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魅力课堂的策略探究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鲁洁教授曾说过:道德教育是最有魅力的教育。德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人、冷冰冰的理性。德育彰显的是向善之心,它展示的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世间还有什么比这些更有魅力呢?如何开发好德育育人功能,达到立德树人目标,归根到底就是让教育变得有魅力,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有魅力呢,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实践经验,谈一下自己的浅薄之见。
  关键词:德育 创新 魅力课堂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95
  一、做魅力教师 营造魅力课堂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产生于教师的魅力之中。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找到自己的课堂定位,挖掘自己的特色,才有可能成为有魅力、学生喜欢的教师。具体来说,如何才能做到呢?
  首先,从潜心阅读开始,丰富自己。课堂的魅力就是教师的魅力,而教师的魅力其实主要就是学识的魅力。这种魅力,更多的来自阅读,旁征博引,信手拈来,雄视古今,联通中外……这样的课不但吸引了学生,而且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他们的思考与创造!反思德育教学现状,教师要多阅读,追求“博学”,使教学资料更丰富、教学活动更有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多了解社会生活,积累社会经验,知识要“杂”,才更有利于选取典型的课题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德育育人目标。
  其次,饱含热情,充满爱心。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爱岗敬业才会为之真心付出,正如冰心所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们要充满正能量与自信,要向孔子一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尊重信任、关心爱护学生,用自身的正气与热情感染学生;要深入了解关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需求,找到与学科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找准教育的契机,渗透教育。
  再次,塑造幽默智慧的人格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可以让学生听得如痴如醉……不同的风格给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同的。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会给学生在笑声中获得深刻的启迪;自然潇洒的教态与丰富的肢体语言会让学生在欣赏你的优雅和刻意的模仿中平添几份潜移默化和内心悦纳;精巧创新的课堂设计会让学生在你预设的惊奇中善待你的课堂,珍惜你的课堂。因此,每位教师都必须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追求,不断借鉴与扬弃,缩短师生心灵距离,让学生被你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学风格而征服。课堂幽默的目的是教学,巧妙利用会起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奇效。
  二、强化德育功能 展现魅力课堂
  如何让德育的魅力在我们教学中绽放,从以下五个方面简要剖析:
  1.教師必须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的作用,并贯彻于自己的实际教学。一方面,教师必须克服以往的满堂灌教学方式,避免“教师举个例子、学生画画句子”的情况出现。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在组织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好主导作用,要务求实效,让活动为教学有效服务,积极帮助学生完成道德体验和实践。
  2.体验与实践的形式要多样化,避免单一的教学形式带来的负面影响。体验与实践的形式有很多,如活动法、游戏法、操作法等等,教师要根据道德教育的主题大胆地选取合适的体验与实践的形式,每一节课都要有一个新的面貌。试想一位教师今天让学生辩论、明天让学生讨论、后天再让学生辩论,每节课都差不多的形式,我们的学生怎么能不厌倦你的课堂?我们的课堂应该遵从学生的天性。
  3.教育可以主题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德育主题。实际教学中,往往有教师抱怨组织体验实践活动导致课时不够,其实真正发挥德育育人功能教师可以大胆突破教材的束缚,联系生活实际整合教材,采取主题教学法,一个主题可以包括几节几章几课甚至其他年级其他册上的内容,针对一个主题,设计多种角度的体验实践活动,既解决了课时问题,又有效整合了教材,加强了知识内容的联系性。
  4.“课前实践(预设)——情感体验(交流)——道德实践(升华)”是一个比较有效合理的教学模式。实践出真知,真知为实践,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遵照“实践——内化——外化”的知行规律来进行教学。课前布置学生围绕教育主题进行课前准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交流体验自己收集来的材料;课堂上围绕资料进行活动交流,教师适时提供自己的资料或是组织活动,在课堂上完成情感体验。最后教师根据道德教育主题布置课上及课下的道德实践任务,让学生在道德实践中进一步感知道德主题,形成自己可以外化的道德行为。
  5.活动要有实效,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要有强烈的目的性和道德教育价值。如果组织系列教育活动,活动之间缺乏层次与关联,搞得十分的仓促,育人目的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每一次活动,设计活动预案,在预案中,教师多种假设,应对出现的情况。
  三、师生互动
其他文献
摘 要:儿童阶段是思维启蒙、智力开发的关键阶段,也是性格养成、兴趣爱好培养的重要时期,我们期待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助力学前儿童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学前儿童 家庭教育 教育方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86  目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家长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育的方法不科学、不理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摘 要:该文论述了通过优化教学方法的几种手段和方法,特别是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调动学习主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紧密联系实际,搞活课堂气氛几种策略。  关键词:优化 教学方法 活跃 教学目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79  以往限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效益提高的最大问题,就是过分重视本学科知识的传授,“讲理论、背理论、考理论”,与学生的自然成长有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不断开展。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挫折教育开始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本文研究了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方法。  关键词:中学 历史教学 挫折教育 方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72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摘 要: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的学校教育。本文阐述了德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当下农村小学道德教育的现状,并针对农村小学开展德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立德树人 农村小学 德育 管理研究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88  小学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奠基阶段,开展
摘 要:道德与法治伴随教育的改革,其教学地位得以提升,故而其授课方式亦受到了关注。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为例,对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展开了探析,结合学生及该学科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授课建议与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 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有效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78  小学生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道
摘 要: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与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小学班主任教师应将传统文化落实到教育实践中,通过开展教育活动、营造氛围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这些经典的传统文化深深印刻在学生脑海中,这是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更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学生 传统文化 教育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92  现代
摘 要:众所周知,我国历史文化深厚,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带领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脉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就是历史中的一部分,带领学生学习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感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对于初中历史课程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探讨分析,旨在为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进步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历史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