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方:我只是一个喜欢写毛笔字的人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i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志方,1958年生于河北沧州孟村。参加工作后当过建筑木工、公安干警,1986年至今供职于北京铁道报社,现任北京铁道报社总编辑,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
  从一开始到采访结束,张志方先生多次和记者说:“千万别说我是什么书法家,我只是一个喜欢写毛笔字的人。”他说:“书法家应该是集大成者,是天赋与心灵的结果。喜欢写毛笔字的人无数,而真正的书法家则寥寥无几。自己喜欢写毛笔字,只是临古摹今,意会大家,在其中享受汉字的优美和营造悠远而悦然的心境,为生活添点乐趣,为活着添点色彩,给自己找点感觉,这就够了。况且,面对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历代大家光耀千秋,当代书家笔走龙蛇,自己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乐呵乐呵而已。”
  能够成为北京书法家协会的一员,张志方说这是协会对自己的抬爱,同时又是责任和压力。责任就是促使自己为弘扬书法艺术多做些事情,压力就是迫使自己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去练习毛笔字。
  和张志方先生初次见面,就强烈地感觉到了他的超然和侠义。他说自己是河北沧州人,沧州人在历史上是轻生死披肝胆的。古时的沧州,京杭大运河纵穿其境,为水旱交通要冲,乃商品集散之地,也是古时官府巨富走镖要道。那时,凡镖客们护卫的镖车,只要路过沧州,都要摘掉镖车上的镖旗,就连押运皇上贡品的镖车也不例外,收起刀枪,悄然而过,不得留下半点声响。这就是沧州,几百年来培育了无数武林高手,以及众多武术宗派,让各路豪杰敬仰。张志方先生很为家乡自豪,他说沧州人杰地灵,历史上不仅有武林高手,还有神医扁鹊、战国军事家孙膑、绘制《陇右山南图》的唐代宰相贾耽、清正自守的明朝吏部尚书王翱、《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晓岚、晚清重臣张之洞、当代哲学家张岱年、著名作家王蒙……
  他说沧州历史上更有绘画、书法、文学、诗歌等领域的才子大家,隋代画家展子虔的传世画作《游春图》,现存于故宫博物院,是现存山水卷轴画中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幅。唐代诗人张仲素的《春闺思》1200年来让人吟咏回味:“袅袅城边草,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委婉清丽,悠然飘逸。他的《塞下曲》:“朔雪飘飘开雁门,平沙历乱卷蓬根。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慷慨激昂,豪迈无边。
  先人们披一身原野浩荡风尘,历经风霜雪雨,为后人留下享之不尽的文化艺术财富。沧州,不仅是张志方先生的故乡,更是他一生精神畅游的家园。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张志方先生的字随意自然。他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是享誉十乡八里的文化人,在他记忆中,每逢春节临近,本村或外村的乡亲们就会拿着红纸登门求祖父书写春联,络绎不绝。大约在春节前一个月,祖父就不干别的了,每天在炕桌上写些“忠厚门第人丁旺,勤俭人家幸福长”之类的春联。张志方往往在一旁观看,祖父有时还要他帮着抻抻纸研研墨.耳闻目染,张志方喜欢上了毛笔字。上学后规定每天写一张大字,但有时他会写好几张,因为喜欢。参加工作后,那是一个“革命的年代”,工厂里有什么事情都需要用些粉红色、浅黄色、淡绿色的纸写上内容糊在墙上,叫大字报,这期间张志方的毛笔字长进不小。更让他终身不忘的是,在一次电视节目里,他第一次见到了几名书法家现场表演书法,其中有李铎先生。李铎先生的书法苍劲老辣,极富张力,他崇拜至极。后来,他有幸认识了李铎先生,并多次得到李铎先生的指点和教诲。李铎先生在军事博物馆的那间工作室,一直是张志方心目中辉煌的书法艺术殿堂,那里,墨香涌动,高不可及。
  尽管后来他不再去李铎先生那里当面求教,但30多年来张志方在心灵上虔诚地追随着李铎先生的书法艺术。他认为李铎先生开一代书风,是中国书法史上极为重要的大家。
  张志方说毛笔字应该写出书卷气,这需要文化的积淀。文化是思想的经脉,更是各类艺术的精髓。张志方读了很多书,也写了无数文章。1989年他的第一篇小说发表在浩然先生主编的《北京文学》之后,他有幸认识了浩然先生。尤其是《北京文学》在通县(现叫通州)县委招待所举办的北京青年作家培训班上,浩然先生晚上来到张志方他们住的房间,就像老家的邻居大叔,脱掉一双布鞋,盘腿坐在床上,谈天说地,无拘无束。浩然,一位可敬的长者,张志方是在读了他的长篇小说《艳阳天》和他的短篇小说《喜鹊登枝》后,真正萌生了强烈的写作欲望。他崇敬浩然先生,是因为浩然先生留给人们的是一个人民作家的谦恭和博爱,他是一位真正根植于大地并与父老乡亲血脉相连的作家;他的作品为历史写下了一幅永久的画卷,那就是原野的清风、五月的麦浪、如火的高粱、坚实的土地、丰收的喜悦以及可敬可爱的农民兄弟。
  李铎先生和浩然先生是张志方最为崇敬的两个人,他说学习两位大家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最大的受益就是充实自己的灵魂。张志方说,多读书、写好字,是一个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如果达到相得益彰,那是一辈子的追求.这种追求,需要一辈子艰苦的历程。到了,也不见得有什么所谓的“累累硕果”。
  编辑/韩 旭 hanxu716@126.com
其他文献
据史料记载,1936年5月,日本关东军制定了所谓的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大批日本农业贫民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东北,成为“日本开拓团”。 到1945年,日本组织了共计14批次、总数为7万户、20万人的集团式开拓移民团进驻我国。显然,这个计划是带有侵略性质的,但是,开拓团团员并非都是侵略者,实际上,他们也是受到日本政府愚弄和胁迫来华的普通日本人。  “衣锦还乡”  当导游的时候,我曾经接待过一个特
期刊
《世说新语》代表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特征,其中的存在类兼语句尤其是“有”字兼语句能揭示这时期语言的有关特色,体现兼语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 “Shi Shuo Xin Y
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学校在七年级学生中实施分层设课、选课走班的教学探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水平在不同层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分层依据。在分层教学之前,我们为学生提供了选课指南,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教师提供参考意见。在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作业要求三方面分别列出了自修班、研修班、导修班和讲修班的详细标准和要求。根据学生需求及选课情况,我们只开设了研修班及导修班。 
期刊
随着网络传播在信息社会中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新媒体给人们带来信息方便的同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创
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将科学方法与微课相结合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以“电流的形成与方向”为例,谈谈如何利用微课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并采用类比法这一科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电流。  第一步:以一张灯火辉煌、色彩斑斓的北京夜景照片引入,并指出这些漂亮的夜景产生的原因是有了持续的电流,从而一下子“抓住了”学生,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第二步:采用有形的、學生们熟知的车流来类比电流,使学生
期刊
表现美是人类的普遍需求,也是产生艺术的源泉。科技的高速发展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诞生了计算艺术(Computation Arts)。计算艺术是信息化时代对手工创作艺术的强化和数码补充
流水无形,能绕过障碍物,并且在流动中施加力.然而,像水这样的传统液体只是很多流体的一种.几十年前,科学家就假定存在一种电子流动形成的量子流体,但直到最近科学家才观察到:
期刊
古玩艺术品收藏市场上的打眼有很多原因,这里单说这些“眼”是怎么造出来的。根据本人十几年的寻访观察,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形——  利欲熏心,造“眼”之源  “造眼”这个词是我自创的,它概括了古玩艺术品收藏市场上制造仿品以为真品出售的所有经营行为。这里我要明确一点,即仿品本身并不是“眼”,淘换来了仿品,不管高仿、低仿,都是打眼了。这种观念是不对的。那么什么是古玩艺术品收藏市场上的“眼”呢?简单说,就是把仿
期刊
本文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对《型世言》中带“着”的存在句进行描写分析,力求做到形式与意义相结合,句法、语义、语用相结合,以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带“着”的存在句的用法有
作为基层法院的一名院长,虽然身边有着千头万绪的工作,但回顾几年来亲自抓档案工作的实践,心情的确是不平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