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硝烟的战争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_john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起战争,很多人的脑海中就会想起马革裹尸,烽火连天,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万里长征人未还,百万雄师过大江等等,但《百合花》却跳出了这个窠臼,专注于对战争中几个普通人之间的交流与碰撞的刻画;在战场上,我们嗅到的总是火药味、血腥气,但《百合花》却让我们嗅到野菊花、百合花的香气;写战争题材的小说,容易写出英雄气,而不容易写出人间烟火气,但《百合花》却用一床温暖的棉被,给予生命最好的体贴。
  茹志鹃的《百合花》破除了英雄主义的桎梏,将视角投放到女性的身上,用细腻的笔触展现女性自身的柔美,是众多战争题材的作品中的一股“清流”,别有一番打动人心的力量,给当时的文坛增添了别样的情趣。
  一、战友视角和文工团员视角比较
  按一贯的写法来看,以战友的视角来看“小通讯员”,看到的更多的是他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更容易塑造他的英雄形象。“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人缝里”“冒着烟”“乱转”“快趴下”“扑”可见手榴弹危害极大,可能造成伤亡惨重的严重后果,形势危急之下,逃避无方,小通讯员舍己救人,毫不犹豫。“那个东西”可见担架员内心的憎恶和不忍,侧面写出小通讯员牺牲的壮烈。
  而以“文工团员”的视角来写,首先“我”是一位年轻的女创作员,正因为是女同志,团长才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叫通讯员送我去包扎所。这才有了我被撂下几丈远,赶不上他,才有了这个故事。从我的“生气”之中也可以看出他与女性交往的拘谨羞涩。
  其次,“我”是有文化的创作员,思想比较解放。所以,我主动化解尴尬解决矛盾。通过观察,“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背后长眼”看出其体贴暖心,他还是挺关心人的;我对他的表面上不善言谈,内心火一般热忱,非常感动;“我拼命忍住笑”我反客为主,掌握了主动,认为他天真的可爱;“着恼”是对性别的偏见的反抗;“亲热”我喜欢这个小老乡的勤劳能干、憨厚;“爱上”他的认真、为难、傻乎乎,这样淳朴、单纯、质朴,没有心机,似一泓清水的小伙子谁能不喜欢呢。
  在我对他态度的变化之中,通讯员的形象逐渐立体而丰富了起来,这就让战友眼中的英雄不是“高大全”式的人物,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个性的人,是生活中活生生的“这一个”。
  再次,“我”是文艺工作者,观察更仔细,情感更细腻。“洗淡了的黄军装”,暗示这是一件反复穿着的衣服,联系下文小通讯员入伍仅一年,便隐隐点出了彼时部队条件的艰苦与主人公生活的朴素。通讯员“高挑挑的个子”却“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表明军装并不合身;则主人公肩负起的,恰恰是一种原本与其年龄并不相称的责任。“大军北撤时自己跟来的”则告诉我们这是他主动承担革命的责任。家里有娘、爹、妹、姑,可以说战乱中难得的圆满家庭,但他却还是离开家,这就是家国情怀与担当,这也为他的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做了铺垫与准备。“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小通讯员“安详地合着眼”,他是幸福的,他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死,他的人生有大欢喜,生命有大悲悯。
  而那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小通讯员认为是“伪装”,而我认为是“装饰”。显然是小通讯员并未上过战场,毫无作战经验,对战争的残酷尚无切身体验,而我却从中看到了“美”。后来,枪筒里的“野菊花”,就已经纯粹是装饰了,他的眼睛里有了花,在与我和新媳妇的交往过程中,他的眼中有了诗意,看到了生命的美好。
  最后,“我”的想象更丰富。作者想象了中秋节优美欢快的场景,这样美好的场景出现在战争中的回忆里,不免让人心生感慨,是战争让这样原本属于我们的场景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中秋夜的炮火,使人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美好,心中生出对和平美好的无限向往。
  想象了几年前等着香尽吃糖的“小同乡”和现在为革命英勇战斗的“通讯员”,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小通讯员的成长,是战争使他快速成长。
  正是因为战争,才让我在原本应该和家人团聚的中秋节时身处异乡,才让一位普普通通的拖毛竹的小伙子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战场,我的想象中渗透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小通讯员的牵挂,而在战争前夕进行这样的一番想象,更能看出小说中我的敏感与细腻,向往着美好的一切,想象中写出了生活之美。
  这一段插叙其实是由两个想象场景构成的,一个是故乡中秋节祭祀月亮的情景,一个是我想象此时此刻小通讯员所停留的地方。第一个场景用了“一定”,这是肯定语气,表示此种祭祀月亮的活动是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写出了生活的宁静美好,若没有战争,今年依然应该如此,可是战争吞噬了这美好;另一个则是连续使用“大概”“也许”“或者是”等推测语气,表达了我对小通讯员的牵挂,呈现了人性中的美好。
  以战友的视角来叙述,强调的是年轻战士的英雄壮举;而以“我”这位文工团员的视角叙述,就可以看到年轻战士是全面的,丰富的,细腻的,更具体饱满,他不止伟大,也很美好,写出了他的人性之美。同时,让文章充满了诗意和抒情性,更有感染力。
  二、新媳妇视角与文工团员视角比较
  文工团员眼中的小通讯员是丰富而立体的,而新媳妇也是纯真而动人的,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美好形象。
  小通讯员和新媳妇只有一面之缘,所以了解并不多。他们之间主要的联系就是一条被子。“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不断”“瞅”“掂量”“半晌”等足见被子的珍贵,和新媳妇情感上的不舍。对她而言,这合欢被,是唯一的嫁妆,红底白花,寓意百年好合、婚姻美满,是新媳妇对美满婚姻的祝愿,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不轻易送人,也是合情合理,且更突出新媳妇形象的真实、丰满。羞涩腼腆、笑而不语的新媳婦,是一个典型的有着传统文化烙印的乡村妇女。
其他文献
青年教师的能力如何提升,大方之家多有论及。其中,课堂自是极好的练兵场,培训学习亦不乏为一种好方式。  此外,部分青年教师到高三则埋头做题,题目主要源自复习书上配套练习、名校来的模考卷等。某些教师做题瞄一眼文字,瞟一眼答案。至于命题人命题的角度、依据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认真些的教师可能会查字词、古诗文的出处,抄答案时修正个别欠妥之处。  如此做题,即便课堂精彩纷呈,学生拥趸众多,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终归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一篇形散神聚的代表之作,本文中的文言现象也比较典型,具有较强的抒情性,指导学生学好本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宜昌市语文教育部门在我校试点开展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同课异构活动,圈定了这篇较为冷僻的古文,这对执教的我是个不小的挑战。我决定大胆地颠覆传统,重新解读和建构文本,最终从课文的3、2、1自然段倒逆着进行讲授。  一、以抒情切入(文本第三自然段)  以声情并茂的故事讲
随着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语文学习已经不再是简单、机械地填鸭式的教学,也不是学生被动模仿的学习过程。随着近几年各学科对思维导图的重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强调思维发展与提升。因此我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也通过思维导图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角度,且引导学生能有效地使用目前所积累的素材。  下面,就我在以“法治”“传统文化
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素材收集,与此同时,学生们也花了大量时间做着素材积累的工作。但是,如果没有立足于高中生的写作实际,没有行之有效的积累和运用的方法指导,这样的尝试便只能是浅尝辄止。素材的积累与运用如果不能合理并行、有效接轨,作文实践的意义就无法实现。  一、作文素材积累的低效探源  低效之一:缺乏日常积累的意识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
鲁迅认为,要极俭省地画出人物,莫过于画眼睛。《祝福》截取祥林嫂生活的几个断片再现其悲剧一生,虽对祥林嫂肖像着墨不多,可形神逼肖,个性突出,显然得力于画眼睛的艺术。小说十多处写到主人公眼睛,每次着笔都很干净,用白描,极富张力。随着情节发展,人物命运变化,人物的眼睛也在变化,从死了第一个男人后“顺着眼”的顺从,到死了第二个男人和阿毛后“直着眼”的抗争,最后是“眼睛窈陷下去”的绝望,以及死前“眼珠间或一
在提倡“文化自信”的今天,正如名师韩军说“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作为一名高中老师我们要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通过拜读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主编的《文言文教学教什么》,我对文言文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明确概念,缘路而行  “古文”,从字面就是古代的文字、文章,就是用“之乎者也”写成的文章,等同于“文言文”。这种理解是偏颇的,其实“古文”,指的是古代的书面语作品,包括“文言文”和古白话作
古典诗词大多文质兼美,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在诗词教学中,一定要引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借助想象、联想,沉浸在作者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中,获得审美体验,进而领会作者的思想情志。现以《新城道中》的教学设计为例,谈一谈沉浸在诗歌鉴赏中的运用。  《新城道中》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二单元的一篇推荐作品,本单元的学习方式就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一、激趣导入  猜猜他是谁?他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Q017年版)》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对照新课标,笔者提出“素质教育下学科教学中学生个性塑造和特长培养策略”这个目标,借助“时尚语文”这个概念,希望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一种更能
自2001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成为一线教师的备课上课的主要目标,“自主”“探究”“合作”等词也成为一线教师备课上课的关键词。由此可见,一线教师大都迫切地投身到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中来,为了学生的持续发展,都努力去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甚至评价方式,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受课堂模式的限制,或者其他种种原因,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
《采薇》是《诗经》里的名篇,其丰富隽永的人文内涵,言之不尽的诗情画意,委婉含蓄的艺术风格让人赞不绝口。特别是诗中难以言状的复杂情感:对家园国土的思念交织着对贼寇强敌的愤恨,艰难征战的苦涩蕴含着保家卫国的豪迈,明媚乐景中蕴含隐喻的哀伤,阴晦哀景中寄寓喜悦,这一切都给人无穷的想像与回味,具有不可磨灭的艺术魅力。  教读《采薇》的重点,就是进入诗歌的语言世界,不断地涵泳,引领学生去品味这些复杂的情感。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