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练好“六会”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bi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看。日本很多企业把“对信息的鉴别能力”作为选拔干部的首要条件,在大数据信息海洋的今天,这条标准更是被广泛认可。但招商人的精力有限,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在品质不好的项目上浪费时间,将会带来多方面的负面效应,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因此,要会看市场,会看企业,会看项目是否有“钱”途,比如“刃模具之乡”博望区将视线瞄向更高水准、更广市场,加快引进同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入驻,努力实现“土鳖穿上洋装”、“山寨版引来原版”的阶段性转变。还要会看团队。对那些急着要签约、对接待工作横竖挑剔、总是一个人来洽谈的,要慎重考虑,对真实性进行辨析。有些人侃侃而谈,但一看就不靠谱,纯属侃爷,甚至把“家谱”都搬出来了,其实自己什么都不是。而那些经常带着业务骨干、具体深度洽谈业务的团队比较让人放心。
  会钻。招商人员外出招商,首先是要备好课,这是根本。如供地、用水用电用气、税收政策、融资担保、人力资源、待遇保障、审批服务,要了然于胸;还要掌握周边地区的招商动态、土地价格及优惠政策,这样才能在谈判过程中更好地突出比较优势。钻研产业政策,既要掌握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也要掌握国家产业布局的顶层设计,还要掌握产业转移指导目录,从而更有效地对接,更好地知道招什么产业、引什么客商。
  会说。说话看似很平常,但要把话说到点子上,说得让人愿听、爱听而且乐于接受,却非一日之功。招商一线人员直接面对企业、面对项目、面对客商,要有足够的推销自己优势的本领。作为沟通最直接的方式——能说会道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要会说内行话、通俗话、客商应该知道和最想知道的话,这是对招商人员素质的基本要求。话不投机半句多,要知己知彼,多从投资者的角度换位思考,预先研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摸准来马鞍山投资者的“穴位”。
  会算。会算往往看起来简单,实际却是招商一线人员较难完整把握的一项技能。项目来了,到底对我用处何在,必须算好账。如市场变化可能会左右项目的投入产出,用地政策可能会导致项目的成本增加,人为失误等可能会影响项目的最终收益等,都要求招商人员提高自身会算的本领。会算体现在算得快,算得准,算得平,招商引资一方面是成就客商,一方面是谋求自身发展,因此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算”找准双方合作的契合点,寻求双方利益最大化的结合点。
  会谈。招商和找对象是一个道理,要双方都认可,不能一厢情愿,要讲究谈判技巧。针对不同对象有不同谈法。还要讲求不同场合、不同地点,因人而异,因时施策。招商引资实际上是人与人交往、交流不断深入的过程,也是感情不断增进的过程。因此,不急于一城一池得失,而是将与客商“谈感情”放在首位,变“我求人”为“人想我”。还要谈机会,使客商切实感觉到牵手马鞍山“不是切既有蛋糕,而是做大蛋糕”,将会好上加好。
  会盯。“行百里者半九十”,项目最终成功,跟“盯”息息相关。招商成功就“盯”对决策有影响的关键人物,“盯”上下游产业链中的企业,“盯”不容易突破的领域,“撞到南墙都不回头”。要“盯”住关键节点,对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及时作出研判,“24小时不打烊”。马鞍山市台办在与一位客商谈判中,当了解到客商突然要改变投资意向后,当晚就找到远在外地的客商积极争取,使客商坚定了在马鞍山投资的信念。项目落地后,做到贴心真心热心服务,让客商感到选择马鞍山是慧眼识珠、物超所值,形成“想搬都搬不走”的优势。
  (作者系马鞍山市副市长)
其他文献
身处职场,我们都不可避免地接受并释放着职场能量,努力汲取职场正能量,对负面的职场能量说“No”,职场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相信很多职场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自己实际上并没有对单位或同事有特别强烈的不满,但在工作中却总是感觉到莫名的烦躁和沮丧,以至于无法身心愉悦地进行工作。  究其罪魁祸首,通常是抱怨、懒惰、自卑、攀比等消极情绪在作祟,我们不妨将其统称为职场负能量。负能量像病毒一样蔓延,一不留神就会传
驱动柏林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创意服务型产业。柏林市政府内没有文化局,所有与文化和创新相关的政策由第一市长沃维莱特亲自负责。当欧洲深陷金融危机的泥潭时,德国经济却一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农发行以服务“三农”为己任,认真践行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从支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到确保粮食收购资金供应,从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再到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必不可少的基础装备,其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工科类高校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该文结合工业机器人应用实践教学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