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的认知与理解

来源 :启迪·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c76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建设关乎一个国家现代文明发展水平,关乎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关甚至乎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群文建设,是进行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精神文明和文化强国的重要一环。基层文化馆在达成文化价值目标进程中意义重大,在增强民族精神和文化自豪感及认知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此切入,着重阐述基层文化馆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從“基层文化馆增强群众文化建设的意识、提升群众文化建设水平和服务社会、感知人文、增强优势”等做了分析。
  【关键词】基层文化馆群众文化认知与理解
  理解把握文化馆的文化职责与功能,对于更好地履行文化馆的责任担当有着极重要的价值。居于此,笔者对此做一些必要的阐述。
  首先,我们来厘清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有助于提升民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建设,是一个时代发展水平的重要评判,其核心始终将引领民众的思想与行动,对文化建设意义重大。文化建设水准,对整个社会、国家和民族来说至关重要,同时可极大地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
  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一个地区民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后,会影响当地社会的发展与建设,会促进地区的和谐发展,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文化建设内涵丰富,文化馆的作用不可替代。文化馆是历史的集合,往往在好人好事和英雄人物以及先进事迹方面会做出了较好的宣传意义。这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和活动会影响几代人,甚至是代代相传,尤其是对青年人的影响。
  是社会文明建设和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上世纪提出的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在提升物质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当下提出的要求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复兴。”加强文化建设,促进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这是马克思主义对关于人发展和民族发展的根本目标。那么,公益的文化馆建设从某种角度来讲,就是在促进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也在促进着精神文明发展和文化强国的进程。
  接下来,我们来挖掘基层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基层文化馆增强了群众文化建设的意识。基层由于社会资源有限,人们的娱乐方式也极其有限,文化建设的方式以及作用也会受到限制。基层文化馆在地区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馆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基本文化与核心文化,通过开放文化馆,提升地区品牌教育,往往文化馆的建设有利于增强地区民众的文化意识,在启迪人生,感恩社会,了解历史,坚定理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红色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革命的发展,战争的胜利,对于一个地区的声誉有着较大影响,基层社会资源限制,往往这些历史和地区的骄傲,民众没有或者是很少有一定的渠道让他们去认识与学习地区历史与文化。文化馆集中承载着各种文化底蕴,通过文字、照片和影响资料的发掘、呈现和多层面表现,可以生动而深刻地教育当地人民群众,增强了当地民众对文化的自觉意识,也有助于增强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
  促进公共文化发展,提升群众文化建设水平。文化馆作为公益性资源,在地区文化建设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准要求越来越高,日益增强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在逐步提升,文化建设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比如围绕重要时间节点抓好主题创作,特别是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讴歌党,讴歌祖国、人民和英雄,努力谱写中华民族新史诗。在提供有历史、有故事、有代表的地区文化方面,没有一种更好的方式可以替代。所以,公共文化的发展需要基层文化馆,公共文化教育也需要基层文化馆,提升群众文化建设水平也需要基层文化馆,通过文化馆的影响力把公共文化品牌展示出来,极大的促进了地区文化建设。
  在服务感知社会人文中增强优势。文化馆的建设与管理应该着重增强它的服务功能,作为公益性的社会资源,文化馆存在的目的就是要服务社会。文化馆在发挥作用过程中,要完善服务体系,结合时代需要,立足民生需要,把最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化元素展示出来,起到一种很好的服务作用。文化馆在服务同时,还需让更多的人感受历史,感受科技、文化及人文,感知人文的真正目的就是要从中学习知识,提升智慧,了解社会,提升素养等。地区文化有着彼此的不同性,每个地区会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文化馆的作用就是要增强地区文化优势,为地区的文化发展甚至是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享受文化的方式呈多样化,文化馆在传承地区文化中要始终起到桥梁作用。加强地区文化建设,要大力创新文化建设的方式,完善文化馆服务功能,担当文化宣传重任,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加强地区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建设,促进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更好的前进。要想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而实现文化强国,文化馆要从微观和宏观上统筹地方文化挖掘、整理、传播和发展,努力担当文化职责。
  加强基层文化馆的建设与管理是文化任务,也是经济任务,更是政治任务。当今的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政治文明走向民主化道路,社会基本处于和谐稳定状态,生态文明道路也在步入正轨,文化发展作为一种软实力的标志,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有责任和义务把中华文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高涓冰.论文化馆在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智富时代,2018(12);
  [2]张振堂.文化馆在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究[J].中国文艺家,2018(10);
  [3]单立厚.浅析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J].北方文学,2018(30)。
其他文献
【摘 要】 传统的作息安排从方便教师管理出发,过于强调整齐划一,满足不了幼儿自主学习的需要。针对“硬性作息”的种种弊端,本文通过对幼儿园实施“弹性作息”的意义和价值的阐述,分析在幼儿园实施“弹性作息”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以及对幼儿园实施“弹性作息”的原则和注意事项的思考。  【关键词】 弹性作息;儿童视角;儿童的发展;儿童的需要  弹性作息即师生根据自身需要,自主地支配时间,自由把握一日生活和学习的
期刊
“学为中心”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新主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探究,自己建构知识,自我发展能力。然而,在“学为中心”的课改背景下,许多课堂却出现“假学”现象,或讲授氛围过浓,或形式大于内容,或学生动力不足,或学习程度肤浅,总之,学生并未真学,学习没有真正发生,没能凸显学习核心。“真学课堂”应真正凸显“学为中心”,指向“真学”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包含了情、行、展、思四种元素,分为四个步骤,现以
期刊
小学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然而,许多教师经常偏离数学教学的主旨,把数学知识当作教学的重点,忽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我在数学课堂中把思维训练作为教学的中心,积极开展思维型数学教学,让学生成为思维的主人,引导学生思维层层进阶,让数学课堂绽放思维的光芒。我结合《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一课,谈谈小学数学思维型教学策略。  一、点燃好奇,激发兴趣  好奇是思维大门的密码,兴趣是
期刊
摘 要: 在“智慧游戏 快乐成长”的理念下,需要构建幼儿课程游戏化,根据幼儿的年龄大小与认知特点,教师要利用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资源,创设与实施趣味十足的游戏。通过打造优质游戏化情境、结合生活以及游戏课程、创建多元化的游戏形式等,能够实现幼儿间的相互影响、促使幼儿获得更多经验、激发幼儿兴趣及创作力,促进幼儿健康而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智慧游戏;快乐成长;幼儿课程;游戏化;兴趣  根据《3~6岁儿
期刊
摘 要: 随着现代化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对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整体发展规划理念,还是细致入微的班级管理艺术和游刃有余的德育教育经验,都是当下每一个班主任必须具备的素养。本文作者紧密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畅谈了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管理经验,值得大家深思。  关键词:模范作用;情感教育;文明集体;教育管理;和谐平台  随着现代化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对初中班主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如何把课程思政落实到每一门课程、每一节课中去。以《剑桥商务英语》这门课程为例,具体阐述了课程思政实施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课程思政;商务英语;实践体系  一、研究背景  2020年5月,颁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的战略举措。要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科学设计
期刊
摘 要:应用文写作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写作应用文的能力也是促进中职生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大部分中职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较低,写作不规范,要么语言不够精简得体,要么格式上画蛇添足或“缺胳膊少腿”,影响中职生未来踏入社会的生存能力。基于此,本文从提升中职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出发,探讨如何提升中职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生;应用文写作;方法探究
期刊
在文化自信建设的视域下,各学科的教学可将民族文化的渗透重视起来,借助科学、合理的方式,将民族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意识之中,通过长期地耳濡目染,让民族文化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扎根,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民族音乐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精神层次的提升和文化内涵的丰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作为学生正式学习的初始阶段,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加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受到广泛的重视,其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性作用。幼小衔接教育应当遵循浪漫、精准以及综合性的原则,能够一边向孩子传授必需的知识与技能,一边培养并提升其智慧以及创造性能力,激发其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其在学习中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与幸福感。本文就幼小衔接阶段教育的节奏与目的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
期刊
摘 要: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本领如何,而是对学生在情趣意识与行为习惯上的“激励、唤醒和鼓舞”。对于班主任德育工作来说,同样是这种客观现象和实际道理。尤其是一年级小学生,教育过严会扼杀天性和个性,教育过松又难以收获令人期待的实质性效果。本文结合自身“副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拟就如何协助班主任加强儿童德育,试简述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关键词:启蒙教育;儿童德育渗透;副班主任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