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也无能为力的事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ouzhang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天早晨八点多,一个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术后并发再梗死的男病人死了,四十多岁,五十不到。
  认真说来,这样的病人在心内科不算年龄大,算是“很年轻”的,理论上来说应该预后——也就是预期恢复效果比较好才对。不过,理论上的东西毕竟停留于理论,并不总能在现实中成立。
  这个病人突发胸痛的时候凑巧我当时查房路过,所以也被拉去参与了抢救,眼看着这个人的心电图变成了一条直线。
  对于这个结果,我并不意外,因為这个人早就已经被同事默认会死了。

1


  这么说可能听起来有点奇怪,医生怎么可以认为病人会死?
  医生难道没有同情心?
  医生为什么不尽力去救人,还在那儿私下地议论某个病人可能死?
  我必须要解释一下,我们从来不会“不怀好意地”议论病人,而是光明正大地讨论病情。
  这里涉及一个医疗业界内部很清楚的东西,叫做疑难危重病例讨论。
  凡是科室内收治的疑难病例、危重病人都要进行科室内部讨论,对于一些难以明确诊断或者治疗方案暂时不能肯定的复杂病例,可能还要请院内相关科室甚至是全院大会诊。如果说全院大会诊还不能明确一个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那么就可能请上级医院的专家进行会诊,或者需要请病人转诊上级医院。
  急性心肌梗死,这个病重不重?
  我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很重,会死,而且死得很快。
  简单粗暴了一点,不过就是这样。
  对于医生来说,判断一个病重不重,基本上就是看它会不会死人,是不是很容易死人。
  我觉得托赖于这个时代的信息传播效率,绝大部分人应该都知道“心梗”这个词,哪怕并不懂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也该知道一点——心梗会死人。
  如果说人是车,心脏就是引擎,引擎坏了,车还想动吗?心梗了,人就好不了!
  这个急性心梗手术后的病人死了,不是因为病重,比他病情更重更急的多得是,而是因为他自以为“很有主见”,自以为“很会维护自己的权益”。
  从这个病人入住开始,他就演示了一个完美的病人如何作死的范例。

2


  我们暂时把时间退回几天前。
  门诊收了个病人上来,在住院卡上写着大大的ACS。ACS,急性冠脉综合征,包含心肌梗死、心绞痛几种疾病。
  这是很危险的病,病人入院之后我们科室立刻进入了加急运转状态。
  因为当时病人胸痛表现并不十分强烈,而他本人又要求参与谈话,因此医生再三确认后,让病人和家属一起来到了办公室进行术前谈话。
  医生:“你这个病是急性心梗,非常严重,广泛前壁梗死,需要立刻手术。”
  病人:“我以前身体好得很!怎么可能心梗!我就是胸口有点疼!你说心梗,有什么证据?”医生解释了如何诊断心梗并提供相应检查化验报告。
  这一次的解释用了半小时,大部分时间在被病人家属纠缠无关问题,例如抽血多少钱,为什么这管血比那管血贵……
  这时候我听得很着急。
  因为急性心梗是一个等不起的病,越是早诊断早治疗,病人获益越大;越是拖,就不只是钱和疗效的问题了,那可能会猝死。
  随着谈话的进行,病人一家的情绪变得更加急躁,床位医生劝说其不要激动,情绪激动容易加重病情。病人家属:“我看不懂!还不是你们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病人:“你讲要怎么搞吧。”
  医生:“你这个病需要立刻手术,放支架!”
  然后医生用模型讲了大概手术过程、目的(感谢我科有精巧的模型)、可能的并发症,又用了半小时。
  病人家属经过了一系列的询问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就是说血管堵了,你们要放个东西,把它撑开!那你能不能撑开了就把东西拿走,不放在里面,就便宜了吧?”
  怎么说呢……
  这个病人家属你很有想法,但这不是目前的技术手段可以办到的。
  目前来说,要支撑住狭窄阻塞的血管,我们就必须要把支架留在那一段,把它撑起来。

3


  经过了大约一小时的术前谈话(相对于我科经常进行的术前谈话,这个时间过长了,一般急诊手术都是十分钟左右),这时候病人的胸痛明显加重,被送回病房,家属继续和医生谈话。
  家属:“手术大概要多少钱?”
  医生:“现在没有看到血管情况,不能定论,先交个两万块钱,如果多了就退给你们。”
  家属:“支架用进口的和国产的有区别吗?”
  医生解释了十分钟。
  家属:“用进口的你们是不是回扣多点?”
  医生:“今天我科有十二台手术要上,如果你还不能决定是否手术,台次不能安排,下个病人上去后你就要再等。病人不见得能等得起。”
  家属抱怨了几句,意思是医院真黑,然后终于签字手术。
  然而,下一台手术已经开始。我科只有一台机器,所以这个病人只能继续等。因为胸痛更厉害了,家属大骂医院耽误治疗。
  急诊手术安排在能排到的最早台次,支放了三个支架后,病人症状缓解,安返病房。
  “安返病房”这几个字是所有手术医生最大的期待。
  病人手术顺利,平安地返回病房,可以预期的就是之后的逐渐好转了。
  那么我们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这个病人算是从死亡隘口拽了回来。
  等等!
  有突发情况!
  所有支架术后病人按例一律入住CCU(监护室),病人家属表示反对,一天一千块钱谁住得起?!   必须不住!
  于是病人躺在平车上,在走廊进行漫长的等待。

4


  为了让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床位医生、主治医师、主任医师、科副主任先后与病人家属谈话,言辞恳切,从病情到费用都说得很清楚,包括如果发生并发症的话CCU和普通病房的抢救成功率的区别等都说了,但病人及家属坚持不住CCU。
  一群人就这样堵在走廊上大声嚷嚷,病人还躺在旁边的平车上,我作为记录谈话的人,内心十分无奈。
  “做个手术不就好了吗?住什么贵病房!都被你们把钱花完了!”
  “术后病人最好在CCU监护几天,平稳后转去普通病房。”
  “普通病房才十几块钱,CCU一千!你们抢钱啊!”
  类似于上述对话重复多次,总之无论如何病人一家就是不松口——不管是病人的家属,还是病人本人,他们都觉得“医生在吓唬我们”“医生为了多赚钱故意把病情说得比较重”“手术都做了还能有什么差别”。总而言之四个字:坚决不住。
  我科已经尽力进行沟通,最后给予全程谈话录像及签字。
  病人“按照其本人的要求”安返普通病房。从这以后,病人就开始每天要求出院,抗议心电监护,签署拒绝治疗同意书后撤去心电监护,拒绝口服双抗血小板药物和其他药物,理由当然是贵。签署拒绝治疗同意书后停用口服药,病人非常想当然地给自己安排了几天后出院。在住院期間非但不安静休养,反而还跟家属一起在病房里吵吵嚷嚷的,打扰其他病人休息,被多次提醒警告后才稍微安静一点。
  如此这般,经过了每天谈话、每天签字的“治疗”之后,病人在几天后的早晨死亡了。
  我曾经看着他入院,看着他上台手术,看着他安返病房,看着他拒绝治疗,也看着他心跳停止。
  只是此刻我很难有一点点的同情心。
  他曾经有那么多条活路,我们也曾经尽心尽力地想要让他走到好的路上,可他偏偏要走错的那条路,我能怎么办呢?
  我国法律并不允许医生强制病人接受某项治疗,也不允许医院拒绝收治某位病人,更不允许医院强制让病人出院或者转院。
  “你们必须充分尊重病人的意愿。”
  是的,我们必须尊重病人的意愿,我们给出了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提供了治疗方案,我们只是不能替病人进行选择。
  即使我们明知道病人选的是死路,只要他这么说了,他签字了,我们也只能看着他往死路一步步走远。
  这并非现有的医疗技术无法挽回的死亡,却是任何时代、哪怕包含了未来科技都无法拯救的死亡。
  可笑的是,病人家属正在纠集人手哭着喊着要给病人“讨回公道”。
  医生当然想要救回所有病人。
  可是,如果你一心要死,我能怎样呢?
  阎蕊森摘自长江出版社《今天你吃药了吗》
其他文献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均读书量7.86本,但数据并没有告诉你的是,这7.86本书中,成功学、心灵鸡汤、营销文以及通俗小说占了绝大部分,严肃阅读仍旧非常欠缺。  何为严肃阅读?这是与消遣式阅读相对的概念。严肃阅读的前提是严肃的写作。在《伟大的传统》一书中,利维斯认为严肃文学有以下几种追求:对人性足够深刻而又充满同情的理解;对现代性的警觉;语言须能精致准确表达出想要表
鲜于枢(1246-1302年),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渔阳(今北京密云)人,元代著名书法家。先后寓居扬州、杭州。官任太常典簿。好诗歌,文名显于当时,书法成就最著。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新元史》有传。   元代书法家中能与赵孟頫相提并论的,只有鲜于枢和康里子山。鲜于枢与赵孟頫交游极深,是一对惺惺相惜的艺术知己。鲜于枢早年学书自愧不能尽如人意,因而发奋闭门勤学,号困学山
和朋友说起镜子。   朋友说每次面对镜子,他的心里都会想,人就是这样通过镜子来认识自己的面目的。随着人的成熟长大,开始工作和生活,他会寻找更多的镜子,更多各种各样的镜子,来确定自己的长处短处。但是,就是那些镜子,有的时候,也会使人迷茫,恍惚,不知哪个更是自己。这个时候,你就处在镜子的荒原之中了。   我喜欢他的这个表述——镜子荒原,白晃晃的,我觉得眼前白晃晃的。我不知道这个词他是从哪里看来的。
钱勰(1034-1097年),杭州人,字穆父。为吴越武肃王六世孙。官至朝议大夫,熏上柱国,爵会稽郡开国侯。其文章雄深雅健,作诗清新遒丽。文章宗师初唐欧阳询等。工书法,行草书上追王献之笔法,风格劲險,笔力刚健。钱勰对自己的书法十分爱重,从不轻易与人,其墨迹传世稀少。  王诜(1036-?年),字晋卿,太原人,驸马都尉,官至利州防御史。工书画,名重一时,正、行、草、隶无所不能。草法有王献之、张旭笔意。
跟沐浴有關的世界名画
期刊
1  晚上,到了10点,我正准备睡觉的时候,我妈突然破门而入,喜形于色地说道:“差点忘了!妈妈上次逛街给你买了一件衣服!”  她麻利地在我的床前跪蹲下来,打开我床下的柜子,在里面翻找,一阵塑料包装摩擦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之后,她拿出来一件粉色的卫衣——樱花粉,精致的刺绣图案,以及,那个经典的娇憨可爱的小熊logo。  “咚”,一颗石子投入我平静的心湖,激起了朵朵涟漪……  脱下睡衣,我小心虔诚地套上
随着年纪增长和社会经验的丰富,我们似乎变得更难信任他人,“交朋友”的难度也更高了。   “觉得自己的朋友越来越少”这件事,可从两方面来看:第一,无法结交新的朋友;第二,不知如何加深和维系既有的友情。针对这两点,这里有一些建议。   首先,如何和周围的熟人变成朋友?   1.积极“发射”和回应友好信号   心理学家提出人际关系中的“投标”概念,指的是以建立联结为目的的小要求——一个微笑,一句
这些年去全国各地讲学会友,坐一起吃饭闲聊,说什么“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我就不同意了。我们湖北,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地方,明明很文艺好嘛。我们湖北人,明明是玩文艺的老祖宗呀。   其实早在屈原之前很多年,老百姓就在过端午节了。端午节也叫端阳节,就是五月初五那天,天气好,大地进入仲夏时节,阳气足,大家可以快快乐乐去享受户外活动,登高望远,采风游历。但是屈原的天才手笔,一腔热血,震撼了所有人。他以香
吴叡(1298—1355年),元代精于篆、隶书的书法家。字孟思,号云涛散人、青云生、养素处士。先世为濮阳人、后移居杭州。為吾衍弟子,工书法,尤精篆隶书。其篆法起落笔处俱尖,是战国时期秦篆书刻石《诅楚文》的笔法,结构谨严。清代王澍评曰:“笔柔如棉,力劲如铁,能如古人法外开一径,而规矩绝削,变不失正,篆之逸品也。”刘基《覆瓿集》云:“叡少好学,工翰墨,尤精篆、隶,凡历代古文款识制度无不考究,得其要妙。
phenylethylamine(苯基乙胺)  最基本的一种爱情物质称为苯基乙胺,简称PEA 。无论是一见钟情也好,或者日久生情也好,只要让头脑中产生足够多的PEA,那么爱情也就产生了。  事实上PEA是一种神经兴奋剂,它能让人感到一种极度兴奋的感觉,使人觉得更加有精力、信心和勇气。由于PEA的作用,人的呼吸和心跳都会加速,手心出汗,颜面发红,瞳孔放大。  恋爱中的人喜欢海誓山盟。这实在不能说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