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策略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quank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怎样把“渔”授给学生呢?捷径只有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呢?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独立探索知识,追求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课前巧妙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学生自主学习,内因是关键,即来自学习主体本身的内在动机是关键。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机制。有了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一堂课能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课前引导。敢于创新,以新颖、精炼、巧妙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就能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氓》这篇文章前我对学生说:“爱情婚姻是我们生活的主题,不幸的婚姻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面对不幸的婚姻有人消沉,有人沉沦,而我们古代有一位女性面对婚姻的不幸却表现出非凡的果断和勇敢,想认识一下她吗?她就是《氓》中的女主人公。请利用有关工具书了解文章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复述女主人公不幸的婚姻生活。”爱情婚姻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古代女性勇敢面对婚姻不幸的内容,学生更想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发生兴趣,就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主动查阅有关材料自主学习相关内容,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对于不同的文章教师要选择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切入点,巧妙引导,使学生在课前就能带着极大的兴趣自主的学习文章,也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上精确点拨,适当评价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只有进行恰当、精确的点拨,才能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学生只有尽可能多的主动参与课堂交流活动才能真正受益并提高。在一节语文课中,学生主体活动时间不应少于70%,教师占用时间不可多于30%,应该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当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出现偏颇或未达到应有的层次时,教师有必要适当地加以点拨,及时拨正“航向”,指点教材的关键处,拨开令学生困惑的迷雾,以主导作用带动学生能动作用的发挥,让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方向。教师准确恰当地点拨,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才能切实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堂中更要适当评价,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学生在课堂上渴望被肯定,语文教师的一句评价往往会激发他们积极思维,也会不慎扑灭他们智慧的火花。所以适当的评价是语文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也起着重要的激励作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对正确答案及时肯定,对错误回答加以点拨,对精彩回答大加赞赏;大力提倡学生创造性思维,精心保护学生出其不意闪现的智慧火花。学生在复述《氓》一文时,出现很多精彩的叙述,我都给以及时适当的肯定和表扬,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在评价中,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注重鼓励性评价。对复述情节有不足之处的学生也给以鼓励,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都成为成功者,都能得到充分自主地发展。如果学生获得了自主发展的机会,他们便会形成坚强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在指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进步与独立性加以关心和鼓励比什么都重要。评价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
  课堂上的教学与学习时间毕竟有限,能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还为少数,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就需要向课外空间延展,提倡学生课下多练。关于《氓》这篇文章布置了理论与实践两类练习题:一是就《氓》这篇文章内容、人物形象、思想内容写一篇小论文,谈一谈自己的想法。通过批阅学生的文章,可以感受到他们独立思考、独立探求知识而自主学习的火花。这种课后练习,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让学生把《氓》这篇文章排成课本剧,把文中男女主人公从青梅竹马、求婚恋爱、两心相许、结婚度日,到男子变心、一刀两断的全过程表现出来,学生在合作实践中能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然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上一堂课,学习一篇文章就能培养成功的,它需要语文教师在每堂课上都能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课下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才能循序渐进地把自主学习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其他文献
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近年来我校依据实验室发展规划,逐步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优化实验室布局结构,多渠道筹资改善基础教学实验条件,修订教学计划,优化实验课程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开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室开放也逐步实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但我们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的课程,在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同时,其实践性教学环节更是不容忽视。本人结合以往对思想品德课实践教学经验,对“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出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加强对《基础》课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学生从接受思想道德理论和法律知识到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质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是一个知、情、意、信
原文××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文件关于××铁路客运专线征地拆迁工作遗留问题的函×交投董字〔2012〕××号××市人民政府:××铁路客运专线即将进入联调联试和竣工通车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让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竞争,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才,就必须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育。  俞国良在《创造力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创造力是一种智力品质即主要是思想品质,而创造性思维中形象又占主要地位,且常以直觉思维的形式表现出来。美术正是一门以视觉形象直接感受的艺术。因此美术课在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另外美术大专课没有升学压力,这反而解放了教师和学生,可以放
一、引言    教育部规定,从2001年开始用5到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实行计算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按此规划,全国各中小学相继开设了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其内容与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有许多重复内容,因此许多大学生在入学时就已经具备了许多计算机知识。这就给我们这些上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大学第一学期计算机课程究竟应该如何上?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新生所学内容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高校
企业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文化管理阶段。企业文化逐渐从一开始专家学者关注和呼吁,发展到有远见、个性的企业和企业家重视;从企业开展文化培训,发展到走进大学讲堂,成为管理学诸多专业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企业文化正以全新的思路和视角使企业管理得到升华,但也正如哈佛大学主讲企业文化的佩恩教授所说,“这门课是全新的”,其极具时代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驱使我们在传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