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承情 乐以载学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6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载有作者丰富的感情,揭示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真实本质。 音乐依赖于美妙动人的旋律来触动听众。从通感的角度来看,修辞和音乐理论具有共性,它们具有支持和支持的优点。在汉语课堂教学实践中,音乐辅助教学的引入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音乐之美;通感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是承载作者感情真实流露,读者通过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与精神,以通感的角度来看,文辞和乐理具有共通之处,更有转承辅佐之功。从古代到现代,文辞与乐理从来都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初唐四杰”之一的王维,北宋南迁的李清照,清代鼎盛而衰的曹雪芹,现代的方文山、李宗盛……一方面是文辞具绝的文案高手,另一方面也是精通音律的乐师或歌者。作家诗人于音乐旋律里捕捉灵感,引出写不朽文辞诗篇,同时又通过文辞诗篇来创造醉人音韵。
  作为语文教师,笔者常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课文中的美感、意境、精神传达给学生。音乐的感染力和冲击力,以及琅琅上口,易于传颂的表现形式无疑是本身既表音又表意的汉语天造地设的承辅助手。
  一、乐以开篇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营造好了氛围,课堂也就能定下成功的基调,因此,通过音乐来开始一节课,就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功效。
  用乐曲营造氛围,引导学生感情进入课文的情境,让学生随播放的乐曲动情入文,因喜而悦、随悲而哀、就怒而愤、虑忧而愁……其次,抛砖引玉,曲在此而引出境在彼。目的是为了用音乐引出文章的意境,是垫戏而不是抢戏。就像中医里的药引一样,引出效果,但不会喧宾夺主,音乐烘云托月之后,是文章百尺竿头,意境能更进一步。第三,融入情绪,对于没有生活阅历的学生而言,很多文章的意境难以体会,音乐能比较容易感染学生,渲染气氛,升华主题。因此,用音乐导入课堂,引出新课文,运用恰当的话就有事半功倍之效用。
  二、以乐辅课
  1.节奏激活文字,旋律提升语感
  语文文本不是僵硬的符号,它承载着人的思想、情感、意识、心灵,是活生生的、有灵魂的、有生命的。文本与音乐本身是水乳交融难以分离的关系。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里,有很多这样的范文,文辞优美,音律生动,琅琅上口,节奏分明。
  如《鼎湖山听泉》,它像小提琴的柔曼,草丛中流动的溪水声;像大提琴的浑厚,吞没了开裂的声响。它像在空谷中会聚的声响,像急流落入深水池的声响……
  分割比例和隐喻节奏轻捷,音乐的旋律特征重复,来回循环,旋律逐步诱人。 文本的音乐性和文学性质高度融合,特别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修辞学和音乐理论的联络和完结,引导学生阅读轻捷的节奏,感触中国人的魅力和节奏。 言语的生命是由音乐激活的,学生自然而然地沉溺其间。
  吟诵是按照一定节奏和韵律等音乐手段来表现诗文情思、意境的传统读书方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学习、欣赏古代诗文需唱一样的吟诵,才能准确地体悟诗文意境和音韵之美。这种读书方法本身就是一种音乐形式的表现。因此,在古代诗词曲文课堂教学中,可用高山流水、平沙落雁、十面埋伏等古琴或琵琶曲来营造氛围。让学生在乐曲声中,展开想象、联想,和着音乐旋律,吟诵着朗朗上口的诗文,使诵者仿佛与作者对饮而歌、促膝交谈,在乐曲中会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之美有更深的感悟,而这种展现了音乐之美的读书方式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语感,久以习之,能熟练了解并运用、创造出属于自我风格的文辞作品,同时也将中文之美音韵之魂留驻学生心中。
  2.乐动情感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音乐的魔力足以让人感受到未来的感受,了解无法了解的事物,并使不可能的事物成为可能。这是奥秘的通感。通感也被称为移动。在描述某些东西时,它运用另一种参考图画言语来改动感觉,以及人类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他们彼此交流、交织和彼此搬运,并运用了解表达感觉的词语来表达的陌生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具体的一种修辞格。通感是文辞与乐理关联里最容易理解也最常运用的修辞方法,让听者从音乐感知中产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引起相似的联想,人们获得更丰富、更生动的感受,这可以发生语言教育无法实现的作用。
  例如,教学《二泉映月》中,“渐渐地,渐渐地,他好像听到了深深的叹息,悲伤的哭泣,愤恨的忏悔,固执的叫喊……”言语中,通过文本,如果只是大声朗诵只是“隔靴搔痒”,这时候要是同时播放《二泉映月》的二胡,则可引发共鸣,让学生了解阿炳在创作《二泉映月》的心情,真正了解琴弦是心弦,是心底的声音。
  郭文祥说:“教育艺术不是教授的才能,而是鼓励,唤醒和鼓励的才能。”笔者认为,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情感体验关键在于感染力,感染力强,且容易浸入的方式才能达到激励、唤醒、鼓舞的效果。对比绘画、电影、游戏等各种方式后,笔者发现在课堂教学环境里音乐各种艺术形式中感染力最强且最容易实现的一种形式。它具有流动性、含糊性和非语义不确定性。流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不确定性和含糊性可以释放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情感和精力空间。
  3.乐启文思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美好的旋律刺激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经过声波发生愉快的心情,分泌多巴胺,刺激智力活动,改善认知,逻辑和回忆。在课堂上播放音乐,组织学生作业,比较和发现考虑和回忆方面的问题。创造性表达有一个参考上的改善,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能长时间坚持。
  例如,在研究“鼎湖山泉水”时,笔者发现作者对泉水声的描绘特别有感触。笔者试图让学生把音乐作为一段文字听,笔者首先播放古筝歌曲“山水流”,让学生听完之后,把感受写在纸上。十分钟后,让学生上台分享体验,许多学生能够写出真实美妙的作品。
  構图是幻想力的结晶,音乐能够扩展幻想力,这是两者结合的根底。美丽的音乐旋律有助于营建氛围和幻想空间,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构图状态。音乐打开了学生幻想力的大门,经过幻想再现音乐中描绘的场景,发生了“经过声音寻找文本,经过声音解决意义”的奇特效果。
  三、余音绕梁
  一堂语文课,在教学中融入音乐的话,那种余音绕梁的感觉,是一种美的享受,可以加深学生在课堂中的印象。
  修辞学是一门有关语言的重要学科。不仅出现在文学体裁,还渗透到音乐艺术等多个学科。因此,修辞学和音乐有共性。在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辅佐学生可以理解文本中的美、情境和作者的情感。音乐的吸引力和通感可以帮助学生进步想象力,音乐的正确运作对中文课堂教学具有倍增效应。
  参考文献:
  [1]郭琦.谈音乐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8(7).
  [2]候器,张传良.语文教学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分析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学,2007(8).
  [3]贾锋,于龙.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报告[J].中国电化教育,2007(1).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需要重点培养的部分,其对于小学学生良好語文基础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平台,需要教师在小学低年级阅读中借助情景补白的模式,带动学生阅读,注重学生培育。因此,本文小学低年段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景补白展开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有效提高小学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供相关参考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段阅读教学;补白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的情景进行补白主要是通过带动学生充分发挥自
她,以德育身,以爱为航。她是大山中守护幼儿的“神祗”,她是幼儿的欢乐源泉,她驱散幼儿的孤独,指引幼儿成长的正确方向。  她,志存高远,苦心孤诣。她是连山山区幼儿园的“代言人”,她将少数民族艺术特色与教学、育人相结合,传播了连山地区的特色文化,幼儿的“希望之花”在这里生根发芽。  她是粤北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太阳”。她让留守儿童被呵护、懂分享、善谦让、共合作,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像金色的太阳温暖了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因此,随着“互联网 ”的推进,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多提倡利用“互联网 教育”的信息技术平台实现教与学的理念重塑、结
【摘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小学生英语阅读存在音读、无声朗读以及指读等不良阅读习惯。当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过于重视单词和句型讲解,忽视学生语篇完整性感知;重视阅读结果,忽视学生阅读过程指导;局限于课本,忽视学生课外阅读;未形成良好阅读环境,缺少阅读氛围等问题。因此,为有效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应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积累词汇量,学生能有效进行阅读;掌握阅读技巧,理
东莞市罗伟杰名师工作室是实施慧教育的试验场所,起着示范辐射、专业引领、成长探索和教育研究的作用,倡导绿叶教育,贯穿成长信念,为慧师工程添柴加薪,打造莞邑智慧教师成长的共同体。  工作室有主持人1人,指导专家4人,成员2人,学员15人,助理1人。工作室主持人罗伟杰老师是广东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广东省第二批骨干教师、两届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东莞市小学数学第三批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高级(副高级)数学教
【摘要】在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面貌展现出无穷的东方文化魅力。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架构起语文学科的知识系统,更积淀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文化智慧。语文作为一门课程,不但承担着语言及教学的任务,而且担负着文化传承的职责。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文化本源,用敏锐的视角发现文化的体现;立足学科本体,引导学生品味文化的魅力;立足发展本质,推广文化的弘扬;立足实践本位,内化文
【摘要】英语核心素养提出,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中,重视对语篇意义的解读,体现综合性,促进文化理解和思维品质形成。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文本重构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里的模块(Module)、文章段落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造性地改编、整合,从而建构成新的、具有实际意义和完整情景的语言材料,以适应不同的学生个体或者群体,让学生在“用英语做事”的过程中进行语言实践。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
【摘要】音乐的教育功能及其体现的价值在学习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针对初中音乐特长生进行必要的“情有独钟”,无论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还是为进入高中阶段选修音乐以备高考,抑或是作为班级学习的“领头雁”,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音乐特长生既能带动本班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又能为同学“贡献”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特长生;实践;素养;展示  音乐在人的内心世界能产生一种美的体验
【摘要】说话能力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本领,这种能力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靠训练,从小培养而成的。“说”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启蒙阶段、成长过程。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说好一段话,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激发学生说话兴趣,从而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  【关键词】小学生;说话能力;说话兴趣;语文素质  说话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使学生成为现代开拓型人才的源泉。小学生提高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主要靠日常
【摘要】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国家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成长的重要举措。广州市南沙东涌中学经过五年的精心设计和实践论证,终于创建了一整套卓有成效的具有本地区和学校发展特色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这套体系中,课程改革是支撑,诚信建设是保障,计分评价是核心,过程管理是基础,星级评价是动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本文主要从这五个方面介绍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