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8日的印度火车爆炸脱轨事件已经造成至少148人死亡,官方认定纳萨尔派(又称“毛派”)武装是这起事件的罪魁祸首。
2010年5月28日,印度东部西孟加拉邦一列火车遭到疑为纳萨尔派武装分子袭击,火车发生爆炸脱轨,造成至少148人死亡。
2007年4月13日,纳萨尔派武装分子在临时基地进行训练。
2009年6月19日,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小村庄里的孩子们在捡政府散发的传单,传单内容大致是:不要支持纳萨尔派武装,要支持政府。
印度的纳萨尔之痛
几十年来,纳萨尔派就如电影《阿凡达》中的土著那美人一样,要誓死捍卫自己的土地和资源,对政府军队发动一轮又一轮的武装袭击。这样一支武装力量的存在,和由他们不断发起的游击战,就如卡在喉咙里的鱼刺一样,深深刺痛了印度崛起的大国梦。
“纳萨尔武装是印度国内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2004年11月4日,印度总理辛格曾这样形容纳萨尔派(又称“毛派”)武装对印度的威胁。
在一年一度的全国警察大会上,人们大都认为是辛格在危言耸听,甚至是想通过纳萨尔派武装威胁来转移人们对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叛乱的注意力。就在辛格讲话两个月前,纳萨尔派武装在印度中部繁茂的森林中成立了游击军,他们虽然缺少正规的训练,没有精良的装备,但却一直声称将会用暴力保卫印度的森林、土地和自然资源。
6年后,纳萨尔派武装已经成为印度独立后最大的反政府武装,并对印度安全构成不可忽视的威胁。2009年5月21日,纳萨尔派武装袭击印度东部马哈拉施特拉邦警察,造成16人死亡;今年4月,他们又在东部的切蒂斯格尔邦袭击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打死75人……
就在前不久的5月28日,印度东部西孟加拉邦一列火车发生爆炸脱轨,造成至少148人死亡。印度媒体此前称,事件发生后,纳萨尔派武装支持的“反警察暴行人民委员会”组织宣称对列车出轨事件负责。但数小时之后,该组织发言人又否认与列车出轨事件有关。尽管如此,印度官方还是认定,纳萨尔派武装正是火车出轨事件的罪魁祸首。
此时,人们对纳萨尔派的认识开始重新升级。当纳萨尔派武装占领印度大部分山区,并对政府和军队发动一轮又一轮的武装袭击,人们对他们的认识再也不会停留在以前,纳萨尔派武装的袭击也早已超出游击战的范畴,我们足可以称之为“战争”。这样一支武装力量的存在,和由他们不断发起的游击战,就如卡在喉咙里的鱼刺一样,深深刺痛了印度崛起的大国梦。
最具实力的反政府武装
纳萨尔派武装在印度存在长达40余年。1967年,印度农民桑亚尔和马贾姆达尔带领100多名支持者拿起棍棒和大刀,在西孟加拉邦的纳萨尔巴里村开始了纳萨尔派武装运动。
那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此起彼伏,受贫富差距、土地问题困扰的印度正值社会矛盾突发期。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印度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迅速崛起的新势力,但这种社会的不公也加剧了国内贫困一族对政府的不满,纳萨尔派武装运动趁势发展壮大。其成员以城乡贫困激进青年为主,他们声称自己代表印度社会中的被剥削者,尤其要代表那些部落原始居民與政府的腐败和不公做斗争。
纳萨尔派武装所到之处,驱逐恶霸、地主及其私人武装,把土地和粮食分给农民,推行男女平等,通过武力来确保当地农产品的价格,从而保证当地穷人的收入。此举赢得了居住在印度偏远丛林地区生活最贫穷民众的强烈支持。
纳萨尔派武装又称“毛派武装”,一方面是为了纪念40年前在西孟加拉邦小镇纳萨尔发动的暴力革命,另一方面是为了体现其武装革命夺去政权的目标。对于纳萨尔派自称“毛派”,并以革命武装自居,中国政府历来都不曾予以承认。2005年,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曾公开表态:“我们不清楚这些武装组织为何盗用中国领袖毛泽东的名字,而且我们也不喜欢这样。他们要这样称呼自己,我们也没有办法。但中国与他们从来没有任何关系,中国境内也没有任何组织或团体与他们有任何联系。”
现在,纳萨尔派主要集中在印度中部的切蒂斯格尔邦、恰尔肯德邦和安德拉邦。近年来,其革命活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涉及的地区也越来越广。印度12个邦的125个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纳萨尔派活动的影响,其活跃区域相当于印度国土面积的40%。他们还在印度中部和东部的不发达地区形成了一片面积达9.2万平方公里的“纳萨尔地带”。印度内政部2004年曾估计,纳萨尔派武装的成员数字可能在5万到12万之间,核心成员约有9300人,掌握着大量常规武器和自制武器,是一支名副其实的、最具实力的反政府革命武装。
40多年来,印度政府几经镇压,却始终没有消灭纳萨尔派武装。眼下,他们时常在自己控制的区域内袭击政府机构和警察部门,勒索工程承包商,甚至在若干偏远地区成立税收、司法等“行政机构”,俨然变成地方政府。《纽约时报》去年11月1日报道称,纳萨尔派在过去4年中共杀害900多名维安人员。
现实版《阿凡达》
如果将纳萨尔派与印度政府军之间的战争比喻成一部电影的话,那么它一定是詹姆斯
2010年5月28日,印度东部西孟加拉邦一列火车遭到疑为纳萨尔派武装分子袭击,火车发生爆炸脱轨,造成至少148人死亡。
2007年4月13日,纳萨尔派武装分子在临时基地进行训练。
2009年6月19日,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小村庄里的孩子们在捡政府散发的传单,传单内容大致是:不要支持纳萨尔派武装,要支持政府。
印度的纳萨尔之痛
几十年来,纳萨尔派就如电影《阿凡达》中的土著那美人一样,要誓死捍卫自己的土地和资源,对政府军队发动一轮又一轮的武装袭击。这样一支武装力量的存在,和由他们不断发起的游击战,就如卡在喉咙里的鱼刺一样,深深刺痛了印度崛起的大国梦。
“纳萨尔武装是印度国内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2004年11月4日,印度总理辛格曾这样形容纳萨尔派(又称“毛派”)武装对印度的威胁。
在一年一度的全国警察大会上,人们大都认为是辛格在危言耸听,甚至是想通过纳萨尔派武装威胁来转移人们对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叛乱的注意力。就在辛格讲话两个月前,纳萨尔派武装在印度中部繁茂的森林中成立了游击军,他们虽然缺少正规的训练,没有精良的装备,但却一直声称将会用暴力保卫印度的森林、土地和自然资源。
6年后,纳萨尔派武装已经成为印度独立后最大的反政府武装,并对印度安全构成不可忽视的威胁。2009年5月21日,纳萨尔派武装袭击印度东部马哈拉施特拉邦警察,造成16人死亡;今年4月,他们又在东部的切蒂斯格尔邦袭击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打死75人……
就在前不久的5月28日,印度东部西孟加拉邦一列火车发生爆炸脱轨,造成至少148人死亡。印度媒体此前称,事件发生后,纳萨尔派武装支持的“反警察暴行人民委员会”组织宣称对列车出轨事件负责。但数小时之后,该组织发言人又否认与列车出轨事件有关。尽管如此,印度官方还是认定,纳萨尔派武装正是火车出轨事件的罪魁祸首。
此时,人们对纳萨尔派的认识开始重新升级。当纳萨尔派武装占领印度大部分山区,并对政府和军队发动一轮又一轮的武装袭击,人们对他们的认识再也不会停留在以前,纳萨尔派武装的袭击也早已超出游击战的范畴,我们足可以称之为“战争”。这样一支武装力量的存在,和由他们不断发起的游击战,就如卡在喉咙里的鱼刺一样,深深刺痛了印度崛起的大国梦。
最具实力的反政府武装
纳萨尔派武装在印度存在长达40余年。1967年,印度农民桑亚尔和马贾姆达尔带领100多名支持者拿起棍棒和大刀,在西孟加拉邦的纳萨尔巴里村开始了纳萨尔派武装运动。
那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此起彼伏,受贫富差距、土地问题困扰的印度正值社会矛盾突发期。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印度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迅速崛起的新势力,但这种社会的不公也加剧了国内贫困一族对政府的不满,纳萨尔派武装运动趁势发展壮大。其成员以城乡贫困激进青年为主,他们声称自己代表印度社会中的被剥削者,尤其要代表那些部落原始居民與政府的腐败和不公做斗争。
纳萨尔派武装所到之处,驱逐恶霸、地主及其私人武装,把土地和粮食分给农民,推行男女平等,通过武力来确保当地农产品的价格,从而保证当地穷人的收入。此举赢得了居住在印度偏远丛林地区生活最贫穷民众的强烈支持。
纳萨尔派武装又称“毛派武装”,一方面是为了纪念40年前在西孟加拉邦小镇纳萨尔发动的暴力革命,另一方面是为了体现其武装革命夺去政权的目标。对于纳萨尔派自称“毛派”,并以革命武装自居,中国政府历来都不曾予以承认。2005年,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曾公开表态:“我们不清楚这些武装组织为何盗用中国领袖毛泽东的名字,而且我们也不喜欢这样。他们要这样称呼自己,我们也没有办法。但中国与他们从来没有任何关系,中国境内也没有任何组织或团体与他们有任何联系。”
现在,纳萨尔派主要集中在印度中部的切蒂斯格尔邦、恰尔肯德邦和安德拉邦。近年来,其革命活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涉及的地区也越来越广。印度12个邦的125个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纳萨尔派活动的影响,其活跃区域相当于印度国土面积的40%。他们还在印度中部和东部的不发达地区形成了一片面积达9.2万平方公里的“纳萨尔地带”。印度内政部2004年曾估计,纳萨尔派武装的成员数字可能在5万到12万之间,核心成员约有9300人,掌握着大量常规武器和自制武器,是一支名副其实的、最具实力的反政府革命武装。
40多年来,印度政府几经镇压,却始终没有消灭纳萨尔派武装。眼下,他们时常在自己控制的区域内袭击政府机构和警察部门,勒索工程承包商,甚至在若干偏远地区成立税收、司法等“行政机构”,俨然变成地方政府。《纽约时报》去年11月1日报道称,纳萨尔派在过去4年中共杀害900多名维安人员。
现实版《阿凡达》
如果将纳萨尔派与印度政府军之间的战争比喻成一部电影的话,那么它一定是詹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