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辗转一老僧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kingzx6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的这个夜晚和任何夜晚都没什么不同,惟一不同的是一些平日里绝不相扰的朋友纷纷给我电话和短信。他们说,一位老人走了。
  这位老人曾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停留了106年。从1907年开始,晚清,民国,新中国,他一个人跨越3代。莽莽苍苍的时间在这个潮湿的深圳夜晚一下子翻腾起来,关于他的修行,他的苦难和颠沛。我想这已不仅仅是一部个人的历史或者传奇。几乎这个城市的每个人都知道他的名字,大家叫他本老,或干脆叫老和尚。他说他以前叫本幻,是恩师虚云长老帮他改成了本焕。也只有在这样的时刻,我才真正有点体会到两个名字的不同的意涵,是梦幻泡影的虚妄,还是光彩焕然的逼真,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当死亡突然跟他发生关联,那些有关世界、人生和价值的老问题又一次严肃起来。
  初见老和尚是两年前的一个傍晚,但我只是在方丈室的门口遥遥拜倒,却没有走近。我刻意保留着一段距离,那是一个红尘凡夫和圣者的距离,是我自己需要的距离。
  数日后我开车载着王恺沿盘桓山道直奔弘法寺也是傍晚,他在《老和尚本焕》里写道:“这位104岁的老和尚每天清晨4点18分起床,不用侍者帮助,自己就能在方丈室的椅子上高踞,然后接受络绎不绝的来自山下的教徒们的朝拜……”这是很多人都见过的情景,而此刻这情景正模糊于他们的泪光。报纸上说,吊唁的各界人士和信众已达数十万。
  也是在两年前,香港中文大学的学愚教授跟我说,你可以研究本老,目前还没有一本关于本老的学术专著,他可是一代高僧。当时我正在北大学习佛学,功底浅薄,却也怦然心动。
  然而随着了解的深入,我惭愧地发现对我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因为以学术标准考量,可资参阅的关于本老的资料太少。我想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场论争,也因为资料的信实问题,胡适首先发难,质疑虚云的出身和寿龄,港台、东南亚和美国的华人学界、教界人士纷纷参战,各自选边,一时众声喧哗。关于这个困局,有一回我请教社科院的黄夏年教授,他说的确有这个问题,本焕是个修行的和尚,无意著书立说,何况禅宗本就强调不立文字,见性成佛。
  著名佛教学者吴汝钧曾比较过民国以来的中日佛教,他说日本产生了多位佛学大师,像铃木大拙、中村元、平川彰、水野弘元等等,而中国则出了多位高僧。如果可以选的话,我会选哪一边呢?答案偏执也简单,不管怎样,我心中的佛教不能没有虚云、印光、太虚、弘一,以及本焕。
  1930年,23岁的湖北青年比丘本焕前往禅宗古道场扬州高旻寺,跟随来果禅师苦修“不倒单”,曾匪夷所思地连续打坐91个日夜。7年后的冬天,他从河北保定起香,三步一拜,脚肿膝破,行程300里,耗时6个月,一直拜到五台山。
  而在此五十多年前(光绪八年),虚云长老也是这样拜到了五台山,他从普陀山法华庵起香,整整用了3年。多年后,41岁的本焕接法于111岁的虚云,成为临济宗第44代传人。这对师徒的缘分,也许在各自向五台山朝拜之时就已注定。
  在我们这个时代,不乏满腹哲思的学者、深谋远虑的干才,正如我们经常可见的那些八面玲珑、那些算无遗策,早已炉火纯青、令人叹为观止。可我们的聪明总是对外的,我们永远也不愿意面向自己,无论是心中的法则还是头顶的星空,我们甚至都不曾有过。我相信这是我们文化的一道致命伤。
  然而,当一个又一个肃穆的身影默默穿越凌厉的岁月,孤寂地固执地单调地拜倒,我仿佛看到了某种可能,因为还有人甘心活在密不透风的世俗之外,以自己的方式去仰望天宇,去审视沉重而又轻飘无着的肉身。
  在五台名刹广济茅篷里,本焕又是十载苦修,每天扎破舌根取血写经,共抄经二十余万字,煌煌19卷;连续放焰口1000台(放一台需数小时),超度阵亡的抗日将士。
  1958年,他以半百之躯蒙冤坐牢,后又劳改,前后22年,却念佛诵经,习禅不辍,等到再回佛门已是1980年,他也已73岁。这也许是真正能体会人生如幻的年龄,他却撇开从前,再次焕发,十方弘化,处处结缘,募资近7亿,建寺14座。仿佛70年里的一切苦难都不过是流云行空,了无痕迹。
  而此刻,当他终于离去,我想起了许多名字,比如甘地、曼德拉、德兰修女。他的衣钵传人印顺大和尚告诉我,本老常说,眼里要有大众的影子,耳里要有大众的声音,心里要有大众的功德,身上要有大众的恩惠。
  这世间有一种志业,无论它是什么,如果我们能用100年去守候,能用全副生命去践行,同时慨然面对所有的悲喜,我想这种志业就可以称为信仰,而我们还有希望。
其他文献
父亲申作松,生于1932年,八九岁时同我大爷一起闯关东,由山东日照来到吉林抚松。父母养育了6个孩子,我最小,生我时,均已年近四十。  父亲终生务农,在生产队里是壮劳力,身材不高,但他肯吃苦,哪样农活都难不倒他。我中专毕业以后,父亲年龄渐大,身体越来越不好,在儿女劝说下,不舍地离开了承包的参场,同三哥一家生活在一起。  哥嫂忙着做小生意,只有早晚饭在家里草草吃一口,只留父亲一个人在家。他以前从不相信
我的朋友S姑娘,每次见面时都在没完没了接电话。如此几次,我有些烦她:专程找我玩,却只是借个地方和别人煲电话粥,有点不尊重人吧。  高中时她是个中二病严重的文艺女青年,我俩每天自习课上传纸条写诗,各种矫情。她长相普通,但眼睛闪闪发亮,神气是踌躇满志的。  至于如今的状态,当年肯定想不到。她考了挺好的外语学校,进了个远在郊区的外企,结果活成了一个女汉子——或者,表面上是那样的。  我以为她有各种公事缠
兴安岭地区的沾河林业局森林铁路,是自然环境最美的。2000年,沾河  森林铁路是为森林资源采伐而修建。蒸汽机和铁路,这两种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当它们被用于森林资源的开发时,千百万年形成的原始森林则在短短的一个世纪里就几乎消失殆尽。森林铁路,一端探入无边的原始森林,另一端终结在喧嚣的人类社会。这两条纤细的铁轨,抽取了大自然的血脉,变成供人消费的物质产品。  中国修建的第一条森林
“极简”的会议  朱晓红乘坐的这个航班飞往伦敦,在多哈转机,同在经济舱的还有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赵林(国家级名师,曾在早年的《百家讲坛》讲过“文明的冲突”等,后退出;近年专注于基督教研究)。  作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系副教授,早在今年3月,朱晓红就确定接受邀请,参加8月20日至25日在英国牛津大学举行的“基督教与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研讨会。按照国内学术圈通用的标签分类,她既不左,也不右;她研究天主教
王亚彬与西迪· 拉比·彻克奥维,2013年8月31日,摄于北京图/本刊记者 姜晓明  属鼠的王亚彬有个外号——“疯耗子”,因为她一穿上舞鞋,便像上了发条的永动布偶。在影片《十面埋伏》中,她代章子怡表演了一段水袖舞,持续地翻、转、高跳,4米长的水袖用力甩出,次第击中四周环绕的乐鼓。当时没人知道王亚彬是谁,她继续旋舞在小众的舞台,而“亚彬和她的朋友们”不知不觉已经走进第五季。  这一季,王亚彬要跟我们
多年前,我交过一个挚爱布拉德·皮特的女朋友。只要是皮特的电影,她必去捧场。我作为陪看,也耳濡目染了诸如《搏击俱乐部》《七宗罪》等一系列酷片。有一天,她拉我去看一部皮特的新片,片名叫《史密斯夫妇》。我一听这破名,以为是类似《中国式离婚》之流的家庭伦理片,顿时情绪十分低落。但当我怀抱一颗打瞌睡的心坐到银幕前时,却惊为天人,直到影片结束,一直处于亢奋之中。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安吉丽娜·朱莉,在我浅薄的见
科斯(左)和王宁  北京时间9月2日晨,芝加哥大学官网发布消息: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新制度经济学鼻祖、产权理论的创始人罗纳德·哈利·科斯(Ronald Harry Coase)去世,享年102岁。  科斯因发现并阐述了交易费用及产权理论在1991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位满怀善意并深深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学大师,一直未曾有机会踏上中国的土地。  科斯1910年出生在伦敦郊区的威尔斯顿,从小患有腿疾,
4月5日,山西省长治市《长治日报》刊登的一组拟任干部公示信息引发网络热炒。在35人的公示名单中,有两人参加工作年龄为14岁和16岁,五人17岁。网友惊呼“长治干部神童扎堆”。  80后“神童”余波仍在,90后“神女”登场。  4月20日,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发改局发布副局长任前公示,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位即将上任的副局长王茜,生于1991年,既无正当本科学历,在招考公务员当年的录用人员公告上也找不到她
车从曼谷向西疾行,楼房越来越矮,间距越来越稀,人们的穿着也越来越不时尚。抵达北碧府的时候,一路的大雨终成强弩之末,过渡到似晴非晴。  住店后,我向店家租了辆自行车,沿着河边打探桂河大桥在哪儿。北碧的名气全拜桂河桥所赐,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英国电影《桂河桥》催生了这一景点——这部深刻剖析二战时期英国人性格和行为动机的影片,再现了桂河桥不可思议的建造过程。  虽然明知它已经变成诱人消费的旅游点,不过既然
养老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应以底线思维守住普通人养老底线,改变目前的养老金制度不公平的低效状态。统筹养老、不公平的养老以及延迟退休,会让中国退休企业职工老无所养。  养老制度改革不能单单围绕养老金、减少养老人口做文章,否则路会越走越窄。  国人必须有明确的意识,作为人口大国、老年化大国,由于人均寿命大幅延长,我国建立不久的养老保险制度,不可能让公民有充分的养老保障。也就是说,养老金仅供糊口,不可能让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