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同构 共筑课程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生成课程”的理念逐渐被广大幼教工作者接受。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幼儿园生成课程中师幼同构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幼儿园自然环境中“芭蕉树”作为课程载体,阐述师幼如何挖掘生成课程内涵、提出课程实施过程中师幼同构的策略,以促进幼儿园生成课程更有效地开展。
  关键词 生成课程;芭蕉树主题;师幼同构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6-0046-01
  生成课程是师幼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需要和感兴趣事物的价值,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建构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过程。可见,生成课程的开展与推进离不开师幼的共同建构。
  一、当前幼生成课程中师幼同构存在的问题
  (一)“畏首畏尾”,全盘否定教师预设
  在对生成课程的认识上,有教师认为生成课程和预设课程是相互对立的关系,一旦老师预设了教学活动,向幼儿提出要求,就是向幼儿强行输入自己的意愿,是一种高控的教学手段。这种情况导致教师在实施生成课程的过程中,畏首畏尾,唯恐强加要求而违背幼儿兴趣,这是对教师干预和教育价值的全盘否定。
  (二)“你不可以”,无法满足幼儿兴趣
  另一种情况是,教师在儿童观上的狭隘认识,认为幼儿年龄小、能力有限,提出了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是根本不可行的。常常对幼儿说:“你不可以”“这个做不到”,剥夺了幼儿尝试的珍贵机会。实际上是否定了幼儿的力量,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三)“浅尝辄止”,疏于挖掘课程深度
  对幼儿的兴趣点或困惑的探索只停留在“蜻蜓点水”的状态,忽略了“问题驱动”在幼儿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并没有帮助幼儿建构有关主题的深层认识而设计的活动。
  二、灵活运用师幼互动,共同建构生成课程
  (一)教师预设,幼儿参与
  1.教师兴趣,捕捉生成点。本园的户外乐园里,蕴含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幼儿了解自然科学的直接经验来源。其中,三处芭蕉树独具特色。孩子们常聚集于此追逐打闹,却少有孩子抬头发现树上悄然成长的生命。由此引发了教师的困惑:幼儿园的环境资源里有这么好的芭蕉,为什么长了好几个月了都没有孩子关注到呢?还是看到了依旧视若无睹?为了解决心中的疑惑,老师决定用激一激的方式尝试点燃孩子的兴趣。
  2.谈话邀请,触发幼儿兴趣。以一场谈话作为“邀请”,观察孩子的反应,判断研究芭蕉的想法是否值得进一步追随。通过谈话,孩子们的许多疑惑困顿悄悄发芽。有的孩子说:“这根‘香蕉’长得怎么有点不一样,是直直的,像圆柱体。”还有的孩子观察到了“香蕉”皮上面黑黑的:“是烂了吗?”对于中班上学期的孩子对树上结出水果的经验非常缺乏,需要老师的“邀请”作为触发点,可见,生成课程的展开离不开幼儿和成人共同兴趣。
  (二)幼儿兴趣,教师支持
  1.观察兴趣,尊重儿童需求。首先幼儿的好奇心必须得到承认和支持,这种内在动力能够促进幼儿的学习,幼儿教师应该关注这一点,把这些作为幼儿生成课程的基石。教师投放了一本关于“芭蕉”的科学杂志,孩子们围在一起翻阅,当翻到芭蕉美食的那页,孩子们沸腾了,他们说:“好想吃啊!”“芭蕉船我也吃过,味道很好吃的”“我想吃这个芭蕉片”当观察到孩子对香蕉美食的浓烈兴趣,我们提议在幼儿园做一做关于芭蕉的美食。
  2.表达欣赏,相信儿童的力量。在师生同构中,教师为幼儿营造了宽松的心理氛围。用尊重、和善、有耐心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的发声。正因为中班幼儿的表达显得简短、不连贯,更需要教师提供幼儿情感支持,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给予欣赏、鼓励、肯定、激励,使孩子敢想敢说,推进活动。要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激发出幼儿学习的积极动力!
  3.搭建鹰架,支持幼儿探索。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合理地利用生成课程中的核心价值,支持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并帮助他们不断地“改造和重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如芭蕉皮上掉出来的须,通过师幼儿共同查阅资料,才知道这些须是用来给水果们输送营养的。
  三、师幼同构对生成课程的价值
  (一)幼儿兴趣和需要,指引课程方向
  在幼儿生成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生成课程的内容来源。在实施课程过程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促发幼儿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思考怎样进行操作和搜集有关材料。当孩子提出对芭蕉的问题,课程研究便跟著这些问题有了方向,当孩子疑惑芭蕉意外不见时,课程也随问题和兴趣的改变转变了方向。
  (二)教师的支持和引导,挖掘课程价值
  生成课程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接纳、倾听孩子的同时,教师自己也在生成课程的探索中成长。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用开放的心态接纳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才能有效地促使活动朝着适宜的方向发展。
  (三)师幼的合作和同构,推动课程深入
  幼儿园生成课程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的,在实施过程中不可改变的计划。也不是幼儿随意的、无目的、自发活动。教师既要充分尊重幼儿主体性,在幼儿“兴趣、经验和需要”的基础上,让儿童充分表达,成为生成课程的主人。又要求教师用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去把握幼儿的兴趣点,并对生成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采用适当的教育策略,使生成课程得以不断深入。
  -char-indent-count:2.0; line-height:12.9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punctuation-trim:leading; punctuation-wrap:simple;word-break:break-all’
其他文献
摘 要为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文章从高中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探究微视频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效果。  关键词微视频的应用;信息技术教学;高中信息技术;应用效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5-0035-01  信息时代,不少学生都接触过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但是真正学习
摘 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很关键也很特殊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是人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人的许多重要品质都形成于這个时期。基于此,文章主要从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氛围等因素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5-0043-01  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容易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因此帮助他
摘 要 师生之间互动沟通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沟通,对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中话语沟通的有效策略,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小学语文;师生互动;话语沟通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35-0069-01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话语沟通,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人文素养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题中之义。尤其是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后,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更是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为此,文章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有助于语文教学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 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A,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重视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课堂上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阅读更多经典文章。笔者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以下三点小学语文中段“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注重单元导读教学,引导学生把握主题内容;设计单元总结感悟,完善学生整体知识结构;拓展课内群文阅读,丰富知识延伸阅读收获。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中段:单元
摘 要 生物对于初中生可以说是一门和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同时也是初中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提升学生的生活认知能力,扩展视野的重要课程。由此可见学习生物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颇为重要的学科。但是当前许多初中都因为生物学科在考试中属于开卷开始,往往会选择性的进行忽略,本文就从生物课堂入手,简单研究一下如何加强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2
摘 要 计算是小学数学课中学生要形成的基础能力,也是教师要完成的重要任务。要想让学生形成不错的计算能力,就要明确计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在小学数学课中计算教学始终贯穿计算的效率以及准确度,直接关系到数学学习的能力以及成绩,教师要对计算能力有足够的重视,将计算能力的强化作为小学数学课的基本任务。本文分析小学数学课中计算能力的训练方法,希望对计算教学的开展有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
摘 要教师在新授课中要注重对导入的设计,通过对新授课导入概念的充分了解,明确导入的目的、设计原则,使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去。  关键词信息技术;和谐;高效;新授课  中图分类号:R857.3,A,TQ4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5-0013-0
摘 要 班队活动是学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利用主题队会正习惯、利用音乐陶冶塑品格、利用读书活动促养成的具体实践,以期积极探寻转变问题学生的路径。  关键词 班队活动;问题学生;转变;成长;路径  中图分类号:O615.5,TM7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6-0198-01  班队活动是学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重要途径,也是每
摘 要 众所周知,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学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化学不仅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我国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有效举措。因此,新课程背景下,要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重视度。化学的学习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过程,学好化学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都有很大的帮助,能使人的思维逻辑更清晰,解决问题更得心应手。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大,为了提高初中化学的整体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