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世界高手的中国玩家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rydzf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竞技虽起源于美国,但要说发展得最好的国家却是韩国。短短十年之内,韩国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电子竞技产业。在韩国,电子、时尚、娱乐都颇为发达,而电子竞技正是集合了这些元素,为年轻人所钟爱。
  韩国有着众多的职业玩家,高手林立,每年要举行许多重要的电子竞技赛事,比如媲美CPL的WCG便是韩国三星集团主办的。这些游戏比赛有大型电视台直播,有专业的解说员,被众多赞助商和狂热Fans所包围,丝毫不亚于他们的足球联赛。
  和韩国相比,中国的电子竞技氛围要弱得多,商业运作方面也不成熟,但这丝毫不妨碍中国年轻人对电子竞技的喜爱。从十多年前的《帝国时代》、《雷神之锤》、《红警》、《星际争霸》,到《魔兽争霸》、《CS》、《实况足球》等,一些业余玩家转变为职业选手,并在国际大赛中攻城拔寨。
  陈厚俊是中国第一个“没有其他职业,靠领工资、挣游戏奖金生活”的职业玩家,2000年,他辞掉了令人羡慕的银行工作,加入一家科技公司组织的战队,开始没日没夜地练习《雷神之锤》,之后夺得了WCG中国赛区的冠军,获得一万元人民币奖金。
  来自成都的孟阳,也是早期著名的职业玩家,这位曾在网吧当过守夜工的男孩,2002年一举从韩国人手中抢走了世界总决赛的第四名,是当时所有中国选手取得过的最好成绩。更为传奇的是,某电脑厂商设奖一百万元人民币,邀请中国各路电竞高手在长城上挑战乔纳森·温德尔,孟阳过五关斩六将,最后硬是戏剧性地击败了温德尔,捧走这一百万巨奖,轰动一时。
  直到2003年,除了偶尔有选手能冒出点好成绩外,绝大多数中国电竞选手都显得很平庸,整个电子竞技也发展得颇为坎坷。
  但一件事情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这一年,正值北京奥运申办成功,电子竞技在国外发展得轰轰烈烈,一些国家已将其列入体育竞技的范畴,有人就提出,让电子竞技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之一。
  2003年底,国家体育总局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了这个新事物,将电子竞技列为中国第99个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这一官方表态大大地刺激了电子竞技在中国的发展,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也开设了电子竞技栏目,收视率直逭当时最火爆的《足球之夜》。
  随后又有两把柴让这场火燃得更旺。一是由五位中国美眉组成的女子CS战队Swan5ElBO,以5:0完胜对手夺得CPL西班牙站女子组冠军,这是中国在世界电子竞技中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其后,2005年河南男孩Sky异军突起,在狮城新加坡力战各国英豪,最终问鼎WCG魔兽项目世界总冠军。
  论分量,这块金牌在电竞迷心中,相当于2004年刘翔在奥运会上夺得的那块金牌。当比赛结束那一刻,Sky兴奋地跳了起来,披上台下队友递给他的五星红旗满场飞奔,这又和刘翔当年的举动多么相似。此后,sky又夺得2006年冠军和2007年的亚军。在央视全国十佳运动员的评选中,sKy的得票数差点超过刘翔。
其他文献
大哥的悉心,让我为我的迟钝感到羞愧。    “啪!”一声脆响从厨房里传来。我和母亲都下意识地站了起来,一起向厨房冲去。原来是正在厨房烧菜的大哥摔碎了一个碗。   “岁岁(碎碎)平安,岁岁平安!”一向迷信的母亲看着一地碎片虽然心疼,现在也只能讨个吉利的彩头了。  “手没事吧?”母亲问。  “没事,没事!”大哥憨厚而歉意地笑着。  大哥这个人很粗心,总是毛手毛脚的,家里不少东西都是由他经手破坏掉进了垃
俄罗斯:普通中学也分科    在俄罗斯,大部分中学从十年级(相当于我国高中二年级)开始文理分科,但包括外语学校在内的专业性较强的学校一般不分科。  今年5月,俄罗斯将开始首次全国统考,各高校根据统考成绩招录新生,实际上就是俄罗斯的高考。如果中学生打算进入大学或中等职业学校继续深造,除两门必考科目(俄语、数学)外,还必须参加英语和另一门与所报考专业有关的科目考试。选考科目有9门:文学、物理、化学、生
Chapter1寻梦人    漫漫的黑暗将我淹没,身体下沉,像是经过了好几个世纪的轮回。一觉醒来,天光大亮。好像做了一场冗长的梦。  这一年的雨季似乎特别漫长,日子泡在水里慢慢散开,可以挤出湿润的液体。  推开紧闭了很久的窗子,窗口是大片大片明媚奢侈的阳光。有些从树叶的缝隙里掉落在地上,明明灭灭。  没有看见你很久了。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那么想见你,又那么害怕见面。我想我是喜欢你了,可是你却不知
期刊
每天去电影学院蹭课回来,都会路过北京电影制片厂。我有时候会刻意地走侧路,这样,便能与他们擦肩而过,并闻到他们身上散发的味道。  他们是北京卑微的一群人。夜晚,住在晒不到阳光的地下室,白天,则坐在北影厂门前的台阶上,从日出到日落,耐心又焦灼地等待着机会的降临。他们与劳务市场上等待被挑选的民工或者保姆们一样,渴盼着在某部电影里,饰演一个小小的角色。哪怕,只是一个侧影、一具尸体、一双眼睛、一声叹息,或者
期刊
我们已经到了一个陌生的路口,路口边的站牌上写着“青春”。其实,我们都是对未来很迷茫的孩子。下一站是什么,是光荣与梦想之地,还是冷色调的前景?我们无从知晓。或许换句话说,我们不属于过去,亦不属于将来。虽然会流泪,会伤悲,但只要一百次的希望中,有一次能够梦想成真,那失望的九十九次就是值得的!加油“90后”!让我们做一株倔强专一的向日葵,坚信下一站,会春暖花开!
期刊
Part1    李耳看到徐慕的滑板从过街的天桥上直冲下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躲。不过是瞬间,他就被徐慕重重撞倒在地上。这是徐慕第三次故意撞他了,如果这是一场篮球赛,裁判早就应该将徐慕罚下场了吧。李耳想。  李耳认识徐慕,是在校长的办公室里。那是一年前,他们还不在一个班里,彼此并不相识。李耳因为一篇文章,发在北京一家知名的刊物,而在学校里引起轰动。校长专门将他叫到办公室里,说学校要发一笔两倍于稿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