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本的高职院校主题班会课程化设计与实践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laye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主题班会组织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基于校本的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方案,并在实施中从“学情调研、主题生成、师资搭建、形式设计、组织实施、质量监控、评价修正”等方面进行了流程化管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育人实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主题班会;校本;课程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1.079
  主题班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形式,是辅导员引导学生处理好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励学生立志成才、立德成人,厚植爱国情怀的主要思想建设阵地。但在实施过程中,主题班会在整体安排、内容设置以及教学方式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未实现其应有的育人功能。为此,我们立足本校实际,尝试了主题班会课程化设计和实践探索,以期进一步提高主题班会教育实效。
  1 当前高职院校主题班会的组织现状及问题
  高职院校主题班会主要由辅导员组织实施,其扮演的功能为班级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传达日常事务等,召集时间相对固定,教育主题丰富多样,育人实效较为显著,已成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和延伸。但在实践中,主题班会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课程安排上,计划性和系统性不强,前后课程未能形成递进连贯的教学体系,不利于学生知识和素养阶梯式习得和养成;第二,在内容设置上,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教学制度和标准,使得教学内容上选题泛化,甚至演变为简单说教式、训话式或事务通知型会议,内容薄弱,缺乏理论深度和思想性;第三,在教学方式上,缺乏教学设计,随意性较大,娱乐和传话式环节过多,削弱了主题班会的思想引领功效。因此,高职院校的主题班会的设计、组织和管理亟待改进和革新。
  2 主题班会课程化的界定及实施意义
  主题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辅导员的组织引导下,围绕某个主题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集体教育活动。而所谓主题班会课程化,即遵循课程开发要求,根据学生高职三年阶段性特征和素质教育需求设置多类主题模块,每个模块下设系列子课程,形成“体系-模块—子课程”的结构,每个子课程有相应的教学主题、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要求,子课程间相互关联、逐步递进,最终形成支撑度和关联性强的课程体系。与此同时,配套设置内容生成、课程形式、质量保障、评价反馈等制度,用教学标准、科学评价方式去规范辅导员的教学行为。
  主题班会课程化及其体系的构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一是能给学生提供明确的素质教育指引,向学生输出实用而稳定的信息内容,让思政教育更具有规划性和整体性。二是能充分发挥辅导员集体备课、协同共研的知识集约优势,减少辅导员各自单兵作战的重复性工作,促进工作经验的交流传承和主题班会方案的迭代。三是通过不断升级主题班会内容的专业技术含量和育人内涵,激发和促进辅导员主动提升自我教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能力,进一步拓宽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的路径。
  3 基于校本的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3.1 设计原则
  3.1.1 构架上注重整体性和关联性
  按三年制构设的主题班会内容涵盖适应性教育、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模块,每个主题模块又由若干节相关内容课程构成,每节课有不同的具体教育目标指向,为了让各子课程相互协同贯通进而达成主题班会的系统性育人效果,需要对主题班会各类课程进行梳理,与育人目标关联性弱的课程不开设,过于琐碎的内容要整合,同时结合学生的成长阶段需求去设计教学模块及课程的植入顺序,合理形成前后相继又结构明晰的课程体系,避免因课程内容杂烩、课程结构松散削弱系统化的育人效果。
  3.1.2 內容上突出教育性及实用性
  大学阶段是人格养成和心理成长至关重要的时期,学生在大一至大三多个时段都存在成长及学习的阶段性困惑和迷茫,辅导员应有效利用此时期,以主题班会为抓手去唤醒学生主观意识及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以问题为导向,有预见性的组织主题班会内容,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此外,辅导员主题班会课程不同于相对固化的第一课堂课程,部分内容需实时结合学校的最新工作要求以及学生面临的突出问题而灵活调整,因此,在主题班会内容设置上适当留有“机动”教育模块,以便辅导员就需取材,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
  3.1.3 形式上力求丰富性和多样性
  主题班会教学组织形式关乎教学的实效性,其设计是主题班会构建的重要一环。局限于教室的简单说教式讲解早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求知需求,教育效果会严重打折。从空间上看,可将线下部分活动转移至线上,将在教学空间举行的部分活动转移至校外实践基地;从活动形式上看,既可是辩论式、观摩式、讲述式,也可是表演式、研讨式、角色扮演式、实践体验式等。通过拓展空间、创新手段积极调动学生多种观感的参与,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提升教育感悟效果。
  3.2 设计思路
  在主题班会的总体规划上以立德树人、人格养成、合格毕业为根本目标,以院系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及学生的身心特点、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分析并确定所需开设的教育内容模块以及各教学模块的子课程节数(学时),从关联性的角度将这些子课程划归到每个学期,最终以学期为单位列出三年制主题班会教学大纲。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分解出适应性教育篇、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篇、法纪安全教育篇、党团专题教育篇、心理健康教育篇、班级文化建设篇、情感培养及人格塑造篇、学习方法与技巧篇、社会实践及劳动教育篇、机动教育篇(节日、时令、偶发事件、近期动态)等20个教育模块、92个主题课程,有侧重点地贯穿于三个年级之中。第一学年以适应性教育、安全法纪、行为规范养成、学习习惯培养等模块教育为主,帮助新生适应环境、消除困惑、养成良好习惯;第二学年侧重于职业生涯规划、学风班风建设、专业深度解读、社会实践及劳动教育等引导,帮助同学们做好职业规划、强化专业认同、提升综合素养;第三学年侧重实习安全、就业指导、感恩母校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掌握求职面试技巧,确保文明离校。同时,期间充分结合时令、偶发事件等机动添加教育内容。在纵向上,以学期为单位,设置共计20课主题班会,各课程教育目标相互融合、各有重心、避免重合;横向上,单个教育模块贯通大一至大三,所开课程根据学生成长特点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层层递进。   4 基于校本的主题班会课程化实践探索
  4.1 实施流程
  在主题班会课程化工作推进中,严格参照课程建设标准,实施“学情调研—主题生成—师资搭建—形式设计—组织实施—质量监控—评价修正”流程化管理,切实保障课程建设质量。在学情调研阶段,充分利用问卷调查、谈心谈话等途径了解学生身心发展、思想状况、爱好兴趣、能力需求等情况并予以分析研究,合理规划班会主题模块。在主题生成的基础上,根据辅导员个人学科专长匹配至各主题领域的教研团队,每个团队领受模块任务后开展集中研讨和备课,深挖主题内涵,精心安排教学内容,编制主题班会教学方案。在形式设计阶段,细化活动方法、活动过程及师生在活动中行为的构设,为不同主题精准设计诸如讲授式、讨论式、实践式等活动形式,提前规划导入案例、问题设置等环节,让活动的开展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实施过程中,辅导员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动员学生全过程参与,包括前期资料收集、场景设计、物资筹备,过程中的纪律维持、能动性参与,事后的总结反思、报道宣传等,在“人人有事干和事事有人干”的氛围中达到教育他人和提升自我的目的。而辅导员则扮演好“掌舵者”角色,指导整个班会不偏离主题,到达预期教学目标。
  为了达到预期教育效果,学校及相关职能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实施质量监督,一是学生工作部及院系定期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主题班会课堂听评课,开展课堂教学“把脉问诊”;二是将辅导员主题班会教学文件评比项目纳入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评比内容涵盖教案、教学日志、自建教学资源等,充分考察主题班会的设计是否容量适当、重点突出、有效度高;三是开展学生专题座谈会及学生问卷调查,对辅导员授课效果及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议等进行摸底和征集。
  同时,量化对辅导员主题班会课程化实施的评价,其中,学生工作部评价小组赋分占40%,所在院系督导小组赋分占25%,学生评价占20%,教学文件评比情况占15%,综合形成辅导员主题班会评价分值。院系所有辅导员的平均分值纳入学校考核院系年度学生管理工作的評价指标之一,进而既调动辅导员个人的工作能动性也能进一步激发了院系师资培养和建设的动力。在创先争优的过程中,辅导员不断通过评价反馈及自我回顾,总结反思、升华提高。
  4.2 实施保障
  为了保障主题班会课程化计划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一是建立“校—院系—班”三级管理体系。学校层面建立领导小组,学生工作部负责牵头拟定主题班会课程化管理制度、总体方案和实施计划;各二级院系负责本院系主题班会教学文件的审核、检查、督导;各班团小组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在学校实施方案的框架下拟定主题、设计切入点和课程方案以及负责具体的实施,并做好课程反思和教学资源的整理。二是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和制度保障,开展学生工作部、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联席制度,定期研究新思想、新理论,深挖思政元素,优化内容供给;完善配套政策,对课程教学要求、课程管理、评价考核、课时薪酬、实施场地等建章立制,落实制度化管理;依托学校校企合作优势资源,延伸主题班会教育平台,开发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主题课程,促进社会主体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4.3 实施反思
  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一年以来,以规定选题为主线,以机动选题为补充,严格遵守课程教学标准,使主题班会成为有规划、有重点、有目的的德育过程,激发了学生参与教育的能动性,有效改善了校风学风,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辅导员个人专业化能力,发挥了团队知识集约效能和协作共事精神。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总结了几点反思:第一,经过测评,系统化的主题班会课程在同学中普遍认可度和接受度高,能激发绝大多数同学的共鸣,但如何针对特殊同学(如学困生、贫困生等)因材施教,补充开发课程,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第二,主题班会课程化很大程度提高了辅导员思政工作效率,但其不能代替与学生的深度沟通以及个性化指导和培养,应多管齐下,互为补充,更为精准地服务学生。第三,主题班会课程化体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课程内容除了要符合学生基本成长规律外,也要紧随国家教育政策导向,与时俱进植入新的教育元素,同时也要求辅导员师资团队不断努力,提升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第四,“课程化”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可迁移的工作方法,辅导员可将其引入日常管理之中,按照“目标、设计、实施、评价、修正”等构建要素将常规工作分解和细化,使工作目标更清晰、工作流程更规范、工作反思更常态、工作效率更高效。
  参考文献
  [1]杨凯.地方医学院校主题班会课程化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5,(32).
  [2]朱莉.基于能力提升的高职院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2017,(08).
其他文献
摘 要:客户关系管理的关键是客户分类,而烟草工业的优势在品牌。为了品牌发展和品牌培育,突出品牌特征,对客户细分,实现精准营销,提高工业企业品牌核心竞争力。采用品牌占比和品牌订购数作为聚类因子,获得20个零售客户细分群组,并提出将客户价值作为每个群组的价值依据。结合海量数据获取优质客户群组及潜力客户群组信息,构成优质零售客户画像。最后针对符合优质客户画像的1281位零售客户,工商协同实现精准投放,工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作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抓手,已在我国高校中广泛实施,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应用型双创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及典型案例研究,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过程中,存在与学科专业教育脱节、缺少有效指导等现实问题,并从突破学科本位、整合多元化资源和组建项目团队三个角度给予相关改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
摘 要:教师流失严重、教师业务素质不高、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等种种问题严重制约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为此,要及时投入编制,同工统筹,提高待遇,源头抓生源质量,提高准入制度,营造优良园风,关注教师入职适应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2.029  0 引言  农村学前教育
摘 要: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之中,也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经管类专业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在分析了经管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必然性和课程思政目标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进行思政元素的提炼,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提出了经管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专业课;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
越来越多的中国疗养院成为酒店和娱乐活动的结合体,这表明,疗养院服务市场巨大,好的服务提供商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目前疗养院提供的住宿度假服务有很多,不仅注重为长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还包括想与朋友见面或度假的游客或旅客.因此,它侧重于酒店和旅游方面.
摘 要:基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现状,从团体心理辅导的定义与原则、团体心理辅导应用的价值与具体步骤进行论述,以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介绍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重要补充的优势。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优势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2.041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学生的压
摘 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学科竞赛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其实践和创新能力。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改革紧密相连。本文分析了会计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指出了会计专业学科竞赛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建立了依托学科竞赛的会计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
乡村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是乡村公共服务人才振兴计划推进的重要一环,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作为吸引人才就业,激励教师长期从教的力量,既是“三区三州”教育亟待补足的短板,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目前,“三区三州”乡村教师仍存在引不进、留不住、教不好等问题.本文将从“三区三州”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问题出发,分析当地中小学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提升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推动当地乡村中小学教师共同发展.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近几年毕业生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也成了各大高校常规工作的重中之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前途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全稳定,高校应当积极动员各类力量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力量在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各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核心力量所在。因此辅导员应当提升就
摘 要:在高校设立学生辅导员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优良传统。辅导员老师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辅导员老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始终都要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成长成才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理念和辅导员职业发展机制的完善,对于队伍的发展和壮大有着积极的肯定作用,同时也是统筹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必然要求。本文将重点讨论如何进一步激励辅导员向着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