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宇非凡的帕特农神庙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13499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希腊首都雅典卫城的最高点,矗立着一座长方形建筑物,这就是为供奉雅典守护神雅典娜而专门修建的、被公认为希腊古典时期最宏伟建筑的帕特农神庙。除非仔细研究,否则你很难相信:帕特农神庙的线条没有绝对的直线、绝对的水平和绝对的垂直。这是为什么?
  
  古希腊的历史见证
  
  帕特农神庙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447年,为了供奉雅典城邦的守护神雅典娜,希腊人在希腊首都雅典卫城的最高点建成了这座宏伟的神庙。帕特农神庙之名取自雅典娜的别号Parthenon,意为“贞女”。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人能确切知道神庙最初的建筑构造,唯一能够肯定的是,公元前480年,希腊诸城邦遭到波斯军队的大举进攻,波斯人不仅将整个雅典城洗劫一空,而且还将卫城摧毁殆尽。为了抵御波斯人的野蛮入侵,100多个希腊小城邦联合起来,结成了军事联盟。联盟的成员国纷纷捐出钱和战船,交给联军首领伯里克利统一支配。最终,波斯人被赶出希腊,希腊进入全盛时期,也即所谓的“黄金时代”。
  公元前447年,在民主领袖伯里克利的倡导之下,全体希腊男性公民投票表决,一致同意在雅典卫城最高点修建帕特农神庙,供奉雅典娜。工人们大约花费了8年时间,最终完成了神庙的主体工程。
  这座建筑从基石到庙顶,完全由大理石建造而成。根据古人的描述,神庙中最大的一座雕像是雅典娜巨像,南北两面墙上各镶入20个比真人略大的大理石雕像,作为雅典娜巨像的陪衬。在神庙中还立有92块浮雕,以神话传说中希腊人与异族斗争并取得胜利的内容为题材,展现战争厮杀场景。雅典娜巨像高达12米,由黄金和象牙镶嵌而成,巨像的肌肤为象牙,衣冠、武器则贴以黄金。雅典娜手握权柄,似乎在向世人昭示:雅典掌控着整个希腊的军事指挥权。通常此类贵重雕像都是小型的,而雅典人则把它制作成了庞然大物,仅黄金就用去约40塔伦特(古希腊重量及货币单位,1塔伦特大约等于26.3千克),当时希腊城邦的强大与富裕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公元6世纪,信奉基督教的拜占庭人攻陷希腊。拜占庭统治者随即颁布一系列法令,废止他们眼中的“异教徒信仰”,供奉雅典娜的帕特农神庙因此被改建为基督教堂。拜占庭统治者强行封闭了位于建筑物东面的主入口,并按照基督徒的习惯在建筑物的西面开凿新的入口通道。早在公元3世纪时,帕特农神庙曾遭遇一场大火,雅典娜巨像被移走,从此不知下落。在修复过程中,拜占庭统治者在雅典娜巨像原来的基座上建起一座讲道坛。至此,帕特农神庙被彻底改造成基督教堂,圣母玛利亚取代贞女雅典娜,成为雅典城新一任的守护神。
  1458年,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侵占雅典。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又将基督教堂变身为清真寺。值得庆幸的是,与拜占庭统治者不同,奥斯曼统治者没有再对神庙建筑进行大幅改造,甚至还保留了大量与基督教有关的壁画和圣母玛利亚的雕像。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包容的态度,在神庙内壁由伊斯兰教徒所描绘的《末日审判》中,人物造型异常丰富,当中不仅有穆斯林教徒,还有异教徒和基督徒。时至今日,这些壁画的残迹仍然依稀可见。
  
  在随后的一个多世纪中,为了击退土耳其人,信奉基督教的欧洲人结成了神圣联盟。1687年,作为神圣联盟成员的威尼斯军队攻入雅典城,给雅典城带来了又一场浩劫。土耳其人以为,威尼斯军队会保护与基督教相关的历史遗迹,神庙应该是安全的,因此他们把神庙用作军火库和妇女儿童庇护所。然而,事情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威尼斯军队毫不犹豫地架起加农炮对神庙进行密集炮轰,仅建筑物的正西面就至少被700枚炮弹击中。土耳其人储存在神庙中的火药被点燃,猛烈的爆炸导致神庙内部严重损毁。
  又过了一个多世纪,饱经磨难的帕特农神庙再次成为强盗和劫掠者的天堂。在众多的强盗中,最声名狼藉的恐怕要数托马斯·布鲁斯,英国埃尔金伯爵7世。1801~1812年间,他雇用工匠,把当时神庙中所有剩余的雕像和表现雅典娜功勋的巨型大理石浮雕全部劫走。这些稀世珍宝,有的在锯凿过程中破碎损毁,有的因船难而沉入海底。这种劫掠行径令所有现代文物保护者无不愤怒扼腕。
  进入19世纪20年代,雅典卫城再次成为战场。希腊人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吹响了摆脱奥斯曼帝国掌控的号角。据考古学家考证,土耳其士兵至少从帕特农神庙搬动了520块大理石石块用于修筑防御工事。他们用子弹击穿连接石块的铅缝,使神庙遭受了又一次浩劫。1829年,希腊人最终赢得了独立。当时,巴伐利亚士兵进入雅典,将驻守在卫城的土耳其残余部队驱逐出境。随后,他们短暂驻扎在当时的帕特农清真寺。曾经的帕特农神庙,又一度充当了军营角色。
  
  漫长的修复工程
  
  古希腊人仅花费八九年时间就建成了帕特农神庙。然而,当代希腊建筑学家马洛尼斯·柯瑞斯和他所率领的工程小组却花费了30多年时间和约9亿美元对神庙进行修补和复原。这项工程从1975年开始,据粗略估计,至少要到2020年才能全部完工。为什么修复需要耗费如此长的时间、如此多的资金以及如此大的精力呢?原因之一竟然是19世纪末所进行的一次破坏性“修复”。
  19世纪90年代,在希腊政府的资助下,建筑学家尼古纳斯·班纳洛斯曾组织人员对帕特农神庙进行局部修复。不幸的是,从现代文物保护的角度来看,班纳洛斯所主持的修复工程实际上对神庙建筑造成了进一步的破坏。首先,他把一些曾被挪动过的支柱和石块归置到了错误的地点;其次,他在重新堆砌大理石石块时,错误地使用了易锈蚀的铁液,而没有遵循古希腊人灌铅的传统。结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铁逐渐被锈蚀,而明显的热胀冷缩更使许多原本受损的建筑材料出现了更多裂缝,造成了无可挽回的破坏。
  1975年,马洛尼斯·柯瑞斯领导的修复工程队开始了对帕特农神庙及其周边建筑的全面修复工作。这是一项巨大而繁复的工程。首先,要将散落在卫城周遭的所有大理石残块进行数据统计和编码;其次,要从中筛选出可修复的建筑材料并放回原位;再次,要从专门的采石场运送新的大理石石块,以取代那些无法再使用的原有材料;最后,要在大理石石块间灌注热涨率低且不易被腐蚀的钛金属液,完成建筑材料的连接。此外,还要把神庙中残存的浮雕文物全部转移到卫城博物馆妥善保管。考虑到帕特农神庙的特殊历史,工程组还会保留帕特农神庙的部分残垣断壁,以真实呈现它从神庙到基督教堂再到清真寺的沧桑历史。
  整个工程好比一幅巨大的立体拼图,共有约70000个组件,总重量达到10万吨。为了确保还原神庙原貌,同时局部保留下具有明显历史痕迹的废墟,工程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以下步骤施工:
  修复第一步:矫正先前的失误。为了纠正班纳洛斯对神庙造成的破坏,本次修复工作的首要任务是逐个拆分大理石石块,以便对神庙 的原始建筑材料进行精密修复。
  修复第二步:原始建材重新归位。为了尽可能地忠实于原建筑,工程人员要将仍可继续使用的大理石石块筛选出来,进行编号并记录最初所处的位置。这项工作说起来不复杂,但实际操作起来颇有难度。仅神庙的残余部分就包含了数以万计的大理石石块,更不用说散落在卫城周边的。此外,还有部分缺失的石块需要重新制作。
  修复第三步:神庙遗址的数据录入。为了确保石块各归其位,工程人员创建了一个专用计算机数据库,用于存储相关数据,比如石块的高度、宽度、平面斜度、受腐蚀情况、裂缝情况、是否有瑕疵,甚至是否有涂鸦等。工程人员希望借助计算机确定每一块石块在原建筑中的精确位置。
  修复第四步:采集加工替补石块。工程人员经过考证,已经找到了古代雅典人采集神庙建材的采石场。这座古老的采石场距离雅典卫城约20千米,工程人员将从这里选购优质石材,用以替补神庙缺失的部分。
  
  精微的建筑艺术
  
  在历经2500多年天灾人祸的摧残之后,帕特农神庙眼下仅存一座石柱林立的外壳。即使这样,今天的我们依然能透过这些矗立在荒凉的大理石废墟之上的一根根石柱,一窥古代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从外貌看,帕特农神庙气宇非凡,光彩照人,细部加工精细无比。但仔细研究后,你会发现:在这座如此庄严肃穆的神殿中,竟然找不到绝对的直线。这是为什么?事实上,这是因为当时的设计者和工匠巧妙地对神庙建筑进行了精微的“视觉矫正”。经验告诉我们,一条延伸很长的直线在视觉上会给人一种略微弯曲的错觉。如果对直线略作调整,使其中央比两端略高,这样就可以使直线看起来更接近直线,而且还可以避免纯粹直线带来的生硬和呆板。这就叫“视觉矫正”。古希腊人正是巧妙地运用了“视觉矫正”概念,采用让本来是直线的部分略为弯曲或内倾的设计,赋予了神庙非凡的气势。
  在专家眼里,帕特农神庙设计中的,“视觉矫正”被发挥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比如,神庙四边基石的直线被略作矫正,中央比两端略高,看上去很接近直线。又比如,在柱子的排列上,并非采取全部垂直并列,在东西两面的各8根柱子中,除中间的两根垂直于地面外,其余的都向中央略微倾斜。相应地,檐部也作了细微调整。这种精微的矫正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
  这座屹立在卫城最高点的宏伟建筑物仅占地面积就超过2137平方米。那么,修建神庙的大理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早在帕特农神庙修建之前,希腊人已经把大理石用作建材,这些大理石大都是从爱琴海周边岛屿的采石场运来的。考古学家曾在位于爱琴海南部的纳克索斯岛上发现了一座古老的神庙。这座专门供奉得墨忒耳(即掌农业、结婚、丰饶之女神)的神庙大约比帕特农神庙早建100多年。
  尽管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非常富庶,但从周边岛屿运回大理石建材,其造价仍显得过于昂贵。幸运的是,雅典人在距离卫城约20千米之外的蓬特尼康发现了丰富的大理石资源。蓬特尼康采石场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大理石蕴藏量。据估算,采石场工人为建造神庙采集了10多吨大理石。仅建材一项就耗费银币约400塔伦特,这笔钱在当时至少可以建造400艘全副装备的战舰,开销之大由此可见一斑。神庙建造的另一大笔开销被用在了大理石精加工方面。
  通过比对残留在大理石上的凿痕,研究者估计,为修建神庙,大约有200名来自希腊诸岛的石匠被征募到雅典卫城。令人吃惊的是,尽管这些石匠各自家乡所采用的量度标准不统一,但经过他们加工后的石块,其误差竟不大于一根头发丝。他们是如何把握加工精度的呢?
  研究者在距离雅典不远的萨那米斯岛上找到了答案。在一处教堂的内墙上,保留着一件石制雕刻品,被称为萨那米斯石。萨那米斯石上记录了希腊当时几种主要的测量标准的转化表,包括多利安制、爱奥尼亚制和标准制。按照多利安制,1英尺大约相当于327毫米;而按照标准制,1英尺大约相当于307毫米。工匠们须经过一定的测量转换,才能解决加工精度的问题。
  事实上,萨那米斯石不仅揭示了有关测量的秘密,还反映了古希腊人对审美的一种追求,即“黄金分割比例”(1:1.6或4:9)。据说,古希腊人通过观察发现,人的两臂左右完全伸展的长度与身高之间有一个固定的比例,而头顶到肚脐的距离与头顶到脚的距离之间的比例也是固定的,都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古希腊人认为,所有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的物体看上去都显得格外完美,人体如此,建筑物也是如此。帕特农神庙正门的高度与宽度的比例为19:31,很接近“黄金分割比例”。此外,神庙在许多方面也都遵循这一比例,比如神庙主体建筑的宽度与长度的比例,立柱之间的间距与它们到中心点的距离的比例都符合“黄金分割比例”。
  
  古希腊人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最终成就了几近完美的帕特农神庙。而对现代人而言,帕特农神庙的启示可能更多地体现在:人的能力究竟能发挥到怎样的极致。
  
  相关链接
  
  
其他文献
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考古学年代
很多人对预算尤为重视,因为稍不留神,兜里的钱就哗哗地流出去了。可是你知道吗?除了预算,还有一样东西对装修费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却常被人视而不见。它就是结算。 Many pe
本文对元代青花瓷器的研究,是依据对国内外博物馆馆藏品与传世品、出土文物的观察,结合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借鉴学者研究心得,对元青花瓷兴起的原因及其性质用途进行了初步的
塞伊玛一图尔宾诺遗存(Seima-Turbino)是欧亚草原青铜时代考古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从最早1912年塞伊玛墓地的发掘至今,很多学者对该类型遗存都提出过自己的见解。然而由于早先
自2005年开始,我们在成都平原展开区域系统考古调查,调查目的在于研究这一地区的史前聚落模式,进而了解该地区在公元前第二千纪的长时段的文化变迁和社会复杂化进程。本文叙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越来越突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而要真正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
“动感,庄严”是体育场的立意。建筑在立面上取意为蓄势待发的雏鹰正做好准备飞向浩瀚的天空,寓意双桥工业园区的辉煌。中间的X形钢架充满力量感,欲向世人证明自己所具有的魄
TM锚固体系是我国铁路系统首家研制开发锚固1860MPa级低松驰钢绞线的预应力锚固体系,本文介绍了它的基本性能与系列锚具的组合应用。 The TM anchor system is the first prestressed
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是现存时代最早的转轮藏。该转轮藏不仅可以作为我们深入了解《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的标本,而且对我们认识当时的大木营造技术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
2011年3月15日,斯米克全新高端品牌——“斯米克·巴洛克”在上海宜山路欧雅广场斯米克旗舰中心隆重推出。以跨越时空、荟萃华丽古典与现代简约的新空间美学主义,精心挑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