领高”和“上夜校读书”两个小标题,找出课文这两个部分的关键语句,进行圈画、反馈,明确小标题就是主要事件的概括,以及小标题“语言简洁”的特点,为学习下文做准备。接着让学生根据课题思考“为什么雨来是小英雄”,指向关注文章重点部分——第四部分,同样找出关键词句,圈画、反馈,明确这个部分主要讲“雨来”和“鬼子”之间发生的事情,提取主要事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巧取小标题,最终讨论出“智勇斗鬼子”作为第四部分的小标题。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对课文第四部分主要内容的概括。剩下的三个部分,从明确小标题的主要人物都是“雨来”的基础上出发,按照以上的方法概括出小标题分别是“掩护李大叔”“怀念雨来”“机智脱险”。当六个小标题都列出之后,引导学生用上过渡语和连接词,将六个小标题串联起来,练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小英雄节选(节选)》这篇长课文从解读、思考课后习题作为切入点用以指导教法和学法,通过巧取小标题,串联小标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从突破部分,到解决全篇,实现长文短教。细化了语文要素,最终也落实了语文要素。
  二、 巧引阅读链接,落实语文要素,实现难文简教
  在教学统编教材难文时,不少语文教师苦于课文的“太难”,无从下手。其实在遇到这类难课文时,执教者应拓宽备课思路,引通俗易懂的相关阅读材料入课堂搭建助学支架,促进理解。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难文的教学中,为落实语文要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明确“好的故事”就是一个梦境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课后的阅读链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在冯雪峰的《论〈野草〉》和李何林《鲁迅〈野草〉注解》以及补充的相关课外阅读资料中找出关键词句,让学生联系课文想一想鲁迅为什么要做这个梦?从阅读资料中找出文中相对应的句子,运用“引资料,圈画——找对应——联系想”的助学支架当一回鲁迅先生的解梦人,引导学生思考完成:联系资料的“
其他文献
摘要: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课程,“思想性”是其灵魂所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由于种种原因,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施中,应试教育倾向性还是颇重。在更多的时候,教师不自觉地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情感的培养、素养的提升有所忽视。因而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也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不利于青少年的长期发展,也不利于我国人才的培养。因此,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对老版本的教材内容进行
摘 要:文章以“导数”单元的起始课“平均变化率”为例,探讨如何根据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设计单元起始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新概念的形成及应用过程,促进学生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中体会如何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单元起始课;高中数学教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
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的方向标,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作为工作在小学教育教学一线的我们,应该明确核心素养的核心,明确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落实,而不是让它成为挂在嘴边的口号、贴在墙上的标签;确保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评价付诸实施,而不是让它成为一种形式、走过场。  关键词:重问题;重实践;重思维;重评价  近年来,核心素养逐渐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抓手,引领
摘 要:自主探究这一概念是随课程改革而产生的,在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背景下,自主探究成为广大教师教学的重要模式。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许多概念、定律都需要实验推导和验证,而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探究活动。至此,我认为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尤为必要。下文以测量电压实验为例,简要探讨自主探究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过程。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自主探究;
摘要:初中是学生思维体系构建、知识容量扩展的关键时期,做好高效课堂的构建,打造精细化课堂体系,才能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予以真正掌握,才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逐渐形成。笔者结合“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的精细化课堂构建  来探索精细化课堂构建路径,希望可以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更好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精细化课堂;数学教学  一、数学高效课堂“精细化”打造的重要性  数学课堂教学是围绕数学知识所开展
摘 要:文章紧扣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对青少年品德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围绕如何担当语文教学思想性、社会性、人文性的多元责任,根据课堂教学实践和学生成长规律,着重探讨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的方式、途径和渠道,提出一些可操作的意见建议,共同为培育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一代新人贡献力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责任教育;实践探索与操作建议  一、 引言  “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习近平总书
摘 要:文章立足于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践行“先学后教”理念的概念、内涵、可行性及其有效策略四个方面入手,针对先学后教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概念;内涵;可行性;有效策略  一、 引言  高效课堂是高效率、高质量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用较少的课堂投入换得最大效益的课堂教育效果。自高效课堂的概念提出以来,一直以来都被广大基层
摘 要:学习能力是经过学习时间的沉淀,由学生的学习思维、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互相结合的一种综合素质。高中生涯,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型难度高的学科,在针对学生学习能力上具有极高的要求。数学教师需要以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导向,不断在教学环节设计上,进行有方向、有策略、有目标的优化改进。文章根据教育理念、教育原则、教学评价等三方面,阐述针对性的教学环节优化设计。  关键词:学习能力;高中数学;课堂
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小学语文高年段小古文教学,以《少年中国说》为例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小学语文高年段古文教学现状,其次从明确教学目标,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创设教学情境,导入古文新课、初次朗读文本,加深学生对文本感知、深入探索和研究,内化文本主题、拓展与延伸,培养学生学习和写作能力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以《少年中国说》为例,提出语文高年段小古文教学的相关对策,希望能够推动高年段古文教学进展,体现
摘 要:新时期,国家明确提出教育要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要义,将教育教学活动落到实处,不仅如此,还要求中学校园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开发、设计出相应的教学课程,促进学生得到综合性发展。因此,文章就针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地方课程开发展开研究,从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入手,明确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继而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具体的开发策略,以此促进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得到有机结合。  关键词:核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