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喙突转位缝线钢板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g3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喙突转位缝线钢板固定术治疗肩关节前向不稳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2例;年龄18~36岁[(24.1 ± 3.2)岁]。术前MRI显示Bankart损伤且关节盂三维CT显示关节盂骨缺损 > 15%,27例合并Hill-Sachs损伤。均采用关节镜下喙突转位缝线钢板固定、带线锚钉修补关节囊盂唇复合体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Constant评分、Rowe评分评估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疼痛和功能情况。同时记录术后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再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三维CT分析喙转位的骨吸收与骨愈合情况,并记录盂肱关节是否发生退变。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22~36个月[(24.5 ± 6.3)个月]。术后3个月,VAS、ASES评分、Constant评分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owe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 < 0.05)。术后6,12个月,VAS、ASES评分、Constant评分及Rowe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 0.05)。末次随访时VAS由术前(2.7 ± 0.5)分降至(0.8 ± 0.3)分,ASES评分由术前(78.6 ± 12.7)分增至(92.4 ± 8.4)分,Constant评分由术前(43.4 ± 5.2)分增至(81.6 ± 6.7)分,Rowe评分由术前(52.3 ± 7.1)分增至(92.7 ± 5.4)分(P < 0.05)。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术后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再脱位等并发症。86%(24/28)喙突转位获得骨性愈合,总体骨吸收率为(18.4 ± 6.1)%。无患者出现盂肱关节骨关节炎。

结论

关节镜下喙突转位缝线钢板固定喙突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疼痛缓解明显,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喙突与肩胛盂之间具有较高的骨愈合率,是一种安全且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案。

其他文献
通过对某高速公路的高边坡滑移变形进行地表位移监测,分析坡体不同区域的变形特征、临空面与滑面变化趋势,以及岩体结构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结合降雨量和监测数据,探讨降雨与边坡位移的影响规律,从而得出反倾软质岩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监测数据表明,受降雨、临空面开挖及岩体结构的影响,边坡出现牵引区和变形区2种变形特征区域;变形区存在3个阶段:①坡体变形随时间而匀速增长的线性变形期;②裂缝后缘及两侧坡体随之加速变形的失稳期;③坡体应力重分布形成二次应力场的固结稳定期。而牵引区整个过程变形较小;反倾软质岩边坡变形受层面
为解决传统四点弯曲疲劳试验所需试件尺寸较大、现场取芯对路面损坏较严重等问题,针对不同的横向裂缝间距,选取6个典型路段,引入半圆弯曲试验(SCB)开展沥青路面抗裂性能与疲劳性能研究。通过SCB劈裂试验和疲劳试验的结果发现:当横向裂缝间距小于100 m时,断裂能和横向裂缝间距的相关性系数R2=0.9844,故断裂能可以用来评价不同病害沥青路面的抗裂性能;基于疲劳寿命和应力幅(lg Nf-σ)的单对数线性回归能够更好地反映沥青路面的疲劳性能。
严重创伤可进展为严重呼吸功能障碍,病死率高,临床救治难度大。近年来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严重创伤所致循环和(或)呼吸功能衰竭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严重创伤患者有较高的出血风险而难以进行全身抗凝,被认为是ECMO治疗的相对禁忌证。但新近的研究表明,静脉-静脉(VV)-ECMO治疗创伤后严重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安全可行的,静脉-动脉(VA)-ECMO对治疗心源性休克和创伤性心搏骤停有重要价值。
为研究城市道路地下顶管施工过程中路面升降状况,通过建立管线与周围土体的有限元模型,对土体的变形和路面升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路面沿道路横向的最大沉降值出现在管道轴线正上方,且向两侧逐渐减小,这与理论计算公式所反映的情况是一致的。路面整体升降随着顶进长度增加而变化的规律可大致分为逐渐隆起、骤然沉降和沉降趋于稳定3个阶段。
依据现行脱空判定标准不能判定白加黑路面反射裂缝是否由原水泥板底脱空造成,通过FWD的多级加载,在白加黑路面反射裂缝处进行弯沉检测,经注浆后取芯验证,认为通过增加荷载到70 kN和下降弯沉值至18(0.01 mm)作为改进后的判定标准能较好地体现工程实际情况。
文中以G215线马鬃山至桥湾段一级公路改扩建为例,结合绿色公路和交旅融合理念,研究戈壁荒漠地区一级公路改扩建定线思路。根据护栏设置、用地指标、防眩设施设置和边坡坡率的影响,提出分离增建方案两幅路基间距计算模型,并计算不同设计速度和边坡坡率时路基填土高度和两幅间距容许值。
针对武汉市地铁5号线终点武汉火车站后折返线区间大跨度浅埋暗挖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结构进行安全评估及开挖施工力学分析。研究结果及现场施工实践表明,设计采用的双侧壁导坑工法、衬砌支护参数及辅助措施可有效满足隧道结构受力、控制地层变形等要求。
目的探讨曲霉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及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30日至2020年5月1日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确诊的6例曲霉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6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颈痛或腰背部疼痛,从出现临床症状至确诊的时间为2月余至14个月。脊柱磁共振成像检查表现为椎体长T1、长T2信号,压脂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强化明显
为解决某隧道洞口段初期支护侵限的问题,采用现场监控量测、数值模拟等方法,在隧道初期支护侵限过程及隧道宏观表征分析的基础上,对隧道断层破碎带初期支护侵限机理展开分析,提出处治方案,并对处治方案效果进行评价。本工程F9断层破碎带围岩较差,地下水作用下拱顶荷载增大、拱脚麻岩承载能力降低是初期支护侵限的客观原因,拱脚悬空时间过长是主观原因;采用“全径向注浆加固+换拱”的处治方案避免了初期支护再次发生侵限,隧道最终顺利通过洞口断层破碎带。
目的基于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的信息,全面了解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研究的注册特点。方法分别检索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的COVID-19相关临床试验,检索起始时间不限,截止时间分别为2020年12月14日和2021年3月19日。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注册量、注册提交时间、国家/地区、招募状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