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当您有机会来澳门旅游时,千万不要误解澳门只有赌博出名啊,这里还有更多的历史、人文、风情和可圈可点的旅游热点在等着您的光顾呢。
众所周知,澳门原来是在葡萄牙殖民统治下的一座著名国际赌城,就连收回祖国怀抱后,中国政府依然允许澳门不改风情,一切还按澳门人自己的生活方式来过。这不仅受到澳门人民的欢迎,而且同时也受到世界各国舆论的高度称赞。2006年,澳门还取代了美国拉斯维加斯和摩纳哥的蒙地卡罗,雄踞世界第一赌城的宝座。
在拥挤的澳门小城,遍布着各种赌场,其中著名的有葡京、皇宫、假日、金碧等。娱乐场内一般都设有百家乐、21点、轮盘、法国轮盘、番摊、大小、摇银机等博彩项目。入夜,灯火最亮、最为热闹的就是这些地方。仅仅浏览一下它们金碧辉煌的室外,就可以想象得出它们平日的热烈和疯狂了。
不过,朋友!当您有机会想来澳门旅游时,千万不要误解澳门只有赌番摊出名啊,澳门还有更多的历史、人文、风情和可圈可点的旅游热点在等着您的光顾呢。最近我就去了一趟澳门采风,我的感受就是:澳门真正是一个不赌也好玩的地方!自澳门回归祖国后,很多地方都与澳门有了直航班次,我的家乡也不例外,到澳门游玩只需花一两个小时即可抵达,非常便利。
充满人文故事的历史城区
澳门半岛及氹仔、路环两个离岛,再加上路氹填海区5.8平方公里,构成了整个澳门。而澳门历史城区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由22座位于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8块前地所组成。据了解,它是目前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筑为主、中西式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城区。游客不用去欧洲,在这里就能见到欧洲风格的建筑物。
到了澳门,我首先来到了主教山上,这是一座小石山,有路可直通山顶,路两旁是澳门富人住宅区,何厚铧就居住于此间。赌王何鸿燊为原配夫人在这座山上修了一座豪华别墅。其实,从我的住处远眺可以看到山顶的教堂,有绿树掩映,庄严肃穆。从主教山上可以看到三条澳门半岛连接氹仔和路环的白色大桥和观光塔。附近的妈祖阁是澳门现存的最古老的庙宇,是为纪念被尊奉为海上保护女神的天后娘娘而建的。我来到这里时已是11时多,庙里很多人在烧香磕头,一群游客正在庙前听导游讲解。庙里的工作人员说,庙里平时香火确实很旺,每天9时至下午2时是香客最多的时间。
从妈祖阁出来往右边小路走不到10分钟,便到郑家大屋。郑家大屋是传统的广东住宅,约建于1869年前,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故居,也是全澳门面积最大的私人住宅。建筑虽主要以中国形制构建,但却处处体现中西结合之特色,中式建筑手法主要表现于屋顶、梁架结构、内院中多样的窗户,还有趟拢门等。而受西方或外国影响的部分则印证于一些室内天花的处理、门楣窗楣的式样、檐口线,以及外墙之抹灰。上世纪40年代,郑家人大部分移居上海,房子部分出租,最多时该大屋一起住着500人。澳门文化局花了很多时间逐步买下该屋产权,于2000年开始动工修复,用了9年的时间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
建筑风格各异的教堂
我发现澳门有三多:赌场多、手信多、教堂多。“赌场多”,那是自然,要不怎么叫世界第一赌城呢? “手信多”,可以去见识一下;“教堂多”?澳门人口50多万,能有多少呢?你到了澳门就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了。
我来到澳门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主教山小教堂,据说是1622年建的教堂。我对这方面没有兴趣,当时就用“路过”的心情匆匆一看,没有认真听讲解。第二天我又来到了圣老楞佐教堂观光,圣老楞佐教堂是一个有450年历史的教堂,其建筑充满葡萄牙色彩,正门左右两翼各有大钟楼。里面富丽堂皇。后我又到了始建于1558年的圣安多尼教堂,这是澳门最古老的教堂之一,曾经过三次大火,目前外观和阁楼建于1940年。几乎在每个教堂,导游小姐都会给大家介绍有关这个教堂的故事,墙上面的浮雕含意等等。
澳门的地标建筑大三巴
不管谁来澳门观光,不可能不去大三巴。当我来到博物馆附近的大三巴牌坊,就似曾相识,因为,那是在电影电视和图片上看得多了。当您真正来到大三巴牌坊前,感觉又是另一种风情,它高大精美,一派欧式风情扑面而来。据说,大三巴是天主之母教堂(即圣保禄教堂)正面前壁的遗址。
这个教堂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附属于圣保禄学院。该学院于1594年成立。1835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圣保禄学院及其附属的教堂,仅剩下教堂的正面前壁、大部分地基以及教堂前的石阶。这就是世界闻名的圣保禄教堂遗址。当地人因教堂前壁形似中国传统牌坊,将之称为大三巴牌坊。
现在,大三巴牌坊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门之行的必到之地。“从牌坊顶部往下数一共有四层,每层的壁龛都藏有一圣像。”导游小姐很热情地给我们介绍大三巴牌坊的故事。
风味独特的澳门手信
手信,是粤语方言,指外出回来捎给亲友的小礼物,所谓信,就是手捎来的意思。的确到澳门旅游的人,走时几乎人手一袋手信。据说澳门有上百家手信店,种类很多。除了传统的杏仁饼、肉干、鸡仔饼等,还新开发了陈皮饼、葡式凤梨酥、酥皮老婆饼等。澳门较有代表性的饼家有晃记饼家、咀香园饼家、钜记饼家,这是三家中式饼店,均采用传统制法生产糕饼甜点。晃记饼家在清朝时就在澳门官也街开店,已有120年的历史,其最畅销的糕饼是鸡仔饼和老婆饼。咀香园饼家有75年的历史,最初店面开在福隆新街,最为有名的产品是杏仁饼。而钜记饼家是1997年才创办的,但发展很快,目前产品有300多项,在钜记可以试吃任何一款产品。尝了各种糕饼后,我觉得最好吃的是杏仁饼,一口咬下去就有种独特的香脆口感,让人难忘。我也很难不从俗,很快成为澳门街头提着各式各样手信的一族了。
澳门人的生活
来到澳门,我当然想亲身感受一下澳门人的生活。我走入巴素打尔古街,街路面很窄小,人行道不到半米宽,对面路上不少地方连人行道都没有,人车混着走,因此走这条路的人基本都挤到有人行道的一边。由于澳门是上午10时以后才上班的,一路上人不多,车也不见堵。到沙梨头海边街,路宽些,两边依然是低矮的楼房,人车也还是不多,但9时多进入罅些喇提督大马路人多了起来,街上拿着早点等公交的人也多起来,不少人拎着菜在走,猜想附近有菜市场。再往前走了一段,果然看见一红色建筑物,门牌上写着“红街市”,这在澳门的地图上标有,据说是最有本土气息的街市,是了解澳门人生活的好地方,也是澳门人最引以为豪的市场,能买到所有日常需要的蔬果和海鲜。它由土生葡人建于1936年,建筑属装饰艺术的风格,已被列为澳门建筑遗产。 红街市有三层,一楼卖青菜水果,二楼卖水产品,第三层卖猪牛肉,都比较贵,包装好的高山娃娃菜在这里卖到9元一袋,猪肉55元/斤,牛肉36元/斤。水产品非常丰富新鲜,但价格一样不便宜。一路上我见到的买菜的人手上提的东西都不多,一老太拎着几条拇指大的鱼和一小扎小白菜出来,见我相问,她说:“我们都是食一餐买一餐,这里这么方便,肯定吃新鲜的啦。”后来我问导游,她说,澳门的人生活大多很休闲,中午吃多少买多少,下午想吃什么再去买,菜价现在确实比较贵。
听说高士德大马路是一条购物街,会淘货的话可以买到价格让人很心动的欧洲名牌服装。但可惜一路上街边的商店大都还是没有开门营业。在二龙喉花园门口问路,遇到一男子带着他的三岁孩子从公园出来,他说他是12点钟才去上班,他住的地方小没有什么活动的空间,所以几乎每天都带孩子来花园玩玩。街头上,恰逢澳门的摄影爱好者们在拍照,几个身材窈窕动人的美丽少女,不停地变换着各种姿势,或微笑或严肃或妩媚,摄影爱好者们的“长枪短炮”不停地咔嚓咔嚓响着。
澳门的美妙还在于她的万种风情,这种美妙的风情在澳门无处不在。走在街上,到处都是欧风亚韵。不同国度的人们穿着不同的时装,徜徉在流金溢彩的首饰店或葡国石子铺就的带有波浪纹的步行街上,偶然相遇,莞尔一笑,那是一种时尚的风情;一对情侣在爬满绿色藤蔓和桑寄生的老榕树下游泳、热吻,那是一种浪漫的风情;夜色阑珊,大堂前地和岗顶前地的木椅上,到处是一对对相拥的身影,那是一种甜蜜的风情;而金碧辉煌的娱乐场里,异国女郎或狂野或性感的一场场艳舞,那是一种热辣的风情……
澳门土著——土生葡人
在澳门旅游,常常会看到一些有着西欧人面孔,却说一口流利粤语的人,他们不是一般人想像的那种生活在澳门的葡萄牙人,当他们到葡萄牙旅行时,会被当地人认为是中国或日本人,这些就是澳门的土生葡人。长期以来,澳门生活着3个群体——中国人、葡萄牙人和土生葡人。现在土生葡人约有2至3万人,仅有1万多居住在澳门和香港,其余散居在葡萄牙、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巴西等地。澳门土生葡人的群体具有蒙古人种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具有欧洲人、马来人、卡那拉人的外貌特征,是由一个种族经过多次与异族通婚产生的亚种族,融合了中葡两种血液并被两种文化熏陶。在2003年6月的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把土生葡人表述为“葡萄牙后裔居民”。
土生葡人还产生过自己的混合语体,一种葡语方言“澳门土生葡语”——“帕葡亚”,这是一种使用汉语句式,以中葡语言为基础,大量使用汉语、葡语,同时吸收非洲语言、马来语以及菲律宾、西班牙语和香港英文等词汇成分演变而成的一种语言。上个世纪初,为保持葡语的纯洁,葡萄牙在海外推行正统的葡语教育;上个世纪末,粤语、英语地位提高,使用者增多,加之学校正式教授汉语和葡语,导致这种吸收了当地语言精华、结构简单、句法精炼的实用语言逐渐消失。现在只能从老祖母的口中,或偶尔从歌曲、笑话中听到这种语言。澳门土生葡人诗人阿德(1919-1993)留下了大量使用这种语言写下的诗篇。
土生葡人有自己的饮食、婚俗、宗教特点和生活方式。他们发展出一种叫做“土生葡人菜”的特殊菜式,主要是印度果阿和马来西亚的风味,还有一点受中国烹饪文化的影响。是一种把不同地方风味混合在一起的独特美食,成为今天去澳门旅游不可缺少的品尝节目。他们在结婚时,中西仪式同时举行,新郎新娘先穿唐装旗袍拜天地、父母,然后再穿上西装婚纱,到教堂接受神甫的祝福。土生葡人一般信奉天主教。
土生葡人称自己为“大地之子”(暗指没有根),广东人称他们为“土生仔”,由于是跨种族婚姻的后裔,长期以来,不仅受到中国人的偏见,也受葡萄牙人的歧视。澳门回归祖国后,《澳门基本法》第三章第42条中规定:“在澳门的葡萄牙后裔居民的利益依法受到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保护,他们的习俗和文化传统应受尊重。”
(编辑 刘旖)
众所周知,澳门原来是在葡萄牙殖民统治下的一座著名国际赌城,就连收回祖国怀抱后,中国政府依然允许澳门不改风情,一切还按澳门人自己的生活方式来过。这不仅受到澳门人民的欢迎,而且同时也受到世界各国舆论的高度称赞。2006年,澳门还取代了美国拉斯维加斯和摩纳哥的蒙地卡罗,雄踞世界第一赌城的宝座。
在拥挤的澳门小城,遍布着各种赌场,其中著名的有葡京、皇宫、假日、金碧等。娱乐场内一般都设有百家乐、21点、轮盘、法国轮盘、番摊、大小、摇银机等博彩项目。入夜,灯火最亮、最为热闹的就是这些地方。仅仅浏览一下它们金碧辉煌的室外,就可以想象得出它们平日的热烈和疯狂了。
不过,朋友!当您有机会想来澳门旅游时,千万不要误解澳门只有赌番摊出名啊,澳门还有更多的历史、人文、风情和可圈可点的旅游热点在等着您的光顾呢。最近我就去了一趟澳门采风,我的感受就是:澳门真正是一个不赌也好玩的地方!自澳门回归祖国后,很多地方都与澳门有了直航班次,我的家乡也不例外,到澳门游玩只需花一两个小时即可抵达,非常便利。
充满人文故事的历史城区
澳门半岛及氹仔、路环两个离岛,再加上路氹填海区5.8平方公里,构成了整个澳门。而澳门历史城区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由22座位于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8块前地所组成。据了解,它是目前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筑为主、中西式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城区。游客不用去欧洲,在这里就能见到欧洲风格的建筑物。
到了澳门,我首先来到了主教山上,这是一座小石山,有路可直通山顶,路两旁是澳门富人住宅区,何厚铧就居住于此间。赌王何鸿燊为原配夫人在这座山上修了一座豪华别墅。其实,从我的住处远眺可以看到山顶的教堂,有绿树掩映,庄严肃穆。从主教山上可以看到三条澳门半岛连接氹仔和路环的白色大桥和观光塔。附近的妈祖阁是澳门现存的最古老的庙宇,是为纪念被尊奉为海上保护女神的天后娘娘而建的。我来到这里时已是11时多,庙里很多人在烧香磕头,一群游客正在庙前听导游讲解。庙里的工作人员说,庙里平时香火确实很旺,每天9时至下午2时是香客最多的时间。
从妈祖阁出来往右边小路走不到10分钟,便到郑家大屋。郑家大屋是传统的广东住宅,约建于1869年前,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故居,也是全澳门面积最大的私人住宅。建筑虽主要以中国形制构建,但却处处体现中西结合之特色,中式建筑手法主要表现于屋顶、梁架结构、内院中多样的窗户,还有趟拢门等。而受西方或外国影响的部分则印证于一些室内天花的处理、门楣窗楣的式样、檐口线,以及外墙之抹灰。上世纪40年代,郑家人大部分移居上海,房子部分出租,最多时该大屋一起住着500人。澳门文化局花了很多时间逐步买下该屋产权,于2000年开始动工修复,用了9年的时间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
建筑风格各异的教堂
我发现澳门有三多:赌场多、手信多、教堂多。“赌场多”,那是自然,要不怎么叫世界第一赌城呢? “手信多”,可以去见识一下;“教堂多”?澳门人口50多万,能有多少呢?你到了澳门就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了。
我来到澳门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主教山小教堂,据说是1622年建的教堂。我对这方面没有兴趣,当时就用“路过”的心情匆匆一看,没有认真听讲解。第二天我又来到了圣老楞佐教堂观光,圣老楞佐教堂是一个有450年历史的教堂,其建筑充满葡萄牙色彩,正门左右两翼各有大钟楼。里面富丽堂皇。后我又到了始建于1558年的圣安多尼教堂,这是澳门最古老的教堂之一,曾经过三次大火,目前外观和阁楼建于1940年。几乎在每个教堂,导游小姐都会给大家介绍有关这个教堂的故事,墙上面的浮雕含意等等。
澳门的地标建筑大三巴
不管谁来澳门观光,不可能不去大三巴。当我来到博物馆附近的大三巴牌坊,就似曾相识,因为,那是在电影电视和图片上看得多了。当您真正来到大三巴牌坊前,感觉又是另一种风情,它高大精美,一派欧式风情扑面而来。据说,大三巴是天主之母教堂(即圣保禄教堂)正面前壁的遗址。
这个教堂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附属于圣保禄学院。该学院于1594年成立。1835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圣保禄学院及其附属的教堂,仅剩下教堂的正面前壁、大部分地基以及教堂前的石阶。这就是世界闻名的圣保禄教堂遗址。当地人因教堂前壁形似中国传统牌坊,将之称为大三巴牌坊。
现在,大三巴牌坊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门之行的必到之地。“从牌坊顶部往下数一共有四层,每层的壁龛都藏有一圣像。”导游小姐很热情地给我们介绍大三巴牌坊的故事。
风味独特的澳门手信
手信,是粤语方言,指外出回来捎给亲友的小礼物,所谓信,就是手捎来的意思。的确到澳门旅游的人,走时几乎人手一袋手信。据说澳门有上百家手信店,种类很多。除了传统的杏仁饼、肉干、鸡仔饼等,还新开发了陈皮饼、葡式凤梨酥、酥皮老婆饼等。澳门较有代表性的饼家有晃记饼家、咀香园饼家、钜记饼家,这是三家中式饼店,均采用传统制法生产糕饼甜点。晃记饼家在清朝时就在澳门官也街开店,已有120年的历史,其最畅销的糕饼是鸡仔饼和老婆饼。咀香园饼家有75年的历史,最初店面开在福隆新街,最为有名的产品是杏仁饼。而钜记饼家是1997年才创办的,但发展很快,目前产品有300多项,在钜记可以试吃任何一款产品。尝了各种糕饼后,我觉得最好吃的是杏仁饼,一口咬下去就有种独特的香脆口感,让人难忘。我也很难不从俗,很快成为澳门街头提着各式各样手信的一族了。
澳门人的生活
来到澳门,我当然想亲身感受一下澳门人的生活。我走入巴素打尔古街,街路面很窄小,人行道不到半米宽,对面路上不少地方连人行道都没有,人车混着走,因此走这条路的人基本都挤到有人行道的一边。由于澳门是上午10时以后才上班的,一路上人不多,车也不见堵。到沙梨头海边街,路宽些,两边依然是低矮的楼房,人车也还是不多,但9时多进入罅些喇提督大马路人多了起来,街上拿着早点等公交的人也多起来,不少人拎着菜在走,猜想附近有菜市场。再往前走了一段,果然看见一红色建筑物,门牌上写着“红街市”,这在澳门的地图上标有,据说是最有本土气息的街市,是了解澳门人生活的好地方,也是澳门人最引以为豪的市场,能买到所有日常需要的蔬果和海鲜。它由土生葡人建于1936年,建筑属装饰艺术的风格,已被列为澳门建筑遗产。 红街市有三层,一楼卖青菜水果,二楼卖水产品,第三层卖猪牛肉,都比较贵,包装好的高山娃娃菜在这里卖到9元一袋,猪肉55元/斤,牛肉36元/斤。水产品非常丰富新鲜,但价格一样不便宜。一路上我见到的买菜的人手上提的东西都不多,一老太拎着几条拇指大的鱼和一小扎小白菜出来,见我相问,她说:“我们都是食一餐买一餐,这里这么方便,肯定吃新鲜的啦。”后来我问导游,她说,澳门的人生活大多很休闲,中午吃多少买多少,下午想吃什么再去买,菜价现在确实比较贵。
听说高士德大马路是一条购物街,会淘货的话可以买到价格让人很心动的欧洲名牌服装。但可惜一路上街边的商店大都还是没有开门营业。在二龙喉花园门口问路,遇到一男子带着他的三岁孩子从公园出来,他说他是12点钟才去上班,他住的地方小没有什么活动的空间,所以几乎每天都带孩子来花园玩玩。街头上,恰逢澳门的摄影爱好者们在拍照,几个身材窈窕动人的美丽少女,不停地变换着各种姿势,或微笑或严肃或妩媚,摄影爱好者们的“长枪短炮”不停地咔嚓咔嚓响着。
澳门的美妙还在于她的万种风情,这种美妙的风情在澳门无处不在。走在街上,到处都是欧风亚韵。不同国度的人们穿着不同的时装,徜徉在流金溢彩的首饰店或葡国石子铺就的带有波浪纹的步行街上,偶然相遇,莞尔一笑,那是一种时尚的风情;一对情侣在爬满绿色藤蔓和桑寄生的老榕树下游泳、热吻,那是一种浪漫的风情;夜色阑珊,大堂前地和岗顶前地的木椅上,到处是一对对相拥的身影,那是一种甜蜜的风情;而金碧辉煌的娱乐场里,异国女郎或狂野或性感的一场场艳舞,那是一种热辣的风情……
澳门土著——土生葡人
在澳门旅游,常常会看到一些有着西欧人面孔,却说一口流利粤语的人,他们不是一般人想像的那种生活在澳门的葡萄牙人,当他们到葡萄牙旅行时,会被当地人认为是中国或日本人,这些就是澳门的土生葡人。长期以来,澳门生活着3个群体——中国人、葡萄牙人和土生葡人。现在土生葡人约有2至3万人,仅有1万多居住在澳门和香港,其余散居在葡萄牙、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巴西等地。澳门土生葡人的群体具有蒙古人种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具有欧洲人、马来人、卡那拉人的外貌特征,是由一个种族经过多次与异族通婚产生的亚种族,融合了中葡两种血液并被两种文化熏陶。在2003年6月的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把土生葡人表述为“葡萄牙后裔居民”。
土生葡人还产生过自己的混合语体,一种葡语方言“澳门土生葡语”——“帕葡亚”,这是一种使用汉语句式,以中葡语言为基础,大量使用汉语、葡语,同时吸收非洲语言、马来语以及菲律宾、西班牙语和香港英文等词汇成分演变而成的一种语言。上个世纪初,为保持葡语的纯洁,葡萄牙在海外推行正统的葡语教育;上个世纪末,粤语、英语地位提高,使用者增多,加之学校正式教授汉语和葡语,导致这种吸收了当地语言精华、结构简单、句法精炼的实用语言逐渐消失。现在只能从老祖母的口中,或偶尔从歌曲、笑话中听到这种语言。澳门土生葡人诗人阿德(1919-1993)留下了大量使用这种语言写下的诗篇。
土生葡人有自己的饮食、婚俗、宗教特点和生活方式。他们发展出一种叫做“土生葡人菜”的特殊菜式,主要是印度果阿和马来西亚的风味,还有一点受中国烹饪文化的影响。是一种把不同地方风味混合在一起的独特美食,成为今天去澳门旅游不可缺少的品尝节目。他们在结婚时,中西仪式同时举行,新郎新娘先穿唐装旗袍拜天地、父母,然后再穿上西装婚纱,到教堂接受神甫的祝福。土生葡人一般信奉天主教。
土生葡人称自己为“大地之子”(暗指没有根),广东人称他们为“土生仔”,由于是跨种族婚姻的后裔,长期以来,不仅受到中国人的偏见,也受葡萄牙人的歧视。澳门回归祖国后,《澳门基本法》第三章第42条中规定:“在澳门的葡萄牙后裔居民的利益依法受到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保护,他们的习俗和文化传统应受尊重。”
(编辑 刘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