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质量仍是上海发展的主要“短板”,本市治污和源头预防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今年两会上“加快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专题审议会上,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介绍,2016年,上海市完成了各项环保目标任务。
上海2016年的PM2.5平均浓度为45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1%,与2013年相比下降27.4%,提前一年实现了下降20%的阶段性目标;主要河流断面水环境目标达标率较2015年上升26.6个百分点,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比较明显。
尽管去年环保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张全表示,环境质量仍是上海发展的主要“短板”,本市治污和源头预防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当前环保工作仍处在“负重前行、须更加努力”的阶段,与国家标准、上海发展定位和群众不断提升的环境诉求还有相当差距,当前的环境质量改善不够稳固。2016年大气、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较大,这是全市上下“人努力”的结果,但也有气象条件相对有利、上游水量充沛等“天帮忙”的因素。
2017年,上海将继续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大力推进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科学治理和依法治理,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代表委员怎么说
庄木弟
奉贤区区委书记
韩正书记来奉贤调研时明确要求,郊区要为全市生态环境建设做贡献。
奉贤一直有着优异的自然生态资源,理应做出更大贡献,这就要求我们把消除河道黑臭、觅得春江清如许作为最基本的生态标志,把打造生态强区、争创一流生态环境作为最根本的奋斗目标,努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一是要积极对标全球卓越城市标准,进一步优化用地结构,着力解决资源错配问题,努力打通土地减量化过程中104、195、198区块的区域界限和政策边界,联动推进“农、田、水、林”建设,真正实现农村与城市“一样的品质、不一样的感觉。”二是要牢固树立“千错万错、种树不错”理念,进一步加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先实施一批重要生态廊道建设,全力推进中小河道环境治理,在“退渔还水、退耕还林”中,夯实生态绿色发展之基。三是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以市场化手段,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加大生态建设资金投入,着力打通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通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真正走一条符合奉贤实际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发展之路,让群众留得住乡愁,看得见发展。
胡卫国
金山区区长
金山的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金山推动新一轮发展的根本保障。为此,我们提出要把金山打造成城市生态滋养地。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生态资源显得尤为珍贵,把金山打造成城市生态滋养地,正是服务上海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金山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农业和林地资源优势,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城市生态资源,金山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理应为上海未来发展、为上海市民的宜居生活守护好这一方“青山绿水”。
近年来金山的花开海上、枫叶岛、郊野公园、水果公园、鹦鹉洲湿地等生态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休闲游玩度假,让外界感受到了一个丰富、多元、绿色、友善的新金山。
我们必须顺应百姓期待,回应百姓关切,按照上海环保最先进,治污最严厉的标准和要求,采取最严格的控源措施、最严格的执法,层层压实责任,保持定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用环境治理的实际成效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朱爱琴
普陀區曹杨社区杏梅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大家都知道,我们曹杨新村是上海第一个工人新村,如果依托曹杨环浜,在生态方面多做工作,在绿化环境,包括人文环境上更上一层楼,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完全可以打造宜居曹杨。
我一直觉得,宜居不仅仅在于绿化方面,更重要的是人的素质的提高。这方面,要从娃娃抓起。最近,上海公布了“新七不”规范,我觉得要让更广大的市民知晓,并参与进去。
我们曹杨新村,当年有许多劳动模范。我觉得要传承劳模精神,打造宜居曹杨的品牌。让这个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老社区,能够打造出新品牌。我们曹杨新村有一个“让外国人做一天曹杨人”的项目,我觉得要让世界了解曹杨。
从社区的角度看,未来的曹杨新村,一定要做智慧城市、互联网 的模板。
代表委员怎么说
汪泓
宝山区区委书记
宝山区一直坚持生态发展优先战略,推动传统工业基地向更可持续的生态宜居城市转型。2016年区域AQI优良率、PM2.5浓度、平均降尘量分别比上年同期改善5.9个百分点、11.1%、8.9%。先后获得“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区”称号。
依托三江汇聚优势,宝山坚持依托借势、功能转型,让市民尽享12公里珍贵的滨江岸线资源。推动军地共建,将老钢渣堆场改建成1.1平方公里的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和全国独树一帜的长江河口科技馆,荣获“中国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加速功能开发,将老码头港区改建成国际一流的吴淞国际邮轮码头和78公顷的“上海长滩”项目,2016年接靠邮轮471艘次,服务游客284.7万人次,开启了中国乃至亚洲邮轮停靠的“大船时代”,跃居亚太第一、全球第四邮轮母港。
聚焦生态廊道建设,宝山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建成“一环、五园、六脉、多点”的绿地框架。年均新建绿地150公顷以上、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以上,人均公园绿地达11.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5.7平方公里南大生态区整体开发,打通外环生态走廊,建成绿地150公顷;8.3平方公里新顾城建设全面启动,区域50%面积为水和绿化覆盖,打造产城融合新标杆。
今年两会上“加快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专题审议会上,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介绍,2016年,上海市完成了各项环保目标任务。
上海2016年的PM2.5平均浓度为45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1%,与2013年相比下降27.4%,提前一年实现了下降20%的阶段性目标;主要河流断面水环境目标达标率较2015年上升26.6个百分点,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比较明显。

尽管去年环保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张全表示,环境质量仍是上海发展的主要“短板”,本市治污和源头预防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当前环保工作仍处在“负重前行、须更加努力”的阶段,与国家标准、上海发展定位和群众不断提升的环境诉求还有相当差距,当前的环境质量改善不够稳固。2016年大气、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较大,这是全市上下“人努力”的结果,但也有气象条件相对有利、上游水量充沛等“天帮忙”的因素。
2017年,上海将继续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大力推进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科学治理和依法治理,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代表委员怎么说
庄木弟
奉贤区区委书记
韩正书记来奉贤调研时明确要求,郊区要为全市生态环境建设做贡献。
奉贤一直有着优异的自然生态资源,理应做出更大贡献,这就要求我们把消除河道黑臭、觅得春江清如许作为最基本的生态标志,把打造生态强区、争创一流生态环境作为最根本的奋斗目标,努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一是要积极对标全球卓越城市标准,进一步优化用地结构,着力解决资源错配问题,努力打通土地减量化过程中104、195、198区块的区域界限和政策边界,联动推进“农、田、水、林”建设,真正实现农村与城市“一样的品质、不一样的感觉。”二是要牢固树立“千错万错、种树不错”理念,进一步加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先实施一批重要生态廊道建设,全力推进中小河道环境治理,在“退渔还水、退耕还林”中,夯实生态绿色发展之基。三是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以市场化手段,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加大生态建设资金投入,着力打通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通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真正走一条符合奉贤实际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发展之路,让群众留得住乡愁,看得见发展。
胡卫国
金山区区长
金山的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金山推动新一轮发展的根本保障。为此,我们提出要把金山打造成城市生态滋养地。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生态资源显得尤为珍贵,把金山打造成城市生态滋养地,正是服务上海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金山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农业和林地资源优势,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城市生态资源,金山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理应为上海未来发展、为上海市民的宜居生活守护好这一方“青山绿水”。
近年来金山的花开海上、枫叶岛、郊野公园、水果公园、鹦鹉洲湿地等生态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休闲游玩度假,让外界感受到了一个丰富、多元、绿色、友善的新金山。
我们必须顺应百姓期待,回应百姓关切,按照上海环保最先进,治污最严厉的标准和要求,采取最严格的控源措施、最严格的执法,层层压实责任,保持定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用环境治理的实际成效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朱爱琴
普陀區曹杨社区杏梅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大家都知道,我们曹杨新村是上海第一个工人新村,如果依托曹杨环浜,在生态方面多做工作,在绿化环境,包括人文环境上更上一层楼,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完全可以打造宜居曹杨。
我一直觉得,宜居不仅仅在于绿化方面,更重要的是人的素质的提高。这方面,要从娃娃抓起。最近,上海公布了“新七不”规范,我觉得要让更广大的市民知晓,并参与进去。
我们曹杨新村,当年有许多劳动模范。我觉得要传承劳模精神,打造宜居曹杨的品牌。让这个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老社区,能够打造出新品牌。我们曹杨新村有一个“让外国人做一天曹杨人”的项目,我觉得要让世界了解曹杨。
从社区的角度看,未来的曹杨新村,一定要做智慧城市、互联网 的模板。
代表委员怎么说
汪泓
宝山区区委书记
宝山区一直坚持生态发展优先战略,推动传统工业基地向更可持续的生态宜居城市转型。2016年区域AQI优良率、PM2.5浓度、平均降尘量分别比上年同期改善5.9个百分点、11.1%、8.9%。先后获得“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区”称号。
依托三江汇聚优势,宝山坚持依托借势、功能转型,让市民尽享12公里珍贵的滨江岸线资源。推动军地共建,将老钢渣堆场改建成1.1平方公里的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和全国独树一帜的长江河口科技馆,荣获“中国最佳人居环境范例奖”。加速功能开发,将老码头港区改建成国际一流的吴淞国际邮轮码头和78公顷的“上海长滩”项目,2016年接靠邮轮471艘次,服务游客284.7万人次,开启了中国乃至亚洲邮轮停靠的“大船时代”,跃居亚太第一、全球第四邮轮母港。
聚焦生态廊道建设,宝山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建成“一环、五园、六脉、多点”的绿地框架。年均新建绿地150公顷以上、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以上,人均公园绿地达11.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5.7平方公里南大生态区整体开发,打通外环生态走廊,建成绿地150公顷;8.3平方公里新顾城建设全面启动,区域50%面积为水和绿化覆盖,打造产城融合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