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坛里含苞待放的“并蒂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shui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但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读写能力成了令教师和学生双双头疼的问题。“读”,一无兴趣,二无读本;“写”,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体验,“生产”出一篇篇假大空的文章。结果是一提读写,学生打怵,教师头疼,恶性循环下,教师在读写上倾斜时间越来越短,阅读课往往“有名无实”,被随意侵占挪用;学生则是碰上读写,能拖就拖,能抄就抄。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教学模式,是以“大语文教学观”为指导,以大量读写为教学手段,强调课内外的有机结合,着眼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语文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成效显著,切实可行。是语文教坛里的一朵含苞待放的“并蒂莲”。
  一.得法于课内
  课堂语文教学是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第一条轨,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在课堂语文教学中,由“授以鱼”,转变为“授以渔”。要减少死记硬背的知识,不出偏、难、繁、怪的题目,由传统课堂教学传授知识——“授以鱼”,转化为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启发点拨学生,教会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即“授以渔”。教师应相信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立足于课内文本,总结学习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在“读”上,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让学生从课内文本中积累妙词佳句。只有积累了好词,才能写出好句;只有积累了好句,才能妙笔生花,写出优美的文章。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中《观舞记》,里面对卡拉玛舞姿的描写段落,就可以让学生记忆积累;其次其次是在对课内文本的分析上,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在“写”上,引导学生从课内文本中概况总结方法,并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口技》一课,教师应点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作用,并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然后进行交流评价,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胸中有丘壑”,自然不会再生产“流水账”式的作文。
  二.迁移于课外
  课外阅读是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教学模式的第二条轨,也是最具活力、最能体现“双规”教学特色的一条轨。要做好这一点,语文教师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应该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博览群书,出口成章,文采斐然。长期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本身就是引领学生走进书籍殿堂的铺路石。另外,教师要充分营造浓郁良好的读书氛围。诸如,举办“书香校园”、“每日一读”、“读书好儿郎”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开启生活之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带着情感去读。即:让学生与文本“共情”。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要让生活成为写作素材,就要启发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体验情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诱发他们储存在脑子里但又在“沉睡”的“印象点”。如《背影》一文的教学,我让学生回忆奶奶额头的皱纹,妈妈青丝里的白发,爸爸粗糙有力的大手等等。学生再读文本,就能轻松掌控朱自清在文章中的情感。教授《散步》一课,我让他们看公益广告——《让爱心传递》,给他们布置“回家给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的作业。让他们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带着这样的情感去读,才能真正走进课外读本,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才能获得情感心灵上的洗礼,完成设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目标。
  (3) 以课内文本为楔子,推荐课外读本。如讲授《爸爸的花儿落了》,趁热打铁,让学生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也可以进行同主题阅读,如学习《背影》一课,可以让学生读《疯娘》。总之,教师此时,应变身为“图书导购”员,为学生推荐好书,也可以让学生相互推荐,为课外阅读提供广阔天地。
  (4) 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进行阅读成果交流分享。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用笔记,用心记。为培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可以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经验、阅读成果等等。例如,可以让学生朗读或者背诵自己积累的阅读成果,可以在班级内举办“读书成果展示”黑板报、手抄报活动,也可以举行“读书好儿郎”评选活动等,引导学生走上“爱读书、读好书”之路。
  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教学模式是以“大语文教学观”为指导,与新课改要求相一致,符合语文教学实践。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固本守源”,也不是盲目的“与时俱进”。“大量读写,双规运行”教学模式是适应时代需求,符合大语文教学观的一种优秀教学模式。在语文教改之路上,这朵奇葩必将绚烂绽放,大放异彩。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应站在改革的前沿反思和审视自己的角色,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体现课堂的趣味性、生活性、主体性、情感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  [关键词]:引领快乐自主学习  语文这门学科,博大精深,贴近生活,富有情趣,丰富多彩,爱与美的元素无处不在。语文课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但是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摘要]高中阶段,是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高发时期。抓住青春期这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 ,人格重建期, 从离异家庭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及表现,找到适合离异家庭高中生的教育方式,得到解决离异家庭高中生心理教育的有效对策,对其心理进行彻底修正,弥合其心灵创伤。  [关键词] 青春期;弥合;离异家庭;有效对策    随着离婚率逐年升高,父母离异后的不完整家庭,往往是一些青少年形成心理和人格障碍以至成为青少年犯
摘要:新课改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有人认为教师可以“翻身得解放”,学生似乎可以“放任自流”,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这有悖新课改精神。笔者根据自己的多年教学实践,通过倡“三导”来促进学生的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引导指导开导提高  新课程标准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强调发挥学生的能动
曾蝉联几届马拉松比赛冠军的日本运动员山田本一,个子不高,但他有一个成功的方法,那就是把目标分解,也就是把马拉松的路程通过提前勘察分成几段,然后在比赛过程中把每一段跑完当成一个近期目标,最后轻松跑完全程。由他的这一条成功的方法,我们不禁想到,如果也对学生的成长目标进行分解,岂不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由此我们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一、让学生自己感觉自己能成功  1、潜能激发  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读一些励
【摘要】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也是诗教的国度。诗歌巨大的教化功能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大致有三:一是对思想的塑造,使其进一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激发其民族的自豪感,树立其民族的自信心;可以强化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对思维的锻炼,诗歌适合青少年思维活跃、联想力、想象力丰富的年龄特征,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开发。三是对生活的助益,即加强语言修养并增加知识。  【关键词】诗歌
场景一:2010年12月28日,和平镇实验小学正举行第二届“新年故事会”。当田娅同学深情地讲着古代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的故事时,全校师生热泪盈眶,就连观看演讲的家长朋友也情不自禁地抽噎着,情意弥漫,场面震撼。在这个萧索的冬季,仿佛有一股股涓涓细流在无声长流,温暖着每个人的心,滋养着每个人的魂!  场景二:2012年10月23日的清晨,失主黄晓娟带着锦旗、饱含热泪地来到和平镇实验小学,向该校五年级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借助"心理效应”,优化班级管理,重点探讨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信任效应”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中的运用;二、“暗示效应”在培养班级风气阶段的运用;三、“期待效应”在个体教育中的运用。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教育管理工作,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意识、有理想、有情感的学生,他们拥有其自身生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未知世界。
摘要:当今的语文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新课标的推进和实施看似轰轰烈烈,但仍然以高考为指向,以题海战术为秘诀,以老师老师授课为“主导”,以成绩为“考标”。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特色课堂之路,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课堂重新焕发起生机。  关键词:特色课堂想象互换角色课堂沙龙开门授课鼓励赏识  当今的语文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新课标的推进和实施,看似轰轰烈烈,但语文课堂的改变并不大,仍然以高考为指向,以题海战术为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任。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如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运算能力,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等。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往往忽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小学低年级未能熟练掌握口算技能,到高年级随着运算数值的加大和数理关系的复杂化,学生数学成绩下滑。运算能力欠
摘要: “以人为本”是十七大明确确立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随之而来,人本教育又如一缕清风,瞬间就漂浮在中华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关心、爱心、耐心”一直是我们做学生教学教育管理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我们教学教育管理的一贯主线,“三心育人”是教师弘扬为人师表,构建和谐教育的根本保障。本文侧重以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及“三心育人”的思想这两大方面,作一简要概述与分析,以期抛砖引玉的引发教育工作者们对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