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川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 :干旱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y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1954—2018年皇甫川流域长时间序列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监测数据,运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检验、累积距平法等方法研究了皇甫川流域水沙周期演变特征,应用水文分析法定量评估了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皇甫川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皇甫川流域降水量随时间变化呈不明显减小趋势,而径流量和输沙量随时间变化却呈显著减小趋势,且径流量减少趋势大于输沙量减少趋势.径流量和输沙量均从1986年发生由丰到枯的突变.以1954—1986年为基准期,1987—2018年人类活动对皇甫川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影响分别为83.04%和75.24%,降水变化对皇甫川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影响分别为16.96%和24.76%.突变年前后输沙量出现明显的下降,产流能力对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超过了85%.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是造成皇甫川流域水沙减少的影响因素,其中流域内逐年增强的人类活动是促使皇甫川流域径流和输沙减少的主要因素,而气候变化引起的降水减少是次要因素.
其他文献
以JSON、JQuery异步、HTML5、CSS等技术为支撑,基于互联网+设计开发了肇庆市高新区防雷检测服务平台,实现防雷技术业务在线咨询、防雷检测网上申请、检测进度查询、服务对象管理、防雷减灾科普宣传等功能.从需求分析、平台框架、功能模块、应用效果、关键技术等方面,对该系统的设计内容及实现方式进行了介绍.
基于广东省从化区AEFI型大气电场数据及广东省DDW1型闪电定位数据,利用电场阈值实现雷电预警,发展了基于电场阈值及电场变化的雷电预警方案,并利用该方案分析电场仪的雷电预警功能,以改善利用电场阈值进行雷电预警的方法存在虚警率高的情况.电场变化包括变化率以及电场正负交替形成的抖动.通过两种方案的雷电预警结果对比,新型预警方案准确率66.7%,虚警率33.3%,极大提高预警效果.该预警方案具有预警率高、虚警率低的优势,有望在气象、民航、石油等领域推广应用.
利用位于湛江硇洲岛的硇洲站、南三岛的南三站与市区的湛江站气象观测资料,对2020年2-4月湛江港外航道海雾发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湛江港海雾具有明显的局地性特征,硇洲站海雾日 明显多于南三站,且硇洲站海雾的持续时间普遍比南三站长.南三站海雾出现特征与湛江站接近,但南三站海雾出现时间比湛江站早2~3 h.硇洲站和南三站的海雾以夜间雾为主,集中发生在后半夜到早晨,短雾特征明显,多数雾持续时间在5 h内;硇洲站出现雾时超过10 h的占12%,最长的一次海雾持续了 18 h;硇洲站雾生最易发生于01:0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5年7月-2019年9月影响湘南的东风波天气过程,通过天气形势对东风波进行了归类,并开展相关物理量的统计分析,结合本地地形提炼影响湘南地区两种主要类型东风波的预报着眼点.结果表明:副高加强西伸型预报关键是判断副热带高压西进和东风波波槽的移动速度,副热带高压西进的时间是预报东风波降水开始的关键;带状副高型预报关键是东风波波槽或诱生低涡的位置及强度;东风波降水中湘南山区容易出现地形所致的中小尺度地面风辐合,山脉走向与暖湿气流来向的夹角对强降水的
基于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ECMWC细网格20:00起报的24、48、72 h的10 m风场资料,将模式预报风速与南海北部117个检验站点实测风速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EC-MWF模式对3级以下、4到5级风的预报效果较好,风速预报满分率均在50%以上;3级以下风以预报偏高为主,4到5级风以偏低为主,6到7级和7级以上风预报效果较差,基本失分于预报偏低.EC-WMF模式对不同风向的风速预报系统性偏大,其中对西风和西北风预报效果较好,对偏南风和偏东风的预报效果较差.导致南海北部强风过程的
针对各级气象部门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如日常业务运行设备的维修维护、合同项目实施中的流程化任务、各种事务性的通知和提醒、后勤服务的订餐管理等,提出了一种基于微信企业号的气象部门移动管理系统,提供一种便利和高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打造出符合ISO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体化管理平台,随时随地实现高效的管理.阐述了该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整体框架、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方法,通过与微信企业号平台对接,实现了用户数据同步、信息推送、微应用融合.
利用彼得逊等效电路建立雷击放电的数学模型,计算表明雷击风机过程中的闪电通道电流大于雷击点电流;利用安培环路定理与麦克斯韦方程平面矢量关系分析了雷电流产生电磁场的特点,明确了风电场区域防雷设计中,电磁场强度计算只需要考虑风机避雷针高度以下空间水平梯度分布,雷电电磁脉冲防护以预防高幅值高能量频率分量的λ/4磁场干扰为主,而不必考虑电场的影响.因此,应用毕奥-萨伐尔定理,计算拟选拦截点风机雷击电磁场强度空间水平梯度分布,雷击点风机磁场强度远大于SCADA辐射性损坏阀值,但不影响100 m外风机.
基于岩心、薄片和测录井资料分析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5 亚段下部发育 1 套盆地尺度稳定分布的微生物碳酸盐岩组合,其特征为:(1 )岩石类型主要由泥质灰(云)岩、泥晶灰(云)岩、凝块灰(云)岩、叠层灰(云)岩、粘结砂屑灰(云)岩及岩溶角砾灰(云)岩等构成,凝块石主要呈层状、瘤状和格架状,叠层石可识别出层纹状、波状和柱状 3 种类型;(2)垂向上可识别出 4 种与微生物岩密切相关的、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典型沉积序列;(3)高频旋回小层划分与对比分析发现,微生物岩在横向上稳定连片分布,具有盆地尺度的
基于DBSCAN聚类算法,利用2016-2018年的粤港澳闪电定位资料,综合考虑了雷暴团的面积、闪电频次、平均电流以及闪电的最大放电电流等指标,提出了一种雷暴强度指数定义及分级方法.
利用1960-2019年高要区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通过气候倾向率、M-K突变检验和滑动T检验方法,开展肇庆农业气候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肇庆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1987年突变增暖;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同样显著上升,最低气温升温更显著、突变时间更早;四季都有不同程度的升温,秋、冬季增温尤其显著.各界限温度积温均呈显著增加趋势,热量资源秋季增加最显著、贡献最大.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波动较大;降水变率呈微弱上升趋势,可能导致春夏涝害和秋冬干旱的概率增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