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离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lonbal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44-01 【教材分析】
  《课题3离子》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的教学内容。《课题3离子》的教学重点是离子的形成,难点是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教学设计】
  【导课】跟原子、分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的一种粒子,要搞清楚离子,先得从原子内部结构说起。
  【新授】创设原子内部结构情境
  1、 核外电子的排布
  【视频展示】(核外电子的排布) (设计意图:化抽象为直观)
  【提问】核外电子是否都经常出现在同一区域?【归纳】能量低,离核近,能量高,离核远。
  【追问】核外电子在不同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归纳】分层排布
  【提问】稀有气体化学性质表现如何?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
  【明确】稳定结构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画出氢、氧、钠原子的结构草图。
  【讨论】该图是否表示出原子核及其带的电荷数、核外电子的运动。
  【归纳】化学上把表示原子结构的图形叫做原子结构示意图。
  【讨论】1-18号元素哪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三类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特点及其结构是否稳定?
  【小结】元素的性质與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的关系。
  2、离子的形成
  【设问】原子得失电子的结果是怎样的?
  【动画展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设计意图:化抽象为直观)
  【讨论】如何表示离子?【点拨】离子符号右戴帽,先写数字后写号。
  【提问】2 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练习】写出下列离子符号
  ①氧离子② 硫离子③ 氯离子 ④铝离子 ⑤钙离子⑥钾离子
  原子得失电子后元素种类是否变化?为什么?
  你知道镁离子与氯离子形成化合物时,原子个数比吗?
  水是不是也是由离子构成的呢?为什么?
  3、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课堂小结】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的关系。
  【布置作业】1、写出常见离子符号2、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
  该教案已经用于实际教学,《课题3离子》的教学重点是离子的形成,难点是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我觉得在这些方面花大量的精力是有效果的,通过多媒体动画片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的效果,学生普遍掌握得比较好。
  但还有个别掌握一般,课后可以让部分学生模拟离子形成过程,改编成“离子的故事”,展现给大家,帮助学生理解。
其他文献
【摘要】很多学生学习物理采用了“题海”战术,不仅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使学生负担加重,也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容易出现混淆,不利于知识的理解,所以很有必要仔细深入研究某一典型题目,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一题多问; 迁移;扩展;深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40-02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各学科都在积极探索本学科教学中研究性教学的特点。本文拟从高中数学这一学科为视角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作一浅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理论;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38-01  1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研究性学习
本文通过两个实例的仿真演示,阐明在课程教学中引入EWB进行辅助教学,是一种教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提升了理论和实践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2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35-02  反馈是控制论的一种重要的基本原理。它是指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然后把其作用的结果返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通过反馈的手段,可以不断地纠正偏向和失误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反馈原理十分重要,作用很大。对学生来说,反馈信息可使学生强化正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34-01  所谓生活化习作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現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习作,在学习习作过程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叶圣陶先生指出:“胸中不先
【中图分类号】G2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35-01  概念是反映客觀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数学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呢?  1 激活经验。感知概念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