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faqiang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历史教学中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得单调而枯燥,学生听得乏味而无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课堂教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便成为实施新理念的关键。那么如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结合实践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深入研究教材,抓好备课
  
  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现在历史考试更加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因此对教师备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其次要明确教学目标,第三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第四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备课中了解学生,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目标明确,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利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备课时教师要力求创设一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积极探索的情境,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中,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我利用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你耕田來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将学生带入古代农业文明时代。然后通过讨论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让学生分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便于学生识记理解。
  
  二、语言力求精炼生动有趣,激发兴趣
  
  任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离不开语言教学的作用。语言是从事教学活动最基本的手段,知识的传授、思维的引导、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培养,都要通过教师语言来实现。教师应具备好口才,努力丰富自己的语言,按新课标的要求,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要注重语言的表达技巧,加强基本功训练,做到准确形象、有启发性、有节奏感、有幽默感。如讲重庆和谈时,毛泽东对蒋介石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你不让我们另起炉灶,我们就到你的炉灶上做饭吃。”在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充分讨论后,我作了如下阐述:面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中国共产党“不另起炉灶”是向全国人民表明了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前提是实现民主政治,国民政府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即“在你的炉灶上做饭吃”。
  教学语言生动活泼和富有情趣学生才会爱听。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一《抗日战争》中,探究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时,我使用了一个灯谜:日本投降——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名。引导学生分析解谜后,我用幽默的语言归纳谜底的含义:谜底一是“屈原”,意为日本屈服于原子弹;谜底二是“苏武”,指苏联的武装力量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谜底三是“蒋干”,指蒋介石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抗战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谜底四是“毛遂”,指毛泽东及其领导的军队是抗战的主要力量;谜底五是“共工”,意为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共同抗战才使日本投降。通过这一有趣的灯谜分析,让学生形象掌握了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的原因。
  
  三、开启学生思维,发展思维力
  
  历史教学需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尽可能地发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学生去探索、寻求事物发展的过程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在讲解历史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理清思路,使学生在今后学习中能用相关的方法去分析思考。如在复习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时,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结果,并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都是我国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经过认真思考、讨论、引导、分析,一学生归纳出“清政府腐败无能”和“中国武器装备的落后”,然后教师归纳两点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这样做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历史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重视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教是为了不教”,教会学生思考,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对学生的能力训练放在主要位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哪怕是浅显的教学内容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训练,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度,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形成问题链,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索,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不断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生为本
  
  现代教育理念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新旧知识相互交融中不断地建构知识体系,而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则特别强烈。”如果忽视这一点,“这种需要就会萎谢,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使他们体验到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成功喜悦。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指导下,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使学生上好历史课,我们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其学习主动性,也要努力提升自身素养,优化课堂教学,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其他文献
本节课是在复习平面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对常见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公式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课前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这些内容,因此在教学这节课
所谓问题式教学,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运用问题式教学,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实现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课改理念。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改下初中历史问题式教学策略。    一、营造问题式教学的氛围    创设合适的情境,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和发展思维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被写入课程标准之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文章就此分析了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成功得失.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1课时)1.教学内容分析现代建构主义否定知识的客观性,主张科学的本质即科学探究,探究的工具是正确的思想方法。“假说一演绎推理”是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核心研究
日新月异的时代在飞速发展着,对每一个人无论是文化素质还是能力的要求都在不断地提高。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该也必须懂得和应用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中学政治课程的知识与其他学科同样在交汇与贯通,融为一体。关于商品价值量通常是与汇率、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公式、纸币升值或是贬值等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因此商品价值量在计算中往往是第一步,起基础性作用。下面就解答高中政治课程必修1《经济生活》中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来谈谈我
串联、并联电路是初中阶段电学部分的基础电路,无论看起来多复杂无序的电路,都是有一定的分析思路及解题规律的。如何从既接有测量物理量的电压表、电流表又接有能改变电路物理量的滑动变阻器且看似复杂的电路里判断出元件的连接情况,是学生学习电学的难点,特别是动态电路。动态电路主要的特点有:(1)通过开关的闭合或断开引起电路的变化;(2)通过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变化引起电路的变化。不管电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