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建筑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创新

来源 :企业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8566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我国建筑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入手,讨论了建筑文化与建筑创新的关系,并提出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对于当代建筑创新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传统文化;建筑创新
  建筑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习惯和传统的彰显和载体,也是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体。它承载着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政治文化等等。我们国家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传统建筑更是独具一格,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不得不让我们把继承传统文化和争取建筑艺术创新放在首要的位置。
  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
  (1)传统建筑的物质文化。建筑的发展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标志,建筑艺术则是人类文明史诗中最辉煌的篇章。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具有强烈的程序感和对称均衡的层次。中国传统建筑,论其结构,不论是皇家的宫苑,还是散见于各地的各类型的建筑,包括民居,其结构特点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董事独一无二的。具有代表性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抬梁式和穿斗式,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尤其大,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比例及标准做法,构件、符号、装饰、色彩丰富多彩。在我国流传下来宏伟的古建筑数不胜数。如战国和秦时期建造的万里长城,明清时期建造的北京故宫,还有汉唐时期建造的西安钟楼等等数不胜数,而被人破坏的精美绝伦的建筑除了历代宫室,还有亲带建造的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这些都是我们伟大祖先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2)传统建筑的哲理观。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有丰富深远的文化哲理,重情知礼,以人为本,创卓思维上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性。“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理想和最高境界。它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特征和精神。“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建筑与环境、生态、地貌等均是共生的。建筑是环境的科学与艺术。建筑环境自然化,自然环境人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创造的永恒主题。中国传统建筑在不同功能的建筑,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和屋顶形式,通过室外结构、构造、色彩、装修、家具、陈设、工艺品及美术作品等有机结合,达到功能所要求表现的艺术效果和空间意境。所以,继承和发挥传统建筑文化就要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将其与当今时代和社会相适应的精华发扬光大,以指导我们的认识,创作和实践。(3)传统建筑的审美艺术。中国人偏于理想美的寄托。这种理想没的寄托,渗透到各个门类的艺术中,也渗透到建筑艺术中。中国人很早就把自然山水风景作为审定的对象,把山水赋予“中和之美”的特征加以推崇,追求平和、宁静、淡泊、雅致、含蓄、自然而不造作。中国建筑艺术给人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情趣,并同时给人以人伦的教化,人文的熏染。从自然的意境美达至人的精神境界的升华,直抒胸臆,得到最大的精神享受,形成了建筑和谐于自然的环境态度。这正是中华民族在建筑与大自然关系的处理上所体现的独特的环境意识。
  二、继承传统,不断创新,实现当代建筑创新
  (1)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现代中国建筑要跟贴近中国人自己的生活。同时要当面的现代化,将传统建筑中具有特色的局部用于现代建筑中,寻找传统建筑形象中有代表性的象征,将其运用于创作中。弘扬中国传统建筑艺术要抓住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将传统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手法与现代方法、现代要求相结合,灵活运用。(2)不断创新,实现中国建筑文化现代化。万物皆流,建筑也处在发展和变化之中。建筑创新是对传统的突破。新时代的建筑就应当反映出我们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努力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这一新的民族精神风貌。新建筑的制作应当充分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不可片面追求建筑物外在形式的华丽和气派。中国当代建筑应该扬长避短,善于吸纳世界先进的建筑科学,广泛借鉴各民族的建筑艺术,敢于创新,设计出无愧于先贤对得起子孙的作品,发扬中国的建筑艺术,传承中华文明。
  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随着中国一步步坚实地步入国际现代建筑舞台,中国的建筑创作水平将愈来愈受到全球的关注。中国建筑师理应肩负起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使命。应吸取古代建筑文化丰富的营养,按现代建筑文化的要求,继承中国传统,发扬民族形式,实现建筑创作的民族之路。
  参考文献
  [1]戴静,丁夏.创新,建筑设计的起点和归宿——访“深圳华汇设计”肖诚[J]. 住区.2011(1)
  [2]徐卫国.第三种建筑文化态度[J].城市建筑.2011(9)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内容摘要:散文写作的精髓在于“形散神不散”,其中的“形”一般指形式,“形散”亦即形式多样,“神”指内容,“神不散”也就是要有一个中心。“形散神不散”,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无中生有”。  关键词:形散神不散 无中生有 艺术表现手段  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充满着生机和意趣,吊起了人们的好奇之心;朱自清所写的“梅雨潭”,扑朔迷离,不由令人心旌摇荡。然而临场目睹,或有失望之感:其实并不像作家们写得那样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目的:探讨产后乳房护理对改善初产妇产后泌乳及并发症的实际作用分析方法:科室选取了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初产妇110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5例,作为此次护理研究对象
长庆油田第六采油厂采油工艺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主要负责全厂采油工艺、油田注水、增产增注、油气集输、油田化学等专业的技术管理与科研攻关,是一个集生产、科研、管理、服
期刊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而桥梁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桥梁长期受到冲击振动荷载影响,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损伤,在对桥梁定期
从新形势下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管理的现状出发,在提出石油企业党建管理问题的同时,对如何提高石油事业党建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进行讨论,实践可知,通过健全党组织制度、坚持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