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刍探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tsai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有效、高效。其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可辅助学生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体运用策略有:简化历史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强化历史复习效果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维导图;联系;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3-0098-02
  目前的高中历史课程是以模块专题式和中外历史合编的形式构建的内容体系。每一个模块和专题都独立成体系,同一模块内的专题的教学目标相近,并有一定的内在逻辑联系。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以时间为序的历史知识体系,熟悉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规律及重大历史事件,并能在具体学习中联想历史事件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相关事件,全方位、多角度认识和思考历史问题。而这些学习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辅助学生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
   一、思维导图的含义及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思维导图,又被稱为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有效,同时又很高效。其运用图文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或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思维活动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可清晰呈现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找到历史事件背后的脉络,便于理解、记忆。同时,学生还可通过思维导图搭建的知识框架,把零散的历史事件整合到一起,形成清晰的历史线索,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框架体系。
   二、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割裂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而是将其割裂成一个一个的“孤岛”。历史是连续的、不可割裂的,历史事件看似孤立,其背后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切不可固化思维。
   2.教学方法单一
   历史事件之间是有联系的。历史教师要做的,就是理清历史这棵大树的主干,找到主干和枝叶之间的联系,并把这种联系传授给学生。而传统照本宣科式的课堂呈现,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无助于学生理清历史的脉络。历史教师可像侦探一样,带领学生从层层迷雾中找到历史的本质。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具备一定的学科素养,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并辅助他们进行学习。
   3.学生的历史学习状态不佳
   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精彩,因此,绝大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部分学生只停留在考试过关就行的状态。另外,高中历史知识难度偏大,并侧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有的学生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同时,部分学生的文言文基础比较弱,在阅读史料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困难,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通过图形传达信息,是思维导图的一大核心优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将重点知识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然后围绕这个核心层层展开,形成图文并茂的记忆模块,辅助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
   1.简化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是借助箭头、关键词等给学生构建一个知识网络图,将复杂的历史知识变得清晰、有条理,让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知识网络图,将历史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就会全面、整体把握历史知识。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主。这种教学方法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历史学习效果不佳。基于此,教师可在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线条,将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以“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以“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为关键词,进一步进行拓展和延伸,最终将所有的知识点都串联在思维导图中。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会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巧用思维导图,强化历史复习效果
   课后复习是历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有效的历史复习不仅可以延伸知识,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可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高中历史复习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学生面临的复习任务比较重,难度也比较大。因此,教师可充分借助思维导图,以各个章节中心内容为关键点,将各个层级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网状的知识结构图,以此提升学生的历史复习效果。以“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单元复习教学为例,教师可将“早期政治制度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之后,对“早期政治制度”进行延伸和拓展,构建出三个次级知识点,分别为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行延伸和拓展,构建出“中央集权、选官制度、君主专制”三个次级知识点。接着,又以次级知识点为中心,再次进行拓展和延伸,依此类推最终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网络。这样就可以显著提升历史复习效果。
   3.利用思维导图,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历史知识点之间存在极强的联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抓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才能将复杂的历史知识进行有序的衔接和组合,最终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了解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等,全面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就可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以箭头等图形,将新航路的发现、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等有机整合到一起,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4.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1)培养学生形成历史时空观念。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学生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实有准确的理解。因此,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观察、分析历史事物。例如,在教学经济史时,可将经济规律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围绕经济规律给学生讲解历史事件。
   (2)培养学生运用史料的能力。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因此,学生要形成对历史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在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寻找相关史料,并加以甄别,最终形成思维导图,以此丰富学生的历史思维,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
   (3)让学生进行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四、结语
   目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教学目标割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历史学习状态不佳等情况。基于此,教师可根据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以及教学现状,在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简化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历史复习效果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许宜谈.结合思维导图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J].高考,2020(11).
  [2]邵茜.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21).
  [3]夏青.高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全阅读打破了原有的阅读模式,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想要贯彻全阅读理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就要构建全阅读校园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就要深化全阅读理念,丰富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式,家长就要配合教师工作,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关键词:语文教学;全阅读;阅读能力;阅读习惯;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3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活动正由“说”向“写”靠拢。培养学生写的兴趣,提升其写的质量,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问题。教师应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积累意识,导入写作材料,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强化英语表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积极开展评价,优化写作教学活动。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优化策略;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对接生活,让学生将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和事件用英语准确地表达出来,能使学生学会用更加精确的英语单词和句型描绘生活。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让学生关注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体验生活,寻找写作灵感,感悟生活,倾吐写作心声,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英语教学;写作;生活;写作素材;写作水平;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33.41
摘 要:第二外语在高校都是作为外语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来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第二外语听、说、读、写和译等综合语言能力。文章分析二外德语主流教材“新编大学德语”,并结合二外德语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新编大学德语”,如何在二外德语课堂上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进而提高二外德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二外德语;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作为肩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政课教师,上好初中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不仅十分必要,也是大势所趋。文章分析初中生职业规划意识的现状,指出思政课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对策:摆正观念,立足长远;立足教材,用好教材;以生为本,投其所好;与时俱进,探索新生;活动体验,实践感知。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职业生涯规划;个人素养;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部分学生阅读能力弱,理解英语文本有障碍,就是因为词汇量不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同类记忆法、规律构词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等多种词汇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翻转课堂,让学生找到学习词汇的好方法,丰富词汇积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阅读能力;基础;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间有着极强的关联性,二者有效结合实现兼容并蓄,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还能满足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更能促进学生道德共识、情感共识的形成并向着社会共识推进,其影响是积极的、深远的。文章主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探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质量;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高职电子电工专业和机电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讓部分学生感觉晦涩难懂。因此,改革传统的单片机教学方法,探索新型有效、学生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十分必要。文章探究创新单片机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专业兴趣的策略,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单片机;教学方法;专业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
摘 要:中职数学课程是中职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发展性、应用性和职业性等特点。在具体教学中,中职院校可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将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协同发展。文章分析中职数学教学现状,探究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中职数学;专业课程;学习需求;校本教材;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