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全州县育婴师免费培训促就业

来源 :人事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ple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通讯员 王滋创)近日,桂林市全州县59名来自农村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免费参加当地人社部门举办的育婴师技能培训班。据悉,此次培训为期15天,学员在接受育婴员基础知识专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将推荐就业。
  今年以来,全州县人社部门把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纳入就业创业促进计划,通过多种培训鼓励创业、扩大就业。
其他文献
近日,由桂林市七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桂林市七星区就业服务中心牵头,桂林理工大学招就处先后组织两批共百名理工大各个专业的精英学子,分赴桂林洁伶工业有限公司、桂林君泰福电器有限公司、桂林海威科技有限公司、桂林遠望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参观考察。  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交流,各方探索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做足“功课”。同时,此次参观活动增强了年轻学子们的就业自信心,对正确引导大学
期刊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有一个传说:清乾隆年间,有一天,石岗头村来了一位气度不凡的老者,他指着一座牌楼说,这是学风之楼,是正气之楼,应该香火不断。  老者所说的牌楼,就是名闻遐迩的燕窝楼。  燕窝楼是石岗头村蒋氏宗祠的门楼,也是广西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木质牌楼,并于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蒋氏宗祠是由蒋氏宗族中的佼佼者蒋淦于明正德六年(即公元1511年)建造的,原名
期刊
本刊讯(通讯员 易俊材)10月17日至21日,贵港市分别在贵港市新世纪广场、港南区桥圩镇、港北区庆丰镇、覃塘区东龙镇举办4场就业专场招聘会。据统计,共73家企业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297个,招聘人数2637人,进场应聘约3000人,现场咨询约1500人,达成就业意向115人。  10月17日“扶贫日”当天,各县(市、区)人社局组织发动120名贫困户劳动力到新世纪广场参加“扶贫济困·你我同行”扶贫
期刊
本刊讯(通讯员 袁 雅)近日,梧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梧州市首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再申诉案件作出处理决定。  该案当事人为岑溪市某事业单位正式在编工作人员,向梧州市人社局递交再申诉申请,请求撤销单位对其作出的开除处分决定,同时,对复核和申诉的处理结果不服。梧州市人社局按法定程序受理其再申诉申请后,经审理,对岑溪市某事业单位作出责令重新按规定依法处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的决定。
期刊
本刊讯(通讯员 覃海玲)10月29日,梧州市藤县2016年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人员笔试工作在县城顺利进行,本次笔试共设2个试场,共62名考生参加笔试。  笔试采用闭卷方式,考试的主要范围包括事业单位基础知识、政治理论、法律基础知识、经济基础知识、科技基础知识、人文常识、公文知识、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时事热点等。  笔试成绩在梧州人才网公布,并由藤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藤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期刊
本刊讯(通讯员 林章臣)10月26日、27日,南宁市兴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分别在五塘镇、昆仑镇举办招聘会。据悉,招聘会共有19家企业进场招聘,涉及职业培训、房地产、物业管理等行业岗位2000多个,接待各类求职人员1000余人,签订意向性就业协议90多人次,发放《进城务工指南》、普法知识等宣传资料1200多份。
期刊
多少人年轻时,背起行囊,行走天涯,快意江湖,只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多少人到中年,收起倦容,回望来路,故乡依稀,感叹梦想那么远,我将再拼搏……  这样情怀、这样的奋斗,是广西600多万在粤务工人员共同的经历。在外出打工人的行列中,一直默默跟随着一支来自家乡的“引路人”——广西壮族自治区驻粤劳务办事处12位工作人员,他们成为众多打工人的“守护神”,而现任办事处主任曾令初就是其中一员。  广西
期刊
本刊讯(通讯员 陈端正)实施精准技能扶贫工作以来,桂林市兴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探索脱贫攻坚背景下做好职业技能培训的新方法、新路子。今年元月,兴安县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担保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工创业融资难问题。4月,该县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兴安县脱贫攻坚“技能扶贫大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了技能扶贫的具体培训任务。8月份,由该县人社局牵头的兴安县扶贫开发公共服务专责小组印发了《兴安县
期刊
本刊讯(通讯员 包翔元)11月1日,北海市社保网上经办系统正式上线。北海市社会保险事业局举办了企业网上经办系统的培训会,首批申请网上经办的174家企业的代表参加了培训会。
期刊
本刊讯(通讯员 甘 毅)今年以来,玉林市博白县全面助力精准脱贫攻坚,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625人。  该县主要措施:一是积极搭建就业扶贫服务平台。全县28个镇就业社保服务中心已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平台,138个贫困村建立了村级就业服务站;31个村(社区)实现了广西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联网;县、28个镇和部分重点社区(村)建立了远程视频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二是推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县建立贫困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