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阅读打破了原有的阅读模式,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想要贯彻全阅读理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就要构建全阅读校园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就要深化全阅读理念,丰富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式,家长就要配合教师工作,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关键词:语文教学;全阅读;阅读能力;阅读习惯;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3-0068-02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能够开拓视野,增长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水平。全阅读就是从学科层面转向教育层面的阅读,将单一的语文学科的阅读拓展到全科方面的阅读,这符合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要求,能够为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开展全阅读训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本文从全阅读理念的角度出发,探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措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全阅读理念的解读
全阅读即终身阅读、全时阅读、全科阅读、全员阅读。全阅读立足全程设计、全科覆盖、全员参与、全面体验,通过环境资源建设、内容优化、阵地拓展、学程创新等整体联动,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阅读育人活动,实现学科与阅读、生活与阅读、世界与阅读的融通,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成长经历,丰盈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简单从字面理解,“全”字就可以表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阅读的数量要多,而且阅读的种类要全,阅读的过程应是持续不断、伴随终身的。全阅读不仅仅是认识世界的手段,更是认识世界的方式及目的。全阅读提倡终身阅读,这就要求人们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由于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帮助人们提升自身的阅读境界。全阅读还要求人们提升阅读的生命内涵,即通过阅读提升自身价值。也就是说,全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全阅读不仅是语言学科独有的教学任务,而且是所有学科的共同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各学科教师联动,使学生能顺利开展全员、全科、全时的全阅读。
二、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习惯不好,没有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经常进行课外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僻字时,只有少数学生会选择利用工具书,其余学生则选择忽略。部分学生在阅读中没有摘抄好词佳句的习惯,也不会根据阅读材料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部分教师也没有重视阅读的重要性,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2.阅读时间短,阅读目的性不强
一些学生的阅读仅限于语文阅读课上的阅读,并且缺乏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只有部分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调查可知,学生家长也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很少有家长带孩子去图书馆阅读。由此可知,学生阅读时间短,很少在其他场所进行阅读,阅读目的性差,难以满足全阅读的要求。
3.阅读工具受限,教学模式落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更新,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智能手机、计算机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丰富的阅读内容。但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仍然要求学生进行纸质阅读,怕学生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忽略了互联网能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阅读内容。在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利用新媒体等信息技术辅助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阅读兴趣低下。
三、 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措施
1.构建全阅读校园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最重要的场所,学校应当深化全阅读理念,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构建全阅读校园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可在校门口、图书馆、走廊等地方张贴“今天的你读书了吗”“今天的你行万里路了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激励学生阅读的标语。各班级可设立读书角,为班级小书架命名,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学校还可建立一些具有文化气息的小景点,如“洗砚池”“三味书屋”“百草园”“落霞池”“木兰园”等。对于这些景点名称的由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还可以在各个角落设立读书吧,让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此进行短时间的阅读。读书吧的书籍主要以短篇故事为主,如寓言故事、科学小知识等,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习到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受到环境的熏陶,而且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深化全阅读理念,丰富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式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主要从认读、阅读、理解几个方面出发。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认读能力是指学生能准确、迅速辨认语言文字,并理解文字表面意义的能力,即认词、读词和识词的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平时多积累生字词,并将这些生字词记录下来,经常温习。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开展全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加强对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视度,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提升文化修养。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有阅读价值的课外读物,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再次,教师要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将课上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教师可在课上留一些疑问让学生在课下查找和讨论,在下一节课进行阐述,帮助学生延伸所学内容,形成自身的理解,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3.家长要配合教师工作,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全阅读理念中,亲子阅读对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有重要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良好閱读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家长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家庭中,阅读是较为随意的,内容也更加多样化,更能够体现亲情,孩子比较喜欢。因此,家长应该通过自身的阅读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更新教育理念,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利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进行亲子共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 结语
总之,全阅读以阅读是学生生命存在的重要方式为理念,以良好阅读行为习惯的养成为重点,让阅读从单学科走向全学科、从被动走向自觉、从教育手段走向教育目的、从学科学习走向健全的人格塑造。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推进全阅读模式的广泛应用,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也应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监督孩子阅读,与孩子进行阅读内容的交流,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丽芬,郭瑞伟.铺展“全阅读”课程 让阅读融入生命——济南市长清区实验小学全阅读课程研究简介[J].现代教育,2017(10).
[2]江苏省泗阳双语实验学校
关键词:语文教学;全阅读;阅读能力;阅读习惯;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3-0068-02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能够开拓视野,增长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水平。全阅读就是从学科层面转向教育层面的阅读,将单一的语文学科的阅读拓展到全科方面的阅读,这符合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要求,能够为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开展全阅读训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本文从全阅读理念的角度出发,探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措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全阅读理念的解读
全阅读即终身阅读、全时阅读、全科阅读、全员阅读。全阅读立足全程设计、全科覆盖、全员参与、全面体验,通过环境资源建设、内容优化、阵地拓展、学程创新等整体联动,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阅读育人活动,实现学科与阅读、生活与阅读、世界与阅读的融通,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成长经历,丰盈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简单从字面理解,“全”字就可以表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阅读的数量要多,而且阅读的种类要全,阅读的过程应是持续不断、伴随终身的。全阅读不仅仅是认识世界的手段,更是认识世界的方式及目的。全阅读提倡终身阅读,这就要求人们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由于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帮助人们提升自身的阅读境界。全阅读还要求人们提升阅读的生命内涵,即通过阅读提升自身价值。也就是说,全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全阅读不仅是语言学科独有的教学任务,而且是所有学科的共同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各学科教师联动,使学生能顺利开展全员、全科、全时的全阅读。
二、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习惯不好,没有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经常进行课外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僻字时,只有少数学生会选择利用工具书,其余学生则选择忽略。部分学生在阅读中没有摘抄好词佳句的习惯,也不会根据阅读材料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部分教师也没有重视阅读的重要性,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2.阅读时间短,阅读目的性不强
一些学生的阅读仅限于语文阅读课上的阅读,并且缺乏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只有部分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调查可知,学生家长也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很少有家长带孩子去图书馆阅读。由此可知,学生阅读时间短,很少在其他场所进行阅读,阅读目的性差,难以满足全阅读的要求。
3.阅读工具受限,教学模式落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更新,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智能手机、计算机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丰富的阅读内容。但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仍然要求学生进行纸质阅读,怕学生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忽略了互联网能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阅读内容。在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利用新媒体等信息技术辅助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阅读兴趣低下。
三、 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措施
1.构建全阅读校园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最重要的场所,学校应当深化全阅读理念,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构建全阅读校园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可在校门口、图书馆、走廊等地方张贴“今天的你读书了吗”“今天的你行万里路了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激励学生阅读的标语。各班级可设立读书角,为班级小书架命名,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学校还可建立一些具有文化气息的小景点,如“洗砚池”“三味书屋”“百草园”“落霞池”“木兰园”等。对于这些景点名称的由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还可以在各个角落设立读书吧,让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此进行短时间的阅读。读书吧的书籍主要以短篇故事为主,如寓言故事、科学小知识等,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习到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受到环境的熏陶,而且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深化全阅读理念,丰富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式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主要从认读、阅读、理解几个方面出发。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认读能力是指学生能准确、迅速辨认语言文字,并理解文字表面意义的能力,即认词、读词和识词的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平时多积累生字词,并将这些生字词记录下来,经常温习。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开展全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加强对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视度,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提升文化修养。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有阅读价值的课外读物,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再次,教师要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将课上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教师可在课上留一些疑问让学生在课下查找和讨论,在下一节课进行阐述,帮助学生延伸所学内容,形成自身的理解,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3.家长要配合教师工作,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全阅读理念中,亲子阅读对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有重要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良好閱读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家长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家庭中,阅读是较为随意的,内容也更加多样化,更能够体现亲情,孩子比较喜欢。因此,家长应该通过自身的阅读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更新教育理念,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利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进行亲子共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 结语
总之,全阅读以阅读是学生生命存在的重要方式为理念,以良好阅读行为习惯的养成为重点,让阅读从单学科走向全学科、从被动走向自觉、从教育手段走向教育目的、从学科学习走向健全的人格塑造。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推进全阅读模式的广泛应用,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也应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监督孩子阅读,与孩子进行阅读内容的交流,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丽芬,郭瑞伟.铺展“全阅读”课程 让阅读融入生命——济南市长清区实验小学全阅读课程研究简介[J].现代教育,2017(10).
[2]江苏省泗阳双语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