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园地建构与应用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cdejing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园地(“生物角”和“生物园”)是生物教学的有益基地,是锻炼学生实验实作能力的场所,学校须切实重视、积极建构。生物园地建设要结合实际、结合教学,科学规划,规范建设,切实为教学和社会服务。生物园地,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
  【关键词】园地; 功能; 建构;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45-02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种田这件事也是要在田里做的,便需要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游泳也是如此,游泳是在水里做的一件事,便需要在水里学,在水里教。”陶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很适宜生物学的教学。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实践性很强。若只是本本主义,从理论到理论,学不扎实、学不深入、学不透彻。而只有理论结合实际,开好实验课,开辟生物园地,注重社会实践,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和体验的机会,才能求得真知;让生物教学实践化,生活化,才能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那么,中学生物教学如何体现“教学做合一”呢?我认为除了上好实验课,开辟学校生物园地也是一种好方法。
  下面就生物园地建设与应用谈几点意见。
  1 “生物角”建构与应用
  建“生物角”并不难,花费少,见效快,条件不高,使用方便。选一个角落、一块黑板,或设一个专栏、建一个橱窗就可以实现。它虽然只是一个“角”,但若构思新颖,内容丰富则能巩固加深课堂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学的兴趣和研究生物科学的能力。
  1.1 建好“生物角”
  1.1.1 选址。“生物角”最好设在学校位置醒目,便于学生参观学习的地方。校级的“生物角”可以选在教学楼或实验楼门前或师生经常出入的道路旁设置橱窗;班级的“生物角”可以在教室内或教室外适宜的空墙上设置专栏。
  1.1.2 布置。校級的“生物角”的设计布置要求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创新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内容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每一期,每一版都能让学生耳目一新,观有所感、学有所获、用有所益。在内容展示上,首先要紧扣教材,服务教学,应按教材的章节、教学进度、知识体系分期分块展现。具体可包括知识提纲,学习指导,考点分析及有关生物标本、模型、挂图、贴画、实验装置等。实物可根据每期的实际内容分放在橱窗下或橱窗内。班级的“生物角”的设计布置总要求与校级的相同,但具体内容则要以学生的作品为主,如:学生的小发明、小制做、小论文以及对生物教学的意见建议等。同时,辅予学生的趣味知识,生物科技信息等。
  1.1.3 实例。以初中生物八年级(下)第三章生物进化为内容设计布置“生物角”如下:
  呈贡一中生物角
  第三期————生物进化
  上述的标牌字和期号数字可用电脑或泡沫塑料制作。
  本期“生物角”的两版内容可用2—3个橱窗载入。
  A版:生物进化知识
  一、知识概览
  先设计框构图,然后用白纸写好或用电脑制作好贴入。
  考点集锦
  收集近三年来本省和其它省有代表性的学业水平考、中考及高考的试题分期进行展示。
  三、学法指导
  如:“对比中提升能力”:比较是认知事物的重要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生物中能比较的东西很多,比较时注意对比较对象全面了解,然后确定比较的项目,并做到简明扼要。中学生物概念多,易混难记,比较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趣味生物
  1、浑身长刺的蚂蚁。在在澳大利亚的沙漠中,有一种样子古怪的蚂蚁。它全身长有像针一样坚硬锋利的小刺,皮肤是些能吸水会变色的鳞片。这种蚂蚁专食别种蚂蚁,空腹能一次吃掉1800只蚂蚁。当遭到天敌的攻击时,能迅速变换颜色或将头埋入地下,仅外露刺体,令敌人无从下口。
  2、唯一不会死亡的生物。一种名叫“灯塔水母”的微型海洋生物,很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不会死亡的生物。它具有“返老还童”的神奇本领。“灯塔水母”在达到性成熟后,又重新回到年轻阶段,开始另一次生命。从理论上讲,这种循环过程可以永远重复。
  趣味问题
  如:根据化学起源学说理论,你认为现在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
  1.2 管好“生物角”。 “生物角”的管理很重要。管得好才能保证用得好。只有责任落实,人员到位才能保质保量的设计完成好每一期“生物角”。首先,应成立“生物角”管理小组,组长设1名,选一位生物教师担任,副组长3名,由一位教师和2位学生担任,组员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可从生物科代表中精选5-10个学生加入。组长主要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和安排相关工作,副组长负责每期“生物角”的设计和组织实施。组员负责素材的收集整理,版面内容的载入和每期展完后拆除的资料、实物回收归档工作。第二每期展出后要及时了解师生的反映情况,并根据师生的意见不断改进完善。第三对每期的“生物角”进行评比表彰,及时表扬办“生物角”的好人好事好版面,以推动这一活动的更好开展。
  1.3 用好“生物角”。 建“生物角”的主要目的是“用”。用得好,教和学都会产生良好的作用和效果。那么,如何用好“生物角”呢?一是要确定展期,“生物角”每期展出时间宜为2-3周。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观摩学习;二是可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间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三是每期展出后由生物教师要求学生写观后感,并以一定的分数记入学生生物学科的平时成绩。
  2 “生物园”的建设与使用
  “生物园”是生物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的重要基地,也是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良好场所。充分利用“生物园”进行教学和实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学与实际联系;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扩展生物学知识,获得基本的生物学技能和一定的生产技术。
  2.1 “生物园”规划   2.1.1 选址意见。“生物园”的地点宜选在校园南北方向的空地上。最好是近水源,便管理,安全开阔的地带。面积大小视校园面积,学校发展的规模和生物教师人数的配备及状况而定。若条件允许10多亩为好;条件受限2—3亩也可以;若校园面积小,用一亩地也可以,甚至几分建“袖珍式”生物园也行。只要能充分利用空间,安排恰当、布置合理,也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2.1.2 规划要素。第一要有围栏或其它防护措施。园内通道安排要合理,并留有教学和科技活动时学生集中的场所。第二园内要逐步完善教学、科技活动基本设施。有条件的可建立生物教学科技室(包括实验室、组织培养室、食用菌生产室等)、玻璃温室、阴棚、动物饲养房(地)、水生植物培养池;设立分类、形态、生态区、进化角;划出学生科技活动实验地。第三充分利用墙壁绘制教学图,如进化系统树,写说明词,做到物、图、文并茂。第四“袖珍式”生物园,则可以盆栽、水族箱养殖或笼养为主。
  2.1.3 布局图示
  
  2.2 “生物园”使用。 “生物园”主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及实验室提供场所。在园区使用过程中应做好如下工作。
  2.2.1 加强管理。“生物园”以实验室为主要管理部门,根据园区大小,可选派1—5名生物实训教师(或技术员)为园区专管人员。实验室教师或生物教师可分功能區进行管理。也可以发动学生志愿者参与管理。另外,要建立健全园区管理制度。做到以制度管园、按规章使用园地。
  2.2.2 结合教学。在利用“生物园”开展活动时,要围绕教学进行。在植物方面,要以植物形态、分类、生态、生理和各类群植物标本制作、校园植物普查、作物栽培、育苗及育种等为主要内容。如:组织花卉组培及种植组;果树扦插与嫁接育苗组;水果保鲜与加工组;植物病虫防治组等。动物方面,应以饲养观察为主。学习动物饲养技术,观察动物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如:组织水生动物饲养组;蚯蚓饲养组;家蚕饲养组;禽类饲养组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动植物普查;组织学生参加生物科技活动,如“爱鸟周活动”、“保护母亲河活动”、“环境监测活动”等。
  2.2.3 拓展知识。组织园区活动时,不但要紧扣教材,又要高于教材。使学生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知识有所拓展、视野有所开阔。如在蚯蚓饲养活动中,除观察蚯蚓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外,还可以开展品种实验。引入各种人工选育的蚯蚓进行不同品种繁殖力的比较测定,经济性状的分析对比;成蚓的分离和利用等超过教材的活动内容。又如在进行“菊花的组织培养”实验时,还可以进一步进行组培苗的分组种植实验,观察和记录组培菊花苗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2.2.4 融入社会。“生物园”应以社会公益活动相结合,如爱鸟协会开展“爱鸟周”活动时,园区就应该积极组织有关知识讲座、开展鸟类标本展览、资料阅览、撰写与鸟类有关的论文、开展社会宣传活动等。同时,还可以开展益鸟招引,饲养驯化,校园鸟类普查等活动。另外,学校的“生物园”可与科技单位联合进行科学试验,也可以作为外校和社会参观学习的基地。
  2.2.5 经济效益。学校“生物园”要有市场理念,做到以园创收,以园养园。园内的绿化为苗木、花卉盆景、观赏动物、时鲜蔬菜等变成商品后都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有了经济收入,可以补偿生物活动的实物和经费消耗;可以扩展“生物园”建设,增强“生物园”功能。
  2.2.6 充分准备。组织园区活动,切忌盲目行事,每次活动都要有计划、有措施、有指导教师、有纪律要求。活动结束后,要有总结,有表扬、有成果展示,充分体现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学校的生物园地是生物教学的有益基地,是生物实验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知识的有益场所。希望学校引起重视,生物教师积极的努力,共同建构和使用好生物园地。丰富生物教学内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教育文选》 教育科学出版社
  [2] 中学课外活动指导丛书 徐向忱主编
  [3] 《初中新课标金榜学案》 张泉主编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两个实例的仿真演示,阐明在课程教学中引入EWB进行辅助教学,是一种教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提升了理论和实践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2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35-02  反馈是控制论的一种重要的基本原理。它是指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然后把其作用的结果返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通过反馈的手段,可以不断地纠正偏向和失误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反馈原理十分重要,作用很大。对学生来说,反馈信息可使学生强化正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34-01  所谓生活化习作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現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习作,在学习习作过程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叶圣陶先生指出:“胸中不先
【中图分类号】G2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35-01  概念是反映客觀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数学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呢?  1 激活经验。感知概念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44-01 【教材分析】  《课题3离子》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的教学内容。《课题3离子》的教学重点是离子的形成,难点是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教学设计】  【导课】跟原子、分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的一种粒子,要搞清楚离子,先得从原子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