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枝瘦影溢暗香 十年辉煌不寻常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84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瑰丽天河之滨,在福地天宝山之麓,有一群追梦人谱下了自己的辉煌。在那里他们曾因鸡立鹤群而苦闷彷徨;在那里,他们为冲出阴霾而奔跑不止;在那里,他们创造了三中语文人的传奇。
  十年前,十堰市郧西县第三中学可谓“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到高考放榜时,其它学科捷报频传,唯独语文寂然无声,似乎“鸡立鹤群”, 黯然失色,其他学科老师不解,满怀期待的领导不快,我们语文组饮泣吞声……
  怎么办?
  痛定思痛后,我们语文组终于爆发一声:突围!
  自2003年至2013年,我们的语文学科高考一直走在十堰市同类学校的前列。十年间,在全市高考综合评价中,除2006年为第二名,其余均获同类高中第一名,我们组终能笑傲枝头!
  我们的语文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优秀集体。语文组涌现了一个个省市优秀语文教师、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也层出不穷。十年来,这里为其他岗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从这里走出的有:兢兢业业的范平老师,激情飞扬的幸晓艳老师,勤恳耕耘的夏琳老师,年青干练的王曦老师,治学严谨的闻冠军老师,多才多艺的钟学铃老师,任劳任怨的黄显平老师,乐趣横生的熊敬平老师,踏实能干的陈志强老师,貌美艺高的苏和平老师,浪漫隽逸的王甫老师,妙语连珠的凡华录老师,温和敦厚的王清明老师……
  一批批金凤凰就这样奋力高飞,三中语文人才的流动速度惊人!
  怎么办?
  “当初我们如何突围,现在我们就如何死守!三中语文大旗不能倒!”
  这是我组旗帜式人物王德彩的声音!当初喊出突围的也是她!
  她十几年来一直战斗在高三教学前沿,一直担任高三语文备课组长。她曾获湖北省语文学科优秀教师、市师德标兵称号。她对教育充满激情,她奉献着,快乐着。即便她身体抱恙,从不懈怠,不忘学生。她的随身小包装的不是纸巾,不是钱,是试卷!她常年多病,但从不因病误事,2013年她忍住常人难以忍受的疼痛,坚持奋战到高考后才去手术。她深知“一枝独秀不是春”,总是以一个大我的姿态引领我们组,钻研传递最好的教育理念、教学精髓。她完全可以金凤凰般奋力高飞,但她选择了坚守。她说三中这个集体是她的依托。
  不仅她坚守着,还有一批人也默默地坚守着,如洒脱不拘的王祥冰老师,博学多识的张茂卉老师,认真负责的王琴老师,教改先锋洪幸福老师,教学新秀张在玉老师等。时下他们仍默默地在这里奉献着火热的青春。记得王德彩老师曾对我和张茂卉老师如此戏说:“二位张呀,陪着我在三中慢慢变老,三中会记住我们青春的容颜!”
  正是这些无声坚守的人传递着三中语文的精魂。这无声坚守者中,还有我们的教务主任余修清老师。他身为教导主任,还身兼两个班的语文课,以身示范,成绩率先。说到我们的主任,我油然想起我们的寇章国校长,他是校长,但在我们眼里更是语文人,他本是语文名师!他来三中以后,既以一个语文内行的身份引导着我们,更以一个校长的大伞荫庇着我们。有人说,因有校长,我们语文组成了近水楼台,语文组得天独厚了!这话有道理:他懂我们,他信任我们,他厚爱我们!我们,是他手下的兵;他,是我们组内的人!
  齐奏拼搏奉献之曲
  教书,是良心工作,视生如子的老师没有一个不奉献的,可我们组的老师奉献拼搏精神常让我动容。每当校内其他学科个别老师说“语文还不好教”“谁个不会教”“年年考第一,没什么了不起”,我心乍不平静,我们的付出有谁知,静心而思后很淡然,人们常只看到萤火虫它发着光,却没有看到它身后拼命扇动的翅膀……不求他人肯定,只求问心无愧。
  常想起那一幕幕:上班时,一直埋头批阅,无暇闲话的,是我们语文老师;课余里,诲人不倦,身边总簇着一群学生的,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没有闲暇搓牌品茶的,是我们的语文老师;灯光下,孜孜以求,不知倦怠的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星光下,迎着星辰,引领学子吟咏朗读的,是我们的语文老师……
  语文组老师的拼搏奉献非同寻常,因为我们组多数是女的。俗言道“三个女人一台戏”,咱们把女人的嫉妒心升华为超强的进取心,戏台上的我们都是一个个精彩的角儿。我们的嫉妒不是黑格尔笔下曾言的“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不是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心里就酸溜溜而产生憎恶、愤怒与怨恨、造谣、攻击之心。我们是看到别人比我们强时,心生羡慕,不服输,向往之,赶超之。在我们女同胞的感召下,男老师也不甘人后,成了名副其实的敢拼乐拼的勇者。人人不服输,个个向前冲!我们已经让嫉妒心催生奋发的动力,把嫉妒转化为赶超别人的内驱力,升华嫉妒情为姐妹情,印证了英国蒲伯的一句话:妒忌奴役着卑微的小人,却唤起学者或勇者的竞争。我不敢称我们是学者,但我坚信我们是拼搏者,是奉献者。
  正是我们一群拼搏者,奉献者,用我们的拼搏奉献精神共同谱写着郧西县第三中学语文组十年不败的辉煌。
  诠释精诚合作之魂
  精诚合作是我们语文组的精魂。我们语文老师用行动诠释着这一精魂。我们知晓,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必然是团队的成功。荣辱与共,精诚合作,是我们组的共识。十年前,靠着精诚合作,我们曾走出了独落后腿的困境;靠着精诚合作,我们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辉煌之歌。语文组,并肩作战,携手并进;在这里,只有“我们”,没有“我”,收获了,大家说:“我们成功了!”失败了,大家说:“我们失败了!”那种单枪匹马的个人英雄,在我们面前,在集体面前,显得苍白无力;那种脱离团队的个人的成功,往往缺滋少味。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需要团队精神的当下,更见其理。正是如此,我们人人争当第一,不愿给团队摸黑。我们精诚合作,向集体要质量,不断向集体备课要质量,向观课、评课要质量。
  集体备课,是我们向集体要质量的第一步。在这个备课过程中,集体意识得到突出,大家都各展所长,认真研究各个专题,将自己对教材、资料的理解处理以及教法都在组内进行交换,大家相互切磋、讨论,扬长避短,直至达成共识。可以说,每一份教案,都是多方借鉴集体合作的智慧。这样集体合作,集思广益,既节省了时间,又深入了课题,达到了效益的最优化。   有了聚集体智慧的教案,不一定就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我们常把目光跟踪到课堂,随机听课,火速评课,不走形式,不讲客套。直言不讳,该扬则扬,该抑则抑。通过听课评课,大家相互学习,彼此借鉴,不断提升。
  为了提高集体的战斗力,让年轻刚上岗的老师成长更快,让年长的老师多些活力,我们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让年轻教师和老教师更好地交流学习,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教师向老教师学习了经验和方法,老教师从新教师那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彼此受益匪浅。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在强烈的集体责任感的昭示下,我们组屡创佳绩!
  笑迎课堂改革之风
  为了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实用、有效的课堂,寇章国校长在三中启动课堂教学改革,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学法指导,让老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和组织者。可习惯传统授课方式的其他组老师,多少不适应,略带抵触,抱怨调动学生太累,不如教师一人讲轻松。面临改革,咱们语文组老师,更费心更劳累更富挑战,笑迎课堂改革之风,咱们组总是用心聆听学校邀请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积极探索适合校情的语文教学模式。我们的目标是语文学科集体攻关,坚决打破传统“填鸭式”、“满堂灌”的落后教学模式,真正构建高效课堂。
  为更好地学习贯彻这一理念,珍惜学校为我们搭建的每一个成长平台,组内年轻教师远赴襄樊、荆州观摩教学。走出去,吐故纳新,开阔眼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观念更新了,教学方法改观了,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了。在教学中,老师们实实在在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渗透在教学中,把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为让咱们组的课改持续有效,组内积极参加达标课和优质课竞赛等活动,开展“优秀教师”和“教坛新秀”评选活动。组织竞赛,以赛促改,比教学,练真功,切实优化了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有效地促进教师成长。
  在课改新风中,咱们组教师潜心课改,新教师快速成长、脱颖而出,人人比学赶超,教风学风为之一变。2013年高考评估中,我校在同类高中遥遥领先,位居第一,我们的语文学科也跟着位居第一,不乏教改之功。
  回忆过往的十年,我们付出了,也收获了,十年辉煌啊,不容易,不寻常!
  但高考没有常胜将军,以后的高考天空中能不能再留下我们胜利的足迹,我不清楚;但我清楚的是,未来的高考天空一定还会有我们郧西县第三中学语文组全体同仁奋飞的身影。
  张在平,湖北郧西县第三中学语文组长。责任编校:洪 鸣
其他文献
宜昌市一中语文教研组是一个教师素质优秀、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特色鲜明、同事关系和谐的团队,在教学中我们本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塑造诚信、善良、坚毅、睿智人格”的宗旨,既传授学科知识,又坚持以育人为最终目标,多年来全组教师精诚团结,密切协作,体现了极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在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探索道路上坚定前行,踏出了一条宽阔光明的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一.教师团队  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学校取得教育教
当我接到电话的时候,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一个在军训的时候和哥哥迈着矫健的步伐,喊着嘹亮口号的孩子,怎么会在课堂上大喊大叫:一个课堂发言积极,在第一周的时候就自荐当班长的孩子会推翻老师的讲桌,将粉笔撒满一地:一个用了我近一个半月时间调控的学生居然变本加厉的回到原点。  记得第一学期我们班开了一次家长会,我特地要求他们一家留下来,时间快到12点的时候。我与他们一家在教室里开始了沟通,两个孩子也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要沟通课堂内外”,“拓展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这些都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突破单纯的本本主义,进行延伸和拓展。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拓展呢?  (一)知识维度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作为语文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是语文教材和语文学习拓展与开放的重要
谭恩美是当代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在美国和中国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是英语世界的文学批评界与汉语的文学批评界所认可的小说作家”。因此,邹建军教授选择她作为自己攻读博士学位的选题,就美国的华裔作家而言,可以说是慧眼独具。关于谭恩美的研究,我国已经有学者作了这方面的先期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何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前进,这不仅是对他的考验,也是对他的期望。他果然不负众望。
文章是表现生活、交流思想的载体,别人读了你写的文章,总希望从中感知一些新的东西,领悟一些新的见解。没有新意,老炒“现饭”,别人当然不爱看。因此,作文必须翻创新意。从创新涉及的对象来看,主要是指立意、选材、构思、语言四大方面。创新的目的就是要使我们的作文具有个性。为了表现这种个性,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突破选材的框子,追寻选材的个性。选材要创新,一是要认识生活的“多元”。生活是广阔的、多元
孙绍振,1936年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初中实验教材主编。著作有《文学创作论》《美的结构》《论变异》《当代文学的艺术探险》《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挑剔文坛》《孙绍振如是说》《怎样写小说》《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幽默学全书》《幽默逻辑探秘》《你会幽默吗?》等。散文集有《面对陌生人》《灵魂的喜剧》《美女危险论》《
在美丽的巢湖之畔,在庐州的包河一隅,六年前的6月28日,一所备受瞩目的学校开始启动,在省、市、区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9月1日这所学校正式开学,省教育厅程艺厅长等领导为学校成立揭牌,合肥市教育局正式命名其为“合肥市阳光中学”。  阳光中学是一所非常年轻的学校,可是这个年轻的生命却以蓬勃的干劲,饱满的热情在短短六年的时间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成绩位列合肥市前列。2009年学校被评为
对立统一是事物存在的重要法则。老子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也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若稍加考察,我们就会发现即便在作文中也广泛地存在着这种对立统一的法则。因此,指导学生学会辩证地思考认识问题,学会从问题的对立中找到统一,把握双方的变化,由此及彼,相辅相成,这不仅有助于作文时顺利地打开思路,而且有助于把文章写得充实饱满深刻透彻。笔者以为作文中有以下四组重要对立关系的意义及作用,值得认真把握
《初中语文教与学》2013年第3期全文转载了吴明老师的《中考阅读题“命题出错”现象批评》(下文简称《批评》),文章对2012年某省的《青春》一文的中考命题提出了批评。读后很有同感,但仍感觉《批评》一文分析不够透彻,于是查找试题出处,对整份试卷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做了思考。  现将试题呈现如下: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7—21题(13分)  青 春  塞缪尔·厄尔曼  ①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态;青春
阅读教学是常规教学的主体内容之一。一般说来,为达成预设目标,教师往往以问题为切口,通过艺术化的导答,指点迷津。以期学生觉解并收获幸福。教程的预设多为静态的,我们所期待的是在师生互动的生成中酿出语文味。我们认为,最紧要的是。教师要有灵敏的“嗅觉”,善于捕捉互动中出现的话头,以此为“味料”,拈住不放,穷追尽索。巧妙酝酿,彰显语文味。现结合教学实践,就其手法,援例浅谈一二。  一、形象点染。在导答对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