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程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探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我国历史文化深厚,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带领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脉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就是历史中的一部分,带领学生学习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感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对于初中历史课程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探讨分析,旨在为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进步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历史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初中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74
  传统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其文化内核能够为人们的实践生活提供引导。初中历史教学不能够仅仅只注重将历史事件。平铺直叙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是应当带领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的方式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为其今后的學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下文中,我们就具体探讨初中历史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发展。
  一、深入挖掘课本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在历史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形成的,从属于历史体系当中,是中国历史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先辈们留给我们的珍贵宝藏,学习历史课程的过程就是开启宝藏的过程。历史课本中蕴含着诸多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在以往开展的教学工作中,教师更加注重于将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还原在学生面前,但却未能牢牢把握课本中潜藏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当重视挖掘课本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传统文化内容。举例来说,在讲解相应的历史文化背景时,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处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有哪些历史名人,并向学生分享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名人名家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透过这些故事对历史文化有全新的认识。
  二、适当拓展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当注重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但与此同时,更应跳脱出现有教学模式的束缚,适当的拓展教学内容。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历史课本,鼓励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或将相关信息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历史文化。例如,针对春秋战国的讲解,应当注重讲解儒家思想言论,并鼓励学生在课下搜集经典词句,把握儒家思想的内核,为学习生活提供实践指导。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于自己的课上所学习道德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找到自己的好奇点,并查阅更多有价值的资料,在头脑中构建更加完备的历史体系。为了起到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作用,教师也可以在课上为学生预留一部分时间分享他们了解到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和灵活性。
  三、带领学生共同欣赏传统文化作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形式是多元化的,许多传统文化作品潜移默化中彰显了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教室在进行历史课程讲解时,可以搜集相应的传统文化作品,你学生共同进行观察鉴赏。举例来说,在围绕着课本中胃镜文化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提前搜集书法大家王羲之《兰亭序》的图片,并在课上与学生共同分享,鼓励学生与他人共同分享观察感悟,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综上所述,积极促进初中历史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感和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丰富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王娅琳《初中历史课程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探》,《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14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儿童阶段是思维启蒙、智力开发的关键阶段,也是性格养成、兴趣爱好培养的重要时期,我们期待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助力学前儿童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学前儿童 家庭教育 教育方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86  目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家长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育的方法不科学、不理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摘 要:该文论述了通过优化教学方法的几种手段和方法,特别是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调动学习主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紧密联系实际,搞活课堂气氛几种策略。  关键词:优化 教学方法 活跃 教学目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79  以往限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效益提高的最大问题,就是过分重视本学科知识的传授,“讲理论、背理论、考理论”,与学生的自然成长有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不断开展。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挫折教育开始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本文研究了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方法。  关键词:中学 历史教学 挫折教育 方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72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摘 要: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的学校教育。本文阐述了德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当下农村小学道德教育的现状,并针对农村小学开展德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立德树人 农村小学 德育 管理研究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88  小学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奠基阶段,开展
摘 要:道德与法治伴随教育的改革,其教学地位得以提升,故而其授课方式亦受到了关注。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为例,对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展开了探析,结合学生及该学科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授课建议与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 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有效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78  小学生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道
摘 要: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与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小学班主任教师应将传统文化落实到教育实践中,通过开展教育活动、营造氛围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这些经典的传统文化深深印刻在学生脑海中,这是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更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学生 传统文化 教育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92  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