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对健康的危害

来源 :家庭医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lopcz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上,国家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披露了一组令人吃惊的数字:从1958年到现在,中国的高血压患病率增加了三倍,心脑血管病增加了四倍。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占中国总死亡率的50%。是致残的首位原因,每年耗费近3000亿元人民币。当前平均每12秒就有一位中国公民被心脑血管疾病夺去了生命。每22秒就有一人因此丧失工作能力。全国每年因心脑血管死亡人数在260万以上。
  我国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急剧增加,正是由于这些危险因素的流行。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现患脑卒中700万人,每年新发心肌梗死50万人,现患心肌梗死200万人,现患心力衰竭400万人。心血管病已成为社会的巨大负担,大量患者残废、失去劳动和生活能力。
  我国心血管疾病是常久的危险因素,据2002年调查,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1.6亿,血脂异常患者在1.6亿,糖尿病患者3千多万,超重2亿人,肥胖6千万人,吸烟3.5亿人。我们发现人群的保健知识掌握情况跟不上快速的危险因素的变化。我国成人的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1998年,男女分别增幅为88%和65%,但在高血脂症患者中,知晓率仅为10%~20%,控制率不足10%。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比1991年增加31%,成人中每5个人就有1人是高血压。但知晓率为30.6%,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除了3.5亿瘾君子外,中国15岁以上人群的一半多遭受被动吸烟的危害。
  这种危险因素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急剧增加。而且心血管病的发生,也趋向于年轻化。一项研究表明,我国40岁到64岁的人群,受到心脑血管病的影响的比例已经高于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士、日本等发达国家,最令人担忧的是心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三十岁左右发生心肌梗死的已屡见不鲜。甚至以猝死、过劳死等突发的形式出现。
  
  艺人与心脑血管疾病
  
  2005年7月2日,毛泽东影视剧中的扮演者——著名演员古月,因突发心肌梗死抢救无效去世。同年8月18日大家喜爱的小品演员、46岁的高秀敏,因心脏突发猝死于云南的家中。2007年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又因心脏病猝死于家中。他们的不幸去世,在令人扼腕痛惜之余,也向人们敲响了警钟。心血管疾病就在我们身边,它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引发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因素
  
  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事件不断增加主要是由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分析了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血压、胆固醇、吸烟、糖尿病等8项危险因素)对全球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发现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中,大约半数30岁以上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可归因于血压控制不理想,31%归因于高胆固醇、14%归因于吸烟、心血管疾病的65%归因于上述三个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心血管疾病流行对于我们的医务人员来说,虽然都尽到了很大的努力,但心血管防治的基础工作还任重道远,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方式的流行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愈演愈烈。我国人群(特别是中青年)吸烟率居高不下。饮食中的动物脂肪和胆固醇比例明显上升,导致人群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肥胖病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
  
  转变就医模式是自我健康的明智之举
  
  今天的医学与昨日有明显不同。昨天,我们在出现症状后才开始治疗:今天,我们在发现症状前开始预防;昨天,我们还不理解导致疾病的机制;今天对疾病发生的机制知道了很多,并有能力识别哪些人处于发病的风险中;昨天我们在疾病导致残疾后,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今天我们已经懂得如何投入更有效,早期预防的效果也是有目共睹,今天的医学模式已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治疗型的医学转向“先发制人”型的医学,是以预测为主导,以预防为方向,医学不是只看病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怎样防病的问题。因此,为了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提高国人健康与预防疾病的知识,预防疾病要从自我做起。
其他文献
本文从当前客观存在的领导干部“为官不为”现象入手,通过对“为官不为”问题表现形式的解析,进一步剖析其表现形式,提出“为官不为”的治理机制。
春暖花开,气候宜人,暖洋洋的天气,却常使人感到懒洋洋,困乏无力,即使晚上有充足的睡眠,白天仍精神不振,昏昏欲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春困”。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睡眠8小时左右就可以了,再增加睡眠反而可能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之处于抑制状态,人会变得更加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结果是越睡越困。“春困”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顺应人体自然变化规律,遵循春季养生原则,注意自我保健和调理,是可以减轻甚至克服
我国是鼻咽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以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台湾、福建、江西、湖南、四川的患者最多。东北三省、内蒙、云贵一带鼻咽癌也较多见。华北、西北、华东地区相对较少,但并非罕见。男性发病为女性发病的2~3倍。发病年龄国内报告最小3岁,最高84岁,以壮年发病最多,30~50岁组占60%以上。发病后若能及时合理治疗,约半数患者可能治愈或长期生存。关键是要提高大家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早治,就会获得良好
本文首先说明了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然后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最后详细阐述了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当下,很多年轻的女性朋友钟情于大包,背起来时尚前卫还可以容纳很多东西,所以,上班族的大包里总是塞满了零散的小物件。小到手机、钱包、化妆品,大到文件、甚至是笔记本电脑统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