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微课的运用策略分析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ouy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课主要以短视频为信息呈现形式,将丰富的教学内容通过视频形式体现,全面提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形成知识探索的兴趣。通常微课视频时长在10分钟之内,将所有课程重点内容浓缩体现到视频中,具有更高的专业性,因此也受到当前初中各学科教师和学生的充分认可。为了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掌握能力,在开展生物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科学地进行教学研究,从而全面提高微课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微课;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一、微课的特征
  (一)主题明显,专业性强
  微课内容的设置目标更明确,因此在选取内容素材时便更有针对性,能够充分突出教学的难点与核心,所有教学设计均以重点知识为主线进行设计。教师只需结合课程内容涉及的理论开展教学,便可促使学生准确把握学习内容,同时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微课将以往教学课堂时间传输的信息浓缩在微视频当中,这便让学生能够获得主题突出、内容明确的学习内容。
  (二)言简意赅,易于传播
  微课的突出特征为时长短,通过对当前使用的微课效果进行分析可知,微课通常的时间设置为10-15分钟,这与学生的持续注意力时长基本相符。即微课视频内容可合理容纳教学重点知识,并迎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此外微课形式便于学生进行下载和上传操作,师生间可多次进行微课内容的传输共享。
  (三)资源容量空间占用较小
  一个微课视频的占用空间一般为几十兆,即便学生对其进行下载,也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尤其在当前的网络时代,学生可选择在线渠道观看视频,更提升了便捷性。此外微课视频由师生共同参与,这便提升了师生互动的频率。师生可通过线上渠道进行交流互动,大幅节省了学习的时间。
  二、初中生物微课设计思路
  (一)准备阶段
  在设计微课阶段,教师需从下述方面做好准备:准确分析和把握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的难点与核心开展内容的设计,保证微课内容具有更高的探究性,便需顺利实施生物学科的教学活动。
  (二)设计阶段
  教师在设计微课时,需充分预见课堂教学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并将普遍问题在微课教学内容中明确列出,以此为基础设计微课内容。如在设计《植株的生长》微课内容时,便可在学生已经掌握植物各部分名称和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微课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生长期间顶芽和侧芽等关系,从而辅助学生准确把握知识的核心内容。
  (三)微课制作
  完成微课内容的设计环节后,便可进入到后续的制作阶段。此时,教师需结合具体的微课内容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处理,并完成微课的录制工作。具体录制期间,教师需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实施,视频长度可控制在5-10分钟左右。
  (四)应用阶段
  在实施学科教学活动期间,教师需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组织应用微课内容。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集体观看。在此期间,学生会在微课的引导下更有针对性地了解学习重点内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记录自己的疑问。此后教师便可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并通过小组形式进行广泛的研讨,最终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案。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微课的运用
  (一)利用微课完成课前预习
  初中生面临的学习压力远高于小学生,其课业压力也更大。因此多数学生难以将大量的时间应用到生物学科的知识学习中。但为保证学生的学科学习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学科教师需在教学期间有效发挥自身的启发和引领功能,使学生明确掌握预习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此外对于部分理解难度较高的概念性知识,如果在课堂上进行讲解需花费更多的
  时间,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往往在此方面难以深化实施教学活动。对此教师便可通过微课形式,让学生利用预习时间提前掌握该部分知识内容,这样不但会适当减轻学生的课堂学习压力,同时还可提升教学服务的功能与价值,避免学生对学科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保证学生能够以持续的热情参与到学科学习活动中。
  (二)利用微课开展生物实验
  生物教学以实验教学为基础,在具体规划教学活动时,教师也需更重视实验教学的规划设置,通过实验渠道全面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及观察等多方面的能力。但在实际开展的教学活动中,多数实验活动由于时间和环境等方面的限制,加上学生人数偏多,难以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微课形式便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适当的微课内容能够辅助师生打破实验教学的各类限制,教师可通过微课将整个实验过程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但能够大幅降低实验教学活动的时间消耗,同时还可辅助学生以更高的效率掌握实验学习内容。
  (三)利用微课突破重点难点
  教师在对教学重难点知识进行教学时,通常会围绕某知识点规划教学活动,但精彩部分的时间较短,且学生的注意力时长通常在5-8分钟。如果教师不能在此时间段内完成教学重点内容的讲授,则学生难以体验到教学活动的乐趣,注意力集中度不足,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微课则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微课形式更生动,时间也较短,教师可将教学内容的精髓融入微课内容中,形成更生动的展示形式,学生能够直接获得学习的重点内容,同时可依据自身的学习习惯和需求灵活运用微课,更能够体现出学习获得的个性与自主性特征。
  如实施《生物的遗传》部分内容的教学时,该部分内容较多,需要四个课时才能整体完成。且学习内容的理解难度较高,因此教师通过有限的时间传输知识信息便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在设计微课内容时,便可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和普遍存在的认知障碍作为着手点,通过浅显的方式讲解理解难度较高的问题。教师可列举生活中较常见的单双眼皮的例子让学生对遗传产生探索的兴趣,此后引导学生制作遗传图示,边讲解边记录相应的知识信息。这样便可明显提升教学的效率,解决传统教学活动存在的弊端。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开展微课教学实践,加强了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作为新时期生物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科学地进行微课教学方法运用与实践,从而全面提高微课教学质量,希望通过以上阐述,能进一步提高微课教学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苏天林.微课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0):52.
  [2]肖丽针.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9(82):141-142.
  [3]胡学英.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及应用策略[J].甘肃教育,2019(19):89.
其他文献
张口受限是颌面外科疾病的主要体征之一,复位后张口度训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咀嚼肌功能.传统的方法是患者自己练习张口,或将筷子用布包裹后放于上下牙齿,向上撬使口张开,动作粗暴,用力不当还可撮伤腭部或口腔黏膜,甚至造成掉齿的危险。
期刊
介绍采用完全电视胸腔镜技术进行右心房黏液瘤摘除术的术中护理要点及体会.提示配合护士需要熟悉和能够使用所涉及的各种仪器及特殊器械,术前充分准备,术中默契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摘要: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重点考察的五种能力之一,极值问题涉及的范围广,考察频繁,教学中应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从数学角度对求解物理极值问题做些说明。  关键词:物理极值问题,数学知识,二次函数,三角函数,基本不等式,图解法,几何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二次函数求极值  例1、如图所示,小球B在A的正下方两球相距h,将A球以速率v1沿水平向右抛出,同时将小球B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社会发展及环境的变化,人们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体现在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保证,权利、义务被重视和必要的护理信息提供[1].我院自1998年以来在内科试行康复护理计划的公斤并请患者进行参与,旨在提高康复护理质量和护士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我院各科抢救室常规配备的急救车,车内配备了31种急救药品共113支7瓶.急救车内药品、物品要求完好率达100%,随时处于应急使用状态.急救药品的质量保证及护理人员对药品知识掌握情况直接影响抢救效果.急救用药琐碎、繁杂且责任重大,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合理的管理好急救药品,从而确保病人的用药安全有效[1].我院对急救药品的管理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常需要给一些行直肠造瘘术后的患者灌肠.由于造瘘口无括约肌,灌肠过程中和灌肠后液体会自行从造瘘口流出,灌肠后排泄时间较长,其造瘘口又位于腹部,易污染造瘘口周围皮肤.我科在普通灌肠的基础上再利用虹吸原理,将肠道彻底清洗干净的同时,减少了灌肠后带来的不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特介绍如下。
期刊
目的 调查深圳市社区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探讨其背景资料与遵医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以整群抽样方式对深圳市社区288名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288名患者遵医行为中以药物治疗、饮食治疗执行最好;自我监测及足部护理执行最差;运动治疗、定期复查、低血糖处理居中.饮食治疗依从性女性较男性执行好,与家人或朋友同住患者比独居患者执行好;年龄越大,患者的运动治疗、定期复杳执行越好.结论 糖
目的 为临床选择简单、方便、合适的干手方法 提供依据.方法 将64名临床护士随机分为毛巾干手组(A组)和纸巾干手组(B组)各32名.毛巾干手组于灭菌毛巾挂上时和2 h后分别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后采样,再用灭菌毛巾干手后采样;纸巾干手组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后采样,再用一次性纸巾干手后采样.对样本菌落进行检测和判定;同时对两种干手方法 进行成本计算.结果 洗手后、干手后细菌菌落数合格率比较,A组洗手后84.4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er 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导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PICC可以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其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艾滋病(AIDS)患者常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营养状况极差,需要长时间静脉输液治疗和应用
目的 探讨高频电刀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防护措施.方法 对2004年1月-2006年12月25 200例使用高频电刀过程出现安全意外的病例与2007年1月-2009年4月22 800例使用高频电刀治疗的患者安全意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制定使用高频电刀防护措施后无安全意外出现.结论 高频电刀是一种高频大功率电器设备,故其安全性要求极为严格,若使用不当就存在安全隐患.故要求手术室护士具有高度责任感,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