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作了一番探述。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通过采用合理的划分学习小组、开展互动式的口语学习交流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语言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做到点面结合,层层互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 口语教学 小组合作
新课程英语教学倡导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同学们的合作学习,建议建立适当规模的学习小组,充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开展互动合作学习。教学中成功的小组活动气氛热烈,学生兴趣浓厚,常常是活动完毕后他们还觉得意犹未尽。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
张自忠教授在其专著《外语教育学》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样的,但学生间与小组间的交往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思想情感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交际化,增加用外语交往的机会,从而加速促进学生掌握外语的进程。
小组合作学习从根本上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在与别人的交往中进行互动学习。小组合作能够为学生的英语学习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小组划分的方法
1.依特质划分。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语言学习能力、英语知识水平和语言技能等,可采取同质划分(即将特质相同者化为一组)或异质划分(即将特质差异者化为一组)。从合作学习的功能来看,比较理想的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划分方式,它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依任务难易划分。如教师针对某一教学环节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可采用“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方式,让程度较好的小组完成较难的任务,程度较差的小组完成难度较小的任务,这样就能是全班学生都获得成就感。
3.依学生的人际关系划分。这样的划分能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合作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4.随机抽签划分。这样的划分有利于各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又能给学生创造与更多同学合作的机会。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更有一种亲和之感,也有利于学生的合作交流。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1.话题的选择。教师所给的话题必须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引起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欲望。符合学生兴趣的话题很多,教师可以巧妙地把它们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教学中应当注意的是,学生的兴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而变化。教师应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更具新颖性和挑战性的活动,并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努力领略成功的喜悦。
2.指导学生做好小组活动的准备工作。有些话题是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设计的,学生不经过准备或课内稍作准备就可以进行;有些话题则侧重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拓展,此类话题需要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对于后一类话题,教师要知道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请教师长等获取相关信息。经过准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有了充足的材料,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这有利于小组活动的顺利进行。
3.明确要求,引导学生找到话题的切入点。教师应在话题讨论之前让学生明白他们要做什么,并引导他们把大问题变小,使之符合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这样的明确,一方面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合作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4.组织小组活动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个体。在小组活动中,由于有些学生积极主动,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得很快,他們很自然地在各自的小组中起着组织和领导作用。而有些学生则习惯于听别人说,从不发表个人意见,渐渐地他们对一切语言活动漠不关心,性格也显得孤僻、不合群。这类学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学习上的后进生,另一种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对于这两种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并精心设计符合他们知识水平的话题,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其能力优势,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5.关注小组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各自的努力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在小组活动中,要让学生在口语实践课中展示他们的成果。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如有的小组可根据找到的材料自编对话或小品,通过pair work和role play展示出来。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一些不同的口语活动形式。学生通过这种有的放矢的口语训练方式能够进一步地加深对教材文本的深刻理解。这也是增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效训练途径。
6.恰当地把握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对指导和调节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深受鼓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也可以使学生灰心丧气,走入误区。教师对小组活动作出评价应意识到学习语言知识不是活动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语言活动培养其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为其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坚持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语言活动,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成为“成功者”,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获得全面地发展。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1.采取有效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行为是由许多具体的行为项目构成的。教师可以通过排列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期望,思考和设计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行为。教师的教学策略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鼓励学生积极地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之中。
2.加强合作学习指导,提高合作学习质量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技能的介绍、分析、指导和培训,并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倾听他人的意见,怎样表达自己的见解,怎样与他们沟通等等。教师应该随时地深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对发现的学习问题应该予以及时的帮助指导和解决。
3.明确学习目标,说明实施过程
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应明确向学生说明小组成员必须合作完成的目标、重点及内容。必要时,甚至应明确说明合作学习的实施程序以及完成合作学习内容的方法。这样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也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合作学习结束后,当各学习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时,教师的评价和总结不能仅限于合作学习的结果,还应充分关注和重视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过程和方法。教师的评价应该突出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挖掘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所表现的积极潜能。
总之,高中英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因此,怎样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是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该深深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墩头中学)
[关键词]高中英语 口语教学 小组合作
新课程英语教学倡导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同学们的合作学习,建议建立适当规模的学习小组,充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开展互动合作学习。教学中成功的小组活动气氛热烈,学生兴趣浓厚,常常是活动完毕后他们还觉得意犹未尽。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
张自忠教授在其专著《外语教育学》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样的,但学生间与小组间的交往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思想情感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交际化,增加用外语交往的机会,从而加速促进学生掌握外语的进程。
小组合作学习从根本上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在与别人的交往中进行互动学习。小组合作能够为学生的英语学习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小组划分的方法
1.依特质划分。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语言学习能力、英语知识水平和语言技能等,可采取同质划分(即将特质相同者化为一组)或异质划分(即将特质差异者化为一组)。从合作学习的功能来看,比较理想的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划分方式,它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依任务难易划分。如教师针对某一教学环节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可采用“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方式,让程度较好的小组完成较难的任务,程度较差的小组完成难度较小的任务,这样就能是全班学生都获得成就感。
3.依学生的人际关系划分。这样的划分能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合作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4.随机抽签划分。这样的划分有利于各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又能给学生创造与更多同学合作的机会。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更有一种亲和之感,也有利于学生的合作交流。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1.话题的选择。教师所给的话题必须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引起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欲望。符合学生兴趣的话题很多,教师可以巧妙地把它们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教学中应当注意的是,学生的兴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而变化。教师应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更具新颖性和挑战性的活动,并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努力领略成功的喜悦。
2.指导学生做好小组活动的准备工作。有些话题是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设计的,学生不经过准备或课内稍作准备就可以进行;有些话题则侧重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拓展,此类话题需要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对于后一类话题,教师要知道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请教师长等获取相关信息。经过准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有了充足的材料,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这有利于小组活动的顺利进行。
3.明确要求,引导学生找到话题的切入点。教师应在话题讨论之前让学生明白他们要做什么,并引导他们把大问题变小,使之符合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这样的明确,一方面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合作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4.组织小组活动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个体。在小组活动中,由于有些学生积极主动,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得很快,他們很自然地在各自的小组中起着组织和领导作用。而有些学生则习惯于听别人说,从不发表个人意见,渐渐地他们对一切语言活动漠不关心,性格也显得孤僻、不合群。这类学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学习上的后进生,另一种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对于这两种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并精心设计符合他们知识水平的话题,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其能力优势,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5.关注小组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各自的努力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在小组活动中,要让学生在口语实践课中展示他们的成果。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如有的小组可根据找到的材料自编对话或小品,通过pair work和role play展示出来。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一些不同的口语活动形式。学生通过这种有的放矢的口语训练方式能够进一步地加深对教材文本的深刻理解。这也是增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效训练途径。
6.恰当地把握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对指导和调节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深受鼓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也可以使学生灰心丧气,走入误区。教师对小组活动作出评价应意识到学习语言知识不是活动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语言活动培养其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为其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坚持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语言活动,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成为“成功者”,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获得全面地发展。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1.采取有效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行为是由许多具体的行为项目构成的。教师可以通过排列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期望,思考和设计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行为。教师的教学策略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鼓励学生积极地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之中。
2.加强合作学习指导,提高合作学习质量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技能的介绍、分析、指导和培训,并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倾听他人的意见,怎样表达自己的见解,怎样与他们沟通等等。教师应该随时地深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对发现的学习问题应该予以及时的帮助指导和解决。
3.明确学习目标,说明实施过程
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应明确向学生说明小组成员必须合作完成的目标、重点及内容。必要时,甚至应明确说明合作学习的实施程序以及完成合作学习内容的方法。这样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也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合作学习结束后,当各学习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时,教师的评价和总结不能仅限于合作学习的结果,还应充分关注和重视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过程和方法。教师的评价应该突出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挖掘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所表现的积极潜能。
总之,高中英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因此,怎样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是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该深深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墩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