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公仔”陶塑艺术风格研究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xingy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石湾公仔”陶塑艺术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在创作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是中国民间一颗的璀璨明珠。本文就“石湾公仔”陶塑艺术风格进行研究,分别阐述了“石湾公仔”陶塑艺术的浑厚凝重、清新质朴及粗犷豪放等风格特征,以进一步推动“石湾公仔”的发展。
  关键词:石湾公仔;陶塑;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86-2
  “石湾公仔”陶塑艺术是劳动人民历经千百年精心浇灌盛放的艺术之花,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石湾公仔”陶塑艺术,自明代以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和艺术风格。“石湾公仔”陶塑艺术表现在实物上的形态为:人物陶塑、动物陶塑、器皿、微塑、瓦脊陶塑五大类。以人物造型为代表的石湾公仔,经过历史的涤荡,逐渐形成浑厚凝重、清新质朴以及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下面,就“石湾公仔”的陶塑艺术风格进行研究。
  一、清新质朴
  石湾地区所蕴藏的陶土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因此,可根据制陶的具体需要选取相应的泥土,工匠及陶艺技师把现代和传统技艺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可使所炼制出来的陶泥干湿都比较均匀,且比较柔软,具有较强的可塑型,把之用于人物陶塑中,有着独特的优势。陶艺师通过灵巧的方法使用拙质的陶泥制作人物陶塑,粗拙的泥土和灵巧的技艺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可使人们从人物陶塑中感受到一种质朴而清新的艺术风格,市井民众人物、佛道宗教人物中的艺术形象具有粗犷拙朴、奔放淋漓等特点,含义深刻。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具备乡土气息的艺术美感,从而使人们的精神和情感受到一定的陶冶。
  无论平民还是神仙,当他们做搔耳解痒这个动作时,他们通常都能从中体会到沁人心腑的感觉,陶艺师陈祖设计并塑造的《李铁拐搔耳》,就对铁拐李搔耳解痒时的动作及表情作了非常细致地描绘。铁拐李满脸风霜、皮肤黝黑,瘦骨嶙峋,其坐大石头上休息,身上半披着一件大衣,腰间挂着一个大红葫芦,斜眯着眼睛,嘴角微微上挑,右手则拿着一节小树枝搔耳,半边脸处于紧绷状态,搔耳解痒时,动作比较粗俗,但是从他的脸面表情,人们却能清楚地感受到他内心的满足与快乐。对于铁拐李的穿着,陶艺师只是作了大略描绘,而对于铁拐李搔耳解痒的动作及享受的表情则使用利索、流畅而奔放的技法作了比较细致地刻画,从而使人们对其内心情感的具体变化情况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并能够从铁拐李不拘小节的性格中感受到乐趣。石湾公仔的艺术风格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质朴、清新,拙朴、不刻意精雕细刻就是其在人物塑造中的重要特点,此外,其还结合岭南民众的审美观与石湾本地陶土的特性来塑造人物陶塑,在作品中融入了岭南人品不拘小节、热情开放的性格特点与生活小事,从而能引发人们的共鸣,并对其产生深切的喜爱之情。
  二、浑厚凝重
  石湾窑在对陶塑作品进行设计及制作的过程中,一直都比较重视向我国历史上的各大名窑学习,且其在釉色和技术方面,模仿的同时还非常注重自身的创新。据相关调查可知,其比较注重向宋代钧窑的釉色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渐创造出了“钧釉以紫胜,广窑以蓝胜”的窑变釉,并受到人们广泛的欢迎与赞扬。“钧釉以紫胜,广窑以蓝胜”的含义是石湾窑通过对各大名窑中的釉色进行模仿、借鉴及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创造出了“雨洒蓝”、 “翠毛色”以及 “三捻花”等多种别具特色的蓝色釉料,许多陶艺专家一致认为,这些釉色有着宋代“钧窑”中紫色釉料一样的美。
  钧窑利用“窑变”所创造出来的釉彩是比较淡雅的,如月白、天蓝以及紫红等,而石湾窑模仿钧窑所创造出来的窑变釉,如“翠毛蓝”、“石榴红”、“雨洒蓝”以及“三捻花”等都是比较绚丽夺目的。石湾公仔陶塑作品中,主要以本土陶泥作为坯体,本土陶泥比较粗糙,因此,需在坯体上施多层釉,这样既能使陶泥的缺点得以有效弥补,又能使人物陶塑给人带来一种和谐雅拙、浑厚凝重的感受,所以深受人们喜爱。据调查与实地考察可知,石湾窑中的釉彩是比较丰富的,如“翠毛蓝”是蓝釉中对紫彩颜色映衬得最浓丽的色彩,广东人把它称为翠毛蓝,其颜色和翠毛的色彩有着非常大的相似度。“雨洒蓝”给人的感觉就是风和日丽的晴空中,突然下了一场大雨,从而使蔚蓝的天空中出现了点点葱白……和晴朗的天空相比,其显得更加美艳。“石榴红”模仿钧窑中的红釉,但其比钧红更加美丽,其色彩具有凝重、艳丽之感。“三稳花” 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幽艳之感,釉中显露着接近于青色的浅蓝,且还发出点点的紫红色,总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美感。因此,人们对石湾窑釉色的评价是比较高的。许多人们都认为,其在模仿的过程中,也创造出了自己的特色,“艳而不娇,华而不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是人们对石湾窑中窑变釉色的高度评价。石湾公仔陶塑的釉色不仅模仿快乐钧釉,而且还模仿了其他名窑的釉色,如仿了汝窑的“玻璃绿”、 磁州窑的“铁绣花”、哥窑的“冰裂纹”、 建窑的“鹤鸽斑”等。人们发现,石湾窑能通过模仿名窑釉色而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釉彩艺术,这主要是因为石湾窑中有一批善于模仿的、技艺高超的工匠,这些工匠中,大多数都曾在中原地区对陶瓷制法技艺业作过一定研究,且有的曾在名窑中做过陶工,后来,由于社会及历史等各种因素,他们迁到了岭南地区,凭借曾有的经验与技艺,他们在石湾窑的陶塑工作中表现得特别出色。石湾本地陶工对陶塑技艺的学习是比较积极而主动的,从而使自身的制陶技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石湾窑在模仿历史名窑的制陶技艺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创新,通过融合各大名窑所长,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创新,从而逐渐形成了自身的艺术特色,并创造出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艺术风格。
  石湾釉的色彩比较丰富,其人物陶塑作品能给人带来一种斑驳雅拙、浑厚凝重的感觉,从而可使人物的特征、性格、情感等都得到较充分的体现。明代陶艺大师可松的《仿商贯耳瓶》及近代陶艺名家黄古珍的《仿舒梅耳瓶》的釉彩都非常精美,且看起来给人雄浑凝重之感,如《仿商贯耳瓶》中,整个器体都是比较浑厚的,陶艺师可松使用深蓝色的釉料对器身进行粉饰,这样就能使整个器身的色彩看起来处于一个比较匀称的状态,且还能使人从中感受到雄健、凝重、厚实的视角美感。对陶塑好的作品进行煅烧后,窑变釉彩中就会出现烟雨云雾状,这样当光线对其进行照射时,其就会发出亮丽的紫色光泽,看上去变幻迷离,从而能引发人们无限而美妙的遐想。   三、粗犷豪放
  雕、陶塑、石雕、泥塑等在石湾地区的出现源于秦汉时期,当时人们主要把人物俑用来作为殉葬品,当时陶俑的造型比较简单,在设计及塑造过程中,人们并没有对人物的衣服、五官以及饰品等作比较细致的雕刻,只是粗略地塑造了人物的形态,且人物的形象通常都比较朴素、粗犷,从某个角度而言,这为石湾公仔陶塑的形象塑造奠定了一定的历史基础。
  (一)符合我国传统雕塑的造型艺术
  在我国传统的民族雕塑艺术中,陶艺师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通常都会使其形象具有一定的质朴性,且线条通常也必将流利、简练、雄厚、有力。石湾公仔塑造人物作品时,就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传统雕塑中的造型方法与艺术风格。
  在我国传统的民族雕塑艺术中,人们通常比较注重轮廓的形状,对线条、块面进行处理时,也会尽可能使其明快、均匀,以使其线条能够和整个雕塑的形象都处于较协调的状态,从而使人们在观赏雕塑时,能够从中感受艺术品的张力及生命力。《巴夏礼夜壶》的外部塑造主要为绿釉,其体现的是一种变形揉合及集中凝聚的张力,而钟汝荣的《灵气达摩》体现的则是夸张散发的张力。《灵气达摩》脸上长满络腮胡子,整体构筑呈“T”字形,达摩在蒲团上盘坐,其面前有一个黄釉的小钵盂,其表现的是达摩通过多年的刻苦练修,已逐渐对佛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并悟得正果,其头面向广阔的天空仰望,激动地由内发出真气,双手像大鹏展翅似的向高处伸展,并使双手衣袖的皱褶随风飘扬,看起来就像是大鹏带着梦想展翅高飞。对整座雕塑进行仔细观察后,人们就会发现,对于达摩的脚和下半身,陶艺师有意对其比例作了一定缩小,而对于其上半身的躯体,则有意地作了夸张而形象的描述,从而突出达摩对佛理的顿悟以及对修成正果的喜悦心情与一飞冲天的气势,在观赏的过程中,人们能强烈得感受到达摩所潜在的精神力量以及在得道后所爆发出来的令人震撼的张力。
  (二)和岭南民俗的艺术风格相一致
  石湾公仔陶塑艺术萌发于岭南地区,石湾公仔陶塑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具有一定的豪放性及粗犷性,其在继承我国传统雕塑艺术风格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岭南民俗的艺术风格,从而会表现出朴实而浑厚的特点。对其釉彩、纹饰以及造型等进行仔细观察后,人们通常都能从中发现,其深受岭南民俗文化的影响与熏陶,因此,其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岭南人民粗犷的性格特点及质朴的精神品质。
  秦汉时期,岭南地区就已受到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但是其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也使自身原有的文化特点得到了较好的保留与发展,因此,从其民俗工艺品的制作中,人们就可对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石湾贝丘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晚期印有曲线纹、条纹、菱形纹以及方格纹等纹饰的陶片,通过这些陶片,人们不仅强烈地感受到石湾先民在制陶方面的独特的艺术审美理念以及创造力,而且还能从中深切地感受到岭南地区的先民所热爱的淳朴、豪放以及粗犷的艺术风格。目前为止,这种艺术风格还广泛流传,并受到广大人民的接受与喜爱。因此,石湾陶艺师在对陶塑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塑造时,通常都会把本地较粗糙的陶土用作原材料,这样通过温厚而质朴的材质,并融入一定的岭南地方民俗文化,从而使人物陶塑的工艺品能从内外两方面都体现出一定的质朴性、豪放性以及粗犷性,从而使陶塑作品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岭南地区的文化及审美理念。
  岭南所处地域的地理环境为:面向海洋,背靠五岭,这就使岭南人逐渐具备了奋发进取、敢于拓展的冒险精神,从而使其文化中也具备了一定的活力,他们在陶塑作品中主要表现为粗犷、豪放以及质朴的艺术形象与风格。通过各种类型的陶塑作品,人们对陶艺师的生活与性格都有一定的了解,陶艺师是岭南地区市井民众中的一员,本地区文化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比较深的。因此,他们所创造出来的陶塑作品通常都散发出比较浓厚的岭南气息,且从某些角度而言,每件陶塑中的人物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陶艺师特有的艺术审美思想及品德修养。大多数陶艺师都处于当时社会的中下层,他们的生活环境及社会地位就在一定程度决定并限制了他们陶艺作品的创作风格。于是,他们以本地的陶土作为原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及人民的喜好,以历史神话、戏剧故事、佛道神仙以及人们比较了解的人物作为陶塑作品中的素材,如以市井平民、巴夏礼等人物作为陶塑艺术的原型,或在作品中融入粤剧元素等,作品中多以纯真质朴为主题,从而表现了岭南人们勤劳、质朴的良好品质,并在一定程度了体现了陶艺师对艺术的审美追求。
  四、综论
  总而言之,石湾公仔陶塑艺术具有浑厚凝重、清新质朴、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岭南人的审美心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将会不断地创新、吸取其它艺术门类的营养,走向更大的辉煌。
  参考文献:
  [1]邹瑾琳.谈佛山“石湾公仔”人物造型的形式美[J].艺术教育,2010,(08).
其他文献
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艺术频繁接触交流,社会消费逐渐从以物质消费为主向文化消费为核心转变.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形式,与物质产品相比,更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产品的设计理念与方法也日趋走向成熟。工业产品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美术、艺术的综合学科,它不仅要设计出满足现代人各种需求的产品,也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相应的生产与投放。交互设计所体现的是一种让产品操作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的思想,而这正是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中所需要增加的元素。本文意在介绍交互设计的概念及发展,分析其对工业产品设计的影响及技术应用。  关键词:工业产品设计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根植于中国辽阔的土地之上,生成于丰富的文化氛围之中,经过几千年的磨砺而自成体系,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域风格.其中,民族声乐表演的“韵味”是其精华所
摘要: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材料的发展应用有了更多可能,对设计深入的探索和应用研究,材料实现了产品功能与审美的更优化的变化。坐具是位于人造物系统中最基层的生活用具,从最早期的坐具设计到如今的多元化产品,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材料的理解认识和应用的过程。因此随着人类审美品位的不断提高,需要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研究各种材质坐具的美学价值。相应的,通过将基础的用具作为载体进行研究,能够对各种材料的美
摘要:所谓紫砂花货的创作就是指自然界中物体的形态通过去粗取精,并进行艺术上的提炼加工,使之升华为高于生活的高雅艺术品,以此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关键词:紫砂;花塑器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92-1  关于紫砂花器最早有记录便是明代供春所制树瘿壶,当时的文人认为“极丑”就是“极美”,供春的这把树瘿便是“极美”的代表。树瘿壶的出现标志
摘要:宜兴紫砂逐步集造型、泥色、金石、书画、雕刻诸艺于一身,与诗、书、画相结合,以其独有的艺术语言,较好地满足了人们的审美心理需求,在观赏中悟出大自然的美景并在紫砂壶上展示出来。  关键词:紫砂;艺术;鉴赏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2-94-2  宜兴紫砂自北宋以来,除了继承已有的成就外,根据时代的生活需要和文化发展特色以及工艺美术水平,创
全手工紫砂茶壶是指完全不借助模具或者使用少量模具制作成型的紫砂壶。全手工制作紫砂茶壶,在于全手工制作茶壶的过程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作者会随心情和灵感的不同,创意出不同作
当前,为了进一步丰富我国人民的精神娱乐生活,提高人民精神生活质量,社会各界都对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予以了相当大的重视力度。作为群众文化的一个主要分支,群众美术在整个群众文
摘要:纵观宜兴紫砂造型艺术,它之所以能独领一代风骚,主要原因之一是历代艺人在继承中不断充满和赋予其时代感、新颖感,体现出紫砂文化艺术发展过程中与人类相互依存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紫砂;造型;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2-96-2  纵观宜兴紫砂造型艺术,它之所以能独领一代风骚,主要原因之一是历代艺人在继承中不断充满和赋予其时代感、新颖
音乐表演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艺术形式,是音乐演出的基础.在岁月的更迭中,它从非盈利性的表演嬗变为盈利性的活动.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加重视对精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