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尖兵:地下的他们, 守护地上的我们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05公里轨道交通线路、415座车站,21条大型越江隧道。自1990年代以来,从没有一寸地下轨交线路,到发展成如此规模,上海走完了全球其他超大型城市上百年才走完的发展历程,成为全球轨交运营里程第一、大型越江隧道总里程第一的地下交通“双第一”城市。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地下空间无疑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但在挖掘这座金矿的同时,如何守护这座城市的地下安全,则是另一项重要的课题。

  年末岁初,上海市委市政府专门组建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整合多方资源,统筹推进全市职业化、专业化应急保障队伍和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城市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并集中开展专题调研,召开专题会议,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坚决守牢城市安全底线,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为城市生产安全和运行安全提供坚强有力保障。其中,作为关乎上海2400万市民出行安全的地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应急保障,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守牢申城“地下生命线”的安全,就是守牢上海这座超大城市安全的重要一环。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早在2004年,上海就已成立了中国首支地下工程应急抢险救援的专业队伍,探索以专业全职的“抢险常备军”外加“平战结合”预备抢险队伍的方式,在大规模城市建设过程中保障地下安全无虞。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的兴起,以及从中央到地方对安全生产的更高重视,也让全国对上海这座地下交通“双第一”的城市有了全新的期待。上海更有责任把地下空间发展中积淀下的宝贵经验输出到全国城市,为全国更多城市“防范于未然”提供借鉴。

国内首支地下工程抢险“常备军”


  灯火次第熄灭,城市渐渐沉睡,上海地下的交通基础设施却从未安眠。在地底数十米深处,每一个夜晚都有潜藏的风险火苗被悄然扑灭。
  深夜十二点至凌晨三点,中共十九大代表、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地铁维保应急救援队技术负责人何小玲的工作开始了。她和她的团队深入到上海地铁每一处的隧道区间、地下联络通道,逐一检查隧道的安全情况。上海的地质条件非常特殊,属于饱和含水软土层。在上海建设地下工程,就像是在一块吸饱了水的海绵里打洞,堵漏水、防沉降是一项“必修”工作。
  一路行走,片刻不停。这就是何小玲每天的任务——用脚丈量庞大的地下城,为隧道精细地“体检”,不放过一个安全隐患。在发现漏水点后,她会在隧道管片的缝隙处打入一根金属物件——“止水针头”,约10厘米长。通过止水针头向渗漏处注入特殊的防水材料。这些材料会很快发生化学反应,起到固化和防水效果。
  10年前,何小玲第一次承接地铁维保任务时,用了一个月,白天、晚上地走,把6号线整条线路和35座车站“补”个遍。这些年来,她在地下行走的路程早已有上万公里。
当前,上海最深基坑已达到了地下60米,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更深的深度,也为应急保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像何小玲一样的隧道应急救援专业工程师,整个隧道股份有超过300人。这些技术专家所组成的团队,是中国地下空间领域第一支“常备救援队伍”,承担着国内8座城市、887公里隧道、554座地铁车站的应急抢险救援和维护保障重任。
  同样在地下“打拼”了几十年的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地铁维保应急救援队原队长施卫中向《新民周刊》记者介绍,中国第一座越江隧道、第一条盾构法地铁隧道诞生在上海,无论是技术还是经验,上海都走在全国前列。
  2004年,当国内许多城市尚在规划地铁线路布局时,主导一号线建设的隧道股份就已设立了地下空间抢险救援的“专业队伍”和“预备队伍”。其中,专业抢险队伍不参与日常建设与生产,他们主攻工程抢险和相关技术研发,是真正全职的“灭火”专家;而预备队伍则以常规的地下工程施工队伍为主,以平战结合为方针,作为专业抢险队的后备和补充力量。
  “对于两支队伍,我们的要求是:无论哪里发生地下工程安全事故,都必须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特别是常备抢险队伍,从成立至今15年,都24小时保持联系、有人值守,从未间断。”施卫中表示。
  随着全国各地轨道交通、公路隧道工程的上马,具有全国18座城市地铁1号线建设,国内逾50米以上超大直径盾构法隧道设计施工和应急保障经验的隧道股份,更逐步把上海的“成熟经验”输出到全国,为国内各大城市提供应急救援抢险的服务。自成立以来,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地铁维保应急救援队已将600余次地下空间领域的重大险情消灭在萌芽状态。除了常规的已建成隧道的小型隐患排查外,他们的任务,还包含了更为凶险的在建工程的抢险救援。
  “2018年,仅全国在建工程的抢险任务,我们就完成了22次之多。其中不乏深基坑维护渗漏、隧道承压水渗漏等重大险情。其中多次,都是深夜‘来电’, ‘打飞的’直奔市外工程抢险现场。”施卫中说,对于这样的职业常态,施卫中笑称“我们睡不着,市民们就睡得着了”。

零容错守护地下生命线


  作为一座拥有百年现代基础设施发展历史的城市,走在全国城市化进程最前列的上海,已经演变成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和巨大的运行系统。各种领域、各种形态不同历史阶段的风险共存于同一时空,传统风险与非传统风险叠加、相互渗透、相互纠结,具有多樣性、变化性和复杂性,已经成为当前上海等超大型城市治理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这一点,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管理中同样突出,管理难度也更大。   不仅是隧道、车站、通道,建自城市发展各个年代的城市燃气、自来水、电力管网,及地上建筑桩基,如今已如“毛细血管”般密布交叠在城市地下的各个角落,牵动着每一位市民最核心的生活保障。这就意味着,在实施应急救援任务的同时,工程师们除了考量地下工程本身的状况外,更要密切关注周边管线、桩基等设施的情况,稍有不慎就会产生连锁反应。这让地下工程的应急抢险,不再是单一技术领域的单兵任务,更是一场零容错的地下网络“全天候、系统协同作战”。
  作为在燃气、水务和市政建筑领域深耕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综合服务商,隧道股份在地下工程抢险救援领域,拥有天然的优势。
  “隧道股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已参与了上海近乎所有大型地下隧道、燃气管线、水务管线的设计和建造,及大部分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等民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地下工程应急保障所涉及的每一个领域,都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数据积累。”隧道股份副总裁杨磊介绍,这让隧道股份能够帮助城市管理方更好地研判地下工程建设中方方面面的安全风险和隐患点。特别是在上海,大量的地下管线项目设施由隧道股份设计、建造和维护,此过程中积累的专业数据将帮助隧道股份更好地识别并处置安全风险。
隧道股份应急抢险队何小玲正对隧道内隐患进行检查。

  另外,作为国内唯一拥有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投资、建造、运营“全产业链”的企业,在突发风险发生时,隧道股份更能第一时间协调设计、施工、运营等上下游资源及配套管线、运营专业团队,统筹设施各个环节上的潜在风险,合理制定、实施应急处置和后期修复方案,确保突发风险“化险为夷”。“我们的团队就像是一支外科手术团队。要手到病除,除了核心的主刀医生,检验科、麻醉科、影像科、手术护士等也同样起到关键作用。有了这样的团队,有了团队的整体作用,应急保障这场牵一发动全身的硬仗才能打得好、打得稳、打得赢。”杨磊说。
  在肉眼不可及的地下空间,紧紧抓住“信息”和“专业”的生命线,让隧道股份在抢险救援时更加得心应手。
  拥有协同作战的专业队伍仅是地下工程抢险救援中的一环。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以及配套专业技术、专业装备的持续精进。
  近二十年前,已通车运营的上海地铁2号线陆家嘴到河南路曾发生过一次险情。当时地铁旁通道排水钢管产生裂缝,发生水土流失,处置不及时将导致隧道变形,幸而通过第一时间的抢险救援和注浆修补最终控制了险情。
  杨磊介绍,类似的技术经验不断积累,促成了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现在隧道股份通过自主研发的“实时施工传输记录仪”等各类传感设备,已能实时掌握隧道施工、运营阶段的变形情况,在险情刚有苗头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进行修补。此外,隧道股份还首创了“微扰动”注浆技术工法,解决了防治软土地基地铁隧道沉降的世界性难题;研制了“人工智能自动巡检仪”,提高了检测隧道各类病害的功效……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装备,为城市地下安全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应急管理,时间是第一要素。背靠隧道股份丰富的专业资源支持,地铁维保应急救援队更在上海设立了十多处常备抢险物资基地,常驻工程抢险救援团队。目前,隧道股份已能做到最快速度到达上海任一处在建轨道交通工程现场,到达时间大幅缩短的背后正是应急资源的“饱和配置”。

数字化 全寿命周期管理


  城市风险管理中也会有“黑天鹅”和“灰犀牛”。隧道股份的目标,不单单是事后为城市“抢救”险情。更重要的,是通过事前的“防”和事中的“控”,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
  今天,数字化技术的进步和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运营管理”的新模式,正帮助隧道股份把风险杀死在萌芽中。
  作为国内最早投身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大型国企,隧道股份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便相继开发了国内首个地铁管控信息化系统——盾构法隧道施工计算机专家系统以及盾构法隧道智能化辅助决策系统、远程智能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利用神经网络、时序分析等方法设计了地下工程施工分析的基本模型,实现了隧道的远程监控、智能咨询,有效辅助建设者降低隧道建设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安全风险。
目前,隧道股份已能做到最快速度到达上海任一处在建轨道交通工程现场,到达时间大幅缩短的背后正是应急资源的“饱和配置”。

  在此基础上,隧道股份2018年在浙江杭州文一路隧道又试点推进国内首个“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 建设运营项目,探索面向设施建设和未来近百年的安全运营需求,为项目提供规划、投资、设计、建设、运维的“全过程”管理保障服务。为了更好提升管理效率,隧道股份建立了一整套面向结构安全的隧道监测及检测体系。自第一根桩基入地开始,从隧道工程周边的水文地质信息、地形地貌信息和从建筑房屋信息,到隧道内部的结构断面、“骨架”管片等的健康状况,都能够通过数字化传感设备“实时掌握”,形成“健康档案”,开出“诊疗处方”。
  “比如,管片是构成隧道结构的最基本的构件,就像是人体的骨架。管片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就等同于人体骨折一样危险。”杨磊介绍,隧道股份为此研发了4S智能管片,通过在其中植入微小的芯片,实时监测隧道“骨架”的健康状况。管片的核心数据,比如断面收敛、接缝变形、渗漏水、管片傾角、结构位移等,都可以随时监测。而像这样的芯片,在整条文一路隧道中埋设了近1万个,让原本处于“不可知”状态的地下工程变成“全透明”。
其他文献
编者按  阴狠却又美艳的妖后、悲剧气质的末代皇帝;戏说里的插科打诨、宫斗里的爱恨欲孽;纪录片带来的清流、综艺节目裹挟的热闹……背景舞台,只有一个:曾经的紫禁城。光影折叠,屏幕上的故宫,另具独到的美感。1980:故宫影像再现的黄金时代  香港導演李翰祥的“清宫三部曲”,是1980至1990年代大银幕上最重要的故宫影像。《火烧圆明园》(1983)、《垂帘听政》(1983)与《一代妖后》(1989)在稗
在近代美术史上,连环画是不能不提的一笔。而这其中,贺友直先生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大家之一。今年三月,老头逝世已整整三年,《贺友直全集》也即将出版,令人备感欣慰之余,也充满了怀念之情。贺友直作品《时迁偷鸡》。  在上海画坛,贺家的住房小是出了名的,原本只有30平方米的房间被戏称为“一室四厅”——客来做客厅,吃饭是餐厅,餐桌上搁起一块木板就成了画室,晚上帘子一拉,就成了卧室。数年前,好不容易搬走一位
教练叉烧和队员们最重视赛后复盘。  10月31日晚, 2020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以下简称“S10”)中, 中国大陆赛区(LPL)SN戰队以1:3落败。冠军被来自韩国赛区(LCK)的DWG(DAMWON Gaming)战队捧得,LPL赛区没能如愿创造三连冠的辉煌。  打完决赛的第二天下午,在SN战队上海基地,主教练叉烧(史益豪)和队员Angel(向涛)、SofM(黎光维)接受了《新民周刊》专访。
去年是老一輩艺术大家张大昕先生一百周年诞辰,“时光镜影——张大昕、张弛父女作品展”在八号桥艺术空间—1908粮仓举办,其中展出了部分经典年画作品,深得各年龄层次观众的喜爱,甚至仍觉意犹未尽。应大家的热切期盼,在著名艺术家、张大昕先生的女儿张弛女士的支持下,又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举办“春泽鹿鸣——张大昕年画展”,展出张大昕先生创作的全部35幅年画作品。  张大昕1917年出生于上海川沙,1931年上海
上图:《地球最后的夜晚》首映礼上的汤唯和毕赣。  2018年,深耕艺术片20年的贾樟柯推出新片《江湖儿女》,收获了他迄今为止的个人最高国内公映票房:6951万。  2018年的最后一天,初出茅庐的艺术片新星毕赣的个人第二部长片《地球最后的夜晚》公映,当日票房:2.6亿。  凭借“一吻跨年”的营销口号,《地球》打开了国产艺术片此前一直可望而不可即的巨大票仓。然而跨年之后,一道更难跨越的鸿沟毫无意外地
位于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地区莫瑞恩市的福耀玻璃工厂,美国工人在流水线上操作。  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郊的莫雷恩镇,矗立着一片白色厂房,当地人称为“福耀地带”,这个迥异于周围英文地名的称呼,映衬着一个特殊的经济全球化故事。2014年,被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抛弃的旧厂址上,来自中国的福耀集团开启了汽车玻璃工厂的生命,被通用抛弃的娴熟技工、资深人力资源师、机械工程硕士男……纷纷加盟,千余名新员工斗志昂扬。如今,
1964年1月27日,中国《人民日报》和法国《世界报》同时在头版刊登中法两国建交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三个月内任命大使。”  这则简短的建交公报仅有两句话,却被西方媒体称作“炸破冷战坚冰的外交核弹”。中国前驻法大使蔡方柏在回忆这段历史时,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解读:第一,中法曾是分属两个不同阵营的大国,它们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进行对话,打
1863年上海滩最早的煤气厂  150年前,上海还是个小城,户外照明极为稀少。六个闯荡上海滩的英国商人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他们中有人曾在发明煤气的英国威斯明斯特煤气公司工作。于是,这伙人联名向租界工部局写信,提出把英国的煤气引进上海,获得批准。  六人在英文报纸《航运与商业日报》上刊登了一则招股书,募集十万两白银,并于1865年在苏州河南岸建成了上海最早的煤气厂。20世纪初作为奢侈品的西方灶具  到
多年前,赵文越在指挥交通。  年轻人很难想象,这是上世纪90年代浦东南路路口的一个日常执勤画面——一个年轻小伙站在路口中央的三尺岗台上,配合信号灯变化,有规律地挥动手臂,指挥来往的客车、货车、公交车;时不时还拿起胸前的口哨,连续吹鸣,警示闯红灯的汽车人。  “那时的交通秩序比较混乱,路口只有单一的信号灯,人车矛盾也突出,疏解交通只能靠肉眼观察,人工调节。”有着26年警龄的交通民警赵文越回忆,当时他
八二还是八三年的冬天,腊八过了,“还缺春卷”,准备年夜饭的妈妈说。每年的年夜饭,春卷蛋饺馄饨,是江南非常重要的过年标志,怎么可以没有。全家都很兴奋,都在商量买什么买什么买什么。  兄弟两个,我和我弟弟,给家里跑腿,逛街,买零食,闯祸,都是一起的。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去买春卷皮。像我们小孩,我十岁,弟弟小我三岁,在80年代初,衡量自己是不是长大的方式,就是看你背得动多少分量。二十斤啊,五十斤啊,要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