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得十分的广泛,它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还满足了工程施工的标准。但是由于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属于隐蔽性的工程施工项目,而且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质量问题,这就对工程施工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了相关的处理办法,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质量问题;处理办法
引言
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适应范围比较广,技术应用得比较成熟,而且对工程施工的基础结构有着良好的加固效果,因此得了广大施工队伍的青睐。该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钻孔设备在预先设定好的桩位上进行开孔施工,待成孔以后,施工人员再将钢筋笼、混凝土浆液灌注到其中,从而形成混凝土灌注桩。不过因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工程是一项隐蔽的施工项目,而且在施工和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其质量出现问题,所以我们就要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对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预防和控制,以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下面我们就对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和相应的处理办法进行介绍。
1 钢筋笼上浮问题
1.1 钢筋笼上浮是一项十分常见的质量问题,它直接影响了整个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而导致钢筋笼上浮的主要因素有:第一,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过程中,导管埋设的过深或者钢筋笼结构发展的位置过高,这就使得混凝土浆液在灌注的过程中,其钢筋笼会在混凝土浆液的作用下上升,从而出现钢筋笼上浮的现象;第二,如果施工人员在浆液灌注的过程中,导管出现了上移的情况,其混凝土浆液在灌注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力结构比较大,就很容易使得钢筋笼出现上浮的情况;第三,在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采用一次性施工的方法对钢筋笼进行处理,如果在工程施工中出现设备故障,或者其他原因导致钢筋笼施工工序无法正常的进行,那么这就使得钢筋笼在混凝土浆液的推动下发生上移,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出现断桩的情况;第四,钢筋笼结构的质量和规格不满足工程施工的标准,比如:在对钢筋笼制作的过程中,焊接人员没有将钢筋结构连接部位焊接牢固,这就容易使得钢筋笼结构质量出现问题。从而出现上浮的现象。
1.2 对钢筋笼上浮现象处理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结构方面:①对钢筋笼的在孔中所处的位置进行确定,然后通过相应的方法,将其固定在孔中,从而健身混凝土浆液在灌注的过程中,对其结构的影响;②对灌注混凝土浆液的流动性进行适当的调节,并且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进行有效的控制;③在混凝土就浆液灌注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对孔中的杂质进行清理,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测,保障其施工设备可以正常的使用;④对钢筋笼的质量进行严格的要求,在对其钢筋结构进行焊接的过程中,要采用专业的施工人员对其进行处理,以确保其钢筋笼的质量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⑤在浆液灌注的过程中,要对浆液灌注的量以及速度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浆液灌注量过大,使得钢筋笼在混凝土浆液的推动下出现上浮的现象。
2 断桩问题
2.1 原因分析:①使坍落度不符合要求,当坍落度过大时,会出现离析现象,粗骨料相互挤压则会阻塞导管;当坍落度过小或灌注时间过长时,混凝土下落阻力则会加大而阻塞导管。两者均可导致卡管,终造成断桩;②浇注混凝土时,没有采用“回顶法”从导管内灌入,而是从孔口直接倒入的办法灌注混凝土,诱发混凝土离析而造成凝固后不密实坚硬,少数孔段出现蜂窝、疏松、孔洞,甚至断桩;③如灌注时间过长,混凝土与导管壁的摩擦力势必增大,同时导管提升和起拔过多,若仍采用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的导管,在提升时极易造成连接螺栓拉断或导管破裂,产生断桩;④如在清孔过程中未对孔内泥浆含砂率控制不严,监管不力,则会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造成混凝土上沉渣过厚,推动该部份沉渣难以被导管内混凝土压力推动,迫使混凝土浇注中断,易形成断桩。
2.2 防范及处理办法:①灌注时严格地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和粗骨料粒径。如更换水泥标号、品种或生产厂家,务必事先做好配合比試验,按科学配合比控制混凝土质量;②必须从导管内灌注混凝土,灌注过程必须连续、快速、有节奏,灌注混凝土要准备足量,且绑扎水泥隔水塞的铁丝要根据首次混凝土的灌入量而定量,严格控制防止断裂;③选用导管必须要有足够的抗拉强度,能承受其自重加上盛满混凝土的重量,同时内径最好在30cm以上的并保持一致,误差应小于±2mm,内壁无阻光滑。导管在组拼后须用球塞和检查锤做通过试验。导管最下一节长度一般为4米左右,且底端不得带法兰盘,否则在混凝土内会很难拔起。为了便于丈量长度,每节导管长度应统一,并作记录和标记;④清孔过程中要及时对孔内泥浆的相对密度进行调整,以保证清孔后泥浆的相对密度要达到设计要求。清孔后分别从孔的口部、中部、底部提取泥浆,以检测泥浆的各项指标是否达标。
3 孔壁坍陷问题
3.1 原因分析:①施工工艺控制不当,对地质条件关注不够,未根据土质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泥浆和成孔工艺,导致泥浆护壁质量差;②护筒埋设过浅,护筒的接缝和回填土不够密实出现漏水漏浆情况,造成孔内出现承压水或孔内液面高度不够,孔壁静水压力降低;③对清孔的冲洗液和孔底沉渣控制不严,导致泥浆粘度和密度降低,孔壁静水压力衰减,孔壁牢固度降低;④在松散砂土中钻进过快,或在某一处空转时间过长,或用给水管直接冲刷孔壁;⑤待灌时间过长没有及时灌注混凝土,或灌注时间过长;⑥吊装钢筋笼时,碰撞和损伤孔壁。
3.2 防范及处理办法:①认真分析地层结构,成孔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机具,如土质为松散砂黏土或流沙,应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选用密度、胶体率、黏度相对较大的质量高的泥浆;②选择足够强度和尺寸的护筒,遇松散易坍的土层应适当埋深护筒,并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③成孔后必须使用冲洗液认真清孔,清孔时间应根据孔内沉渣情况而定,清孔后分别从孔的口部、中部、底部提取泥浆,以检测泥浆的各项指标是否达标,只有当孔底沉渣值小于规范要求且孔壁牢固时,方可进行混凝土灌注;④加强钻孔的现场管理,钻进速度和空转时间要控制适宜,采用适当的方法保持水头的稳定;⑤成孔后待灌时间一般控制在3小时以内,并派熟练地技术人员控制好混凝土的灌注时间。
结束语
由此可见,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基础工程施工中,虽然可以有效的提高基础工程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这就对整个工程施工项目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在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采用相应的防控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使其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满足人们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作锋.灌注桩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9).
[2]袁明金,崔琳琳.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质量事故及防范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9).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质量问题;处理办法
引言
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适应范围比较广,技术应用得比较成熟,而且对工程施工的基础结构有着良好的加固效果,因此得了广大施工队伍的青睐。该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钻孔设备在预先设定好的桩位上进行开孔施工,待成孔以后,施工人员再将钢筋笼、混凝土浆液灌注到其中,从而形成混凝土灌注桩。不过因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工程是一项隐蔽的施工项目,而且在施工和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其质量出现问题,所以我们就要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对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预防和控制,以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下面我们就对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和相应的处理办法进行介绍。
1 钢筋笼上浮问题
1.1 钢筋笼上浮是一项十分常见的质量问题,它直接影响了整个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而导致钢筋笼上浮的主要因素有:第一,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过程中,导管埋设的过深或者钢筋笼结构发展的位置过高,这就使得混凝土浆液在灌注的过程中,其钢筋笼会在混凝土浆液的作用下上升,从而出现钢筋笼上浮的现象;第二,如果施工人员在浆液灌注的过程中,导管出现了上移的情况,其混凝土浆液在灌注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力结构比较大,就很容易使得钢筋笼出现上浮的情况;第三,在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采用一次性施工的方法对钢筋笼进行处理,如果在工程施工中出现设备故障,或者其他原因导致钢筋笼施工工序无法正常的进行,那么这就使得钢筋笼在混凝土浆液的推动下发生上移,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出现断桩的情况;第四,钢筋笼结构的质量和规格不满足工程施工的标准,比如:在对钢筋笼制作的过程中,焊接人员没有将钢筋结构连接部位焊接牢固,这就容易使得钢筋笼结构质量出现问题。从而出现上浮的现象。
1.2 对钢筋笼上浮现象处理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结构方面:①对钢筋笼的在孔中所处的位置进行确定,然后通过相应的方法,将其固定在孔中,从而健身混凝土浆液在灌注的过程中,对其结构的影响;②对灌注混凝土浆液的流动性进行适当的调节,并且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进行有效的控制;③在混凝土就浆液灌注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对孔中的杂质进行清理,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测,保障其施工设备可以正常的使用;④对钢筋笼的质量进行严格的要求,在对其钢筋结构进行焊接的过程中,要采用专业的施工人员对其进行处理,以确保其钢筋笼的质量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⑤在浆液灌注的过程中,要对浆液灌注的量以及速度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浆液灌注量过大,使得钢筋笼在混凝土浆液的推动下出现上浮的现象。
2 断桩问题
2.1 原因分析:①使坍落度不符合要求,当坍落度过大时,会出现离析现象,粗骨料相互挤压则会阻塞导管;当坍落度过小或灌注时间过长时,混凝土下落阻力则会加大而阻塞导管。两者均可导致卡管,终造成断桩;②浇注混凝土时,没有采用“回顶法”从导管内灌入,而是从孔口直接倒入的办法灌注混凝土,诱发混凝土离析而造成凝固后不密实坚硬,少数孔段出现蜂窝、疏松、孔洞,甚至断桩;③如灌注时间过长,混凝土与导管壁的摩擦力势必增大,同时导管提升和起拔过多,若仍采用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的导管,在提升时极易造成连接螺栓拉断或导管破裂,产生断桩;④如在清孔过程中未对孔内泥浆含砂率控制不严,监管不力,则会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造成混凝土上沉渣过厚,推动该部份沉渣难以被导管内混凝土压力推动,迫使混凝土浇注中断,易形成断桩。
2.2 防范及处理办法:①灌注时严格地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和粗骨料粒径。如更换水泥标号、品种或生产厂家,务必事先做好配合比試验,按科学配合比控制混凝土质量;②必须从导管内灌注混凝土,灌注过程必须连续、快速、有节奏,灌注混凝土要准备足量,且绑扎水泥隔水塞的铁丝要根据首次混凝土的灌入量而定量,严格控制防止断裂;③选用导管必须要有足够的抗拉强度,能承受其自重加上盛满混凝土的重量,同时内径最好在30cm以上的并保持一致,误差应小于±2mm,内壁无阻光滑。导管在组拼后须用球塞和检查锤做通过试验。导管最下一节长度一般为4米左右,且底端不得带法兰盘,否则在混凝土内会很难拔起。为了便于丈量长度,每节导管长度应统一,并作记录和标记;④清孔过程中要及时对孔内泥浆的相对密度进行调整,以保证清孔后泥浆的相对密度要达到设计要求。清孔后分别从孔的口部、中部、底部提取泥浆,以检测泥浆的各项指标是否达标。
3 孔壁坍陷问题
3.1 原因分析:①施工工艺控制不当,对地质条件关注不够,未根据土质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泥浆和成孔工艺,导致泥浆护壁质量差;②护筒埋设过浅,护筒的接缝和回填土不够密实出现漏水漏浆情况,造成孔内出现承压水或孔内液面高度不够,孔壁静水压力降低;③对清孔的冲洗液和孔底沉渣控制不严,导致泥浆粘度和密度降低,孔壁静水压力衰减,孔壁牢固度降低;④在松散砂土中钻进过快,或在某一处空转时间过长,或用给水管直接冲刷孔壁;⑤待灌时间过长没有及时灌注混凝土,或灌注时间过长;⑥吊装钢筋笼时,碰撞和损伤孔壁。
3.2 防范及处理办法:①认真分析地层结构,成孔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机具,如土质为松散砂黏土或流沙,应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选用密度、胶体率、黏度相对较大的质量高的泥浆;②选择足够强度和尺寸的护筒,遇松散易坍的土层应适当埋深护筒,并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③成孔后必须使用冲洗液认真清孔,清孔时间应根据孔内沉渣情况而定,清孔后分别从孔的口部、中部、底部提取泥浆,以检测泥浆的各项指标是否达标,只有当孔底沉渣值小于规范要求且孔壁牢固时,方可进行混凝土灌注;④加强钻孔的现场管理,钻进速度和空转时间要控制适宜,采用适当的方法保持水头的稳定;⑤成孔后待灌时间一般控制在3小时以内,并派熟练地技术人员控制好混凝土的灌注时间。
结束语
由此可见,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基础工程施工中,虽然可以有效的提高基础工程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这就对整个工程施工项目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在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采用相应的防控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使其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满足人们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作锋.灌注桩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9).
[2]袁明金,崔琳琳.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质量事故及防范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