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高中语文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特性,旨在培养高中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极大地转变,为了顺应教学改革的潮流,笔者改变了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尝试在所任教的高二班级课堂上进行了情境阅读教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主要阐述了笔者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中对情境阅读教学的探索过程及收获。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情境阅读教学
一、引言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特征以及思维方式,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以某种形象为主體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文本知识,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情感认知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模式,有助于创设融洽、积极的课堂阅读氛围,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感知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汲取语言素材与表达方式,从而学会表述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古人向来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言论,这些流传至今的古话,分别阐述了读书与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关系,这些都直接表明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新版课标明确指出,高中生要在语文课堂内外的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语文核心素养,“阅读”则是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最主要方式。因此,高中教师更要意识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改善自己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重视语文阅读学习的同时,激发他们的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以泛读或精读的方式进行大量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锻炼理解能力,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其表达和写作能力,从而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三、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进行情境阅读教学的途径
(一)播放合适的音乐渲染阅读情境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借助音乐,我们可以抒发情感、释放情绪。在阅读情境教学中,音乐能起到渲染情境的作用,有助于学生了解文章感情基调,体会文章深层内容。在高二语文课上,笔者尝试运用精心挑选的与文章情感、内容相关的音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情境,引导他们进入文章特定的氛围,激发他们内心的各种情感,调动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使他们在音乐的引导下,轻松自然地进入文本的学习。
例如,在讲解《雷雨》一课时,由于戏剧文本具有特殊性,笔者特意加入了背景音乐。首先,笔者挑选了一些学生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在他们的朗读过程中,我将间歇的雷声作为贯穿始终的背景音乐,然后在人物内心烦躁、纠结的情节中,配以沉重、压抑的音乐,当剧中人物、情节开始产生矛盾冲突时,再切换为事先准备好的比较激烈、紧张的音乐。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们读得很投入,听得也感同身受,我甚至看到有些同学一听到“周朴园”讲话脸上就忍不住露出愤恨、鄙视的表情。初次配乐朗读结束之后,学生们对文中的主要人物性格已有了较为准确的判断,再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他们对这篇课文的思想主旨与情感有了比较全面的把握,学习成果比较明显。
(二)呈现直观画面展示文本情境
图画可以直观展示各种事物,可帮助学生直接了解学习内容的特点。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文本语言要么晦涩难懂,要么比较抽象,要么难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其中的内涵。此时,教师可借助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将课文描述的情境呈现出来,以便学生更为正确、真实地感知文本内容,唤起内心强烈的认同感。由于高中生学习压力相对较大,生活阅历也还不够,在阅读教学中借助画面,把文本中的场景展示给学生看,有助于学生主动进入课文情境,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
在学习《“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一课时,由于班内同学的年龄限制,他们对该事件几乎没有印象。于是,笔者先让学生们进行自主阅读,在他们大概了解了课文基本内容之后,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当年“神舟五号”升空之时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让他们结合文章内容和眼前的真实画面,去体会新闻写作的相关方法和新闻消息的及时性、纪实性特点,并感受祖国科技发展带来的震撼。在观看过程中,学生们不由自主地随着视频中的人们鼓掌和欢呼,面上满是骄傲自豪的表情。更可贵的是,学生们在课后还主动收集了所有“神舟”系列的资料,模仿课文尝试进行新闻稿撰写。一节画面情境展示课下来,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新闻稿写作的相关知识,也受到了爱国情感教育,令我十分惊喜。
(三)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文章情境
俗话说“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的学习与实际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情境是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亲身经历过的,为了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此时就可以引导他们将文本情境转化为生活情境,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体味文章思想感情。
在学习写景的文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郊游,欣赏相应的景色。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一文详细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赞叹了山石树木的疏密仰伏,然后自然地转入了对“造物主之有无”这一重大哲学命题的议论。与之相关的,教师可以带学生去观看现实中的山或者建议学生随家长外出看山,并与课文中的山进行对比,感受作者写景的手法,联想作者见到如斯美景时的喜悦心情,切身体会文章中作者关于“造物主”的观点。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联系柳宗元的生平,从景物描写中体会其对唯心主义的批判和遭遇贬谪的愤懑之情。
(四)角色扮演感悟课文情境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加师生互动频率。基于此要求,在高中语文阅读课上,教师也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达到高效的教学结果。老师可以选取合适的例如寓言故事、古文等较难理解的文本,让学生依据课本内容进行发挥,可以对照课文展示,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自编自演。这样一来,文本情境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表演再现,一方面加深了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们得到了不同的学习感悟,最终成为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主体。
在《鸿门宴》一文的教学中,笔者抛却逐句翻译的教学模式,建议学生自编自演,根据课文内容与注释,查询相关材料,将文言文变成白话文剧本,然后进行分角色扮演。同学们对这种上课形式十分新奇,自发在课后分组写台词,适当增删了课文的内容,并在组内进行角色表演的彩排工作。经过长达一周的精心准备,学生们换上了准备好的服装、道具,在课堂上对课文进行了精彩演绎,剧本形式多样,表演活泼生动,整个课堂气氛很浓厚。在表演情境的过程中,同学们深入研究了每个角色的个性特点,身临其境的感受和理解了文本内容,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自身的组织、表演等各种能力,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谓一举多得。
四、结语
在高中阅读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大大改善了阅读教学的成效。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课堂主体性,身为教师的笔者也达到了“授人以渔”的要求。当然,每一种教学方式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也不一定适应所有人,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择优淘劣,不断学习,探索出真正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张艳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情境教学[J].考试周刊,2014(34).
[2]王晓静.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情境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交际,2016(2).
[3]朱智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情境教学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11).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情境阅读教学
一、引言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特征以及思维方式,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以某种形象为主體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文本知识,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情感认知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模式,有助于创设融洽、积极的课堂阅读氛围,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感知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汲取语言素材与表达方式,从而学会表述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古人向来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言论,这些流传至今的古话,分别阐述了读书与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关系,这些都直接表明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新版课标明确指出,高中生要在语文课堂内外的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语文核心素养,“阅读”则是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最主要方式。因此,高中教师更要意识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改善自己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重视语文阅读学习的同时,激发他们的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以泛读或精读的方式进行大量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锻炼理解能力,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其表达和写作能力,从而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三、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进行情境阅读教学的途径
(一)播放合适的音乐渲染阅读情境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借助音乐,我们可以抒发情感、释放情绪。在阅读情境教学中,音乐能起到渲染情境的作用,有助于学生了解文章感情基调,体会文章深层内容。在高二语文课上,笔者尝试运用精心挑选的与文章情感、内容相关的音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情境,引导他们进入文章特定的氛围,激发他们内心的各种情感,调动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使他们在音乐的引导下,轻松自然地进入文本的学习。
例如,在讲解《雷雨》一课时,由于戏剧文本具有特殊性,笔者特意加入了背景音乐。首先,笔者挑选了一些学生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在他们的朗读过程中,我将间歇的雷声作为贯穿始终的背景音乐,然后在人物内心烦躁、纠结的情节中,配以沉重、压抑的音乐,当剧中人物、情节开始产生矛盾冲突时,再切换为事先准备好的比较激烈、紧张的音乐。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们读得很投入,听得也感同身受,我甚至看到有些同学一听到“周朴园”讲话脸上就忍不住露出愤恨、鄙视的表情。初次配乐朗读结束之后,学生们对文中的主要人物性格已有了较为准确的判断,再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他们对这篇课文的思想主旨与情感有了比较全面的把握,学习成果比较明显。
(二)呈现直观画面展示文本情境
图画可以直观展示各种事物,可帮助学生直接了解学习内容的特点。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文本语言要么晦涩难懂,要么比较抽象,要么难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其中的内涵。此时,教师可借助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将课文描述的情境呈现出来,以便学生更为正确、真实地感知文本内容,唤起内心强烈的认同感。由于高中生学习压力相对较大,生活阅历也还不够,在阅读教学中借助画面,把文本中的场景展示给学生看,有助于学生主动进入课文情境,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
在学习《“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一课时,由于班内同学的年龄限制,他们对该事件几乎没有印象。于是,笔者先让学生们进行自主阅读,在他们大概了解了课文基本内容之后,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当年“神舟五号”升空之时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让他们结合文章内容和眼前的真实画面,去体会新闻写作的相关方法和新闻消息的及时性、纪实性特点,并感受祖国科技发展带来的震撼。在观看过程中,学生们不由自主地随着视频中的人们鼓掌和欢呼,面上满是骄傲自豪的表情。更可贵的是,学生们在课后还主动收集了所有“神舟”系列的资料,模仿课文尝试进行新闻稿撰写。一节画面情境展示课下来,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新闻稿写作的相关知识,也受到了爱国情感教育,令我十分惊喜。
(三)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文章情境
俗话说“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的学习与实际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情境是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亲身经历过的,为了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此时就可以引导他们将文本情境转化为生活情境,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体味文章思想感情。
在学习写景的文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郊游,欣赏相应的景色。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一文详细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赞叹了山石树木的疏密仰伏,然后自然地转入了对“造物主之有无”这一重大哲学命题的议论。与之相关的,教师可以带学生去观看现实中的山或者建议学生随家长外出看山,并与课文中的山进行对比,感受作者写景的手法,联想作者见到如斯美景时的喜悦心情,切身体会文章中作者关于“造物主”的观点。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联系柳宗元的生平,从景物描写中体会其对唯心主义的批判和遭遇贬谪的愤懑之情。
(四)角色扮演感悟课文情境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加师生互动频率。基于此要求,在高中语文阅读课上,教师也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达到高效的教学结果。老师可以选取合适的例如寓言故事、古文等较难理解的文本,让学生依据课本内容进行发挥,可以对照课文展示,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自编自演。这样一来,文本情境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表演再现,一方面加深了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们得到了不同的学习感悟,最终成为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主体。
在《鸿门宴》一文的教学中,笔者抛却逐句翻译的教学模式,建议学生自编自演,根据课文内容与注释,查询相关材料,将文言文变成白话文剧本,然后进行分角色扮演。同学们对这种上课形式十分新奇,自发在课后分组写台词,适当增删了课文的内容,并在组内进行角色表演的彩排工作。经过长达一周的精心准备,学生们换上了准备好的服装、道具,在课堂上对课文进行了精彩演绎,剧本形式多样,表演活泼生动,整个课堂气氛很浓厚。在表演情境的过程中,同学们深入研究了每个角色的个性特点,身临其境的感受和理解了文本内容,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自身的组织、表演等各种能力,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谓一举多得。
四、结语
在高中阅读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大大改善了阅读教学的成效。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课堂主体性,身为教师的笔者也达到了“授人以渔”的要求。当然,每一种教学方式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也不一定适应所有人,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择优淘劣,不断学习,探索出真正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张艳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情境教学[J].考试周刊,2014(34).
[2]王晓静.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情境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交际,2016(2).
[3]朱智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情境教学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