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_x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到既让学生乐于接受,又获得良好的效果,真不容易。但一年多的实践表明,学生确实能从阅读中获得极大的快乐和收益。
  【关键词】课外阅读;教学理念;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獻标识码】A
  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很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而这一教学理念也越来越深入到每一位师生心中。下面,以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在一年多里开展的读书活动为例,谈谈这方面的做法和思考。
  一、实践篇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形式,激发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①每周一课:以班级为单位每周一节阅读课,开展阅读活动,由笔者针对初中要求阅读的名著进行阅读指导,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比如浏览读、快速读、精读法、重点读、边读边批注等。
  ②每天一推:每天由一位学生在课前三分钟推荐自己喜爱的一本书,并且要说明推荐的理由。推荐的书目不限,只要是有教育意义的、人文性较强的书都符合要求。
  ③每周一写:每个星期学生都要潜心阅读,为了加深对作品的认识与理解,学生应该就本周课外阅读的内容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并且上交,然后由我来批改、点评。
  ④每组一讲:以各小组为单位,每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阅读心得体会介绍的PPT,并且每组选一个代表在班级讲台上上一小节阅读交流课,分享本小组的制作成果。
  ⑤每班一评:到了学期末的时候,全班每位学生推荐一篇自己欣赏的好文章,印发给全班阅读,接着由小组共同来评同学的文章,最后由老师评分。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和教师评价等三方面来综合评出并且汇总,选出最好的几篇供其他同学学习。
  ⑥每年一动:一年组织一次大型的读书综合实践活动,包括诗文朗诵比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比赛和角色表演,等等。
  (二)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成为一个懂得阅读的人
  当学生能够静下心来拿起书本来阅读的时候,笔者就开始指导他们如何展开阅读。不仅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口到,而且还要求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第一,阅读时要在心中有一个阅读提纲,如当你看见了书名或篇名时,你想知道些什么?读到某一片段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第二,阅读时还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下好词好句或是某一瞬间的感悟。第三,“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有探究的态度和质疑的精神,以免迷失。
  二、收获篇
  一年多来,全校学生在书海中尽情地遨游,不断地吸收知识,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学生在诗文朗诵比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比赛和角色表演等方面都表现得很突出,其他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升。
  第一,每周都让学生写读书笔记,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并使之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从而为其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完成了阅读积累,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语感能力。在阅读中的积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强,特别是课前演讲中也得到更好地锻炼。
  第三,为语文学习带来了极大的空间。课外阅读教学顺应了教育改革,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外阅读给予学生极大的主动性,其性质就决定了学生本身是阅读的主人。学生在阅读课上,可以欣赏一个作家或是作品中的人物抑或是作品的写作特点,还可以推荐文章和选抄文章,都突出了一个“自己”,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以学生自己“最喜欢”和“最欣赏”为标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性不但使学生有了做学习的主人的强烈优越感,也为语文学习带来了极大的空间。
  第四,提高了语文成绩。由于学生阅读量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作文水平更是突飞猛进。
  第五,提升了人生境界,强化了人文精神。很明显,课外阅读尤其是经典名著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有些学生在评价课外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时,说了“有书相伴,人生不寂寞”“在阅读中品味人生”“提升了人生的境界”之类的话,高度肯定了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收获。
  三、启迪篇
  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到既让学生乐于接受,又获得良好的效果,真不容易。但一年多的实践表明,学生确实能从阅读中获得极大的快乐和收益。
  1.寻找自己的快乐:读书,让学生从一个虚构的人物身上看到自己。沉浸在一本书中,与书中主人公同喜同悲。
  2.生命体验的快乐:书中有很多新奇的东西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他们在书中体验或曲折或惊险或诗意的故事,结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游历无法亲自到达的山山水水,靠文学阅读来体验自己以前不知道或不熟悉的想法和经验。
  因为课外阅读能够给学生带来这么多的快乐和收益,所以我们予以高度重视,并将继续努力。我们期盼,书海中走出奇迹;我们企盼,阅读中幸福一生。
  参考文献
  [1]黄焕娜.城郊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成因与对策——以汕头市外砂华侨中学为例的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5).
  [2]姚佩琅.校办读书节的阅读理念[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7).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统一之外,对现有的课程进行内容的完善和丰富,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多样化。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以新课标为向导,立足于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校本课程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有了飞跃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进入了“微”时代,“微课”是运用信息技术将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展现出来的一种新型模式,现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方式,本文将对微课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微课;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教育模式在不断发生转变,信息技术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也不断与教学
【摘要】现代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从赏美景、悟真情、品語言这几方面来品读文本,在教学中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赏美景;悟真情;品语言;写景抒情散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难点。散文取材范围广泛,不受时空限制,凡能给人以“真善美”的感受的内容都可选作散文的内容;同时
【摘要】體验式阅读教学是新课标极力提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以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为出发点,创建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在体验中去感知,去收获,并生成情感、增强能力、体悟生命等。这种教学方式对新课标倡导的三维目标的达成意义重大,因此,深受师生欢迎。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体验式阅读教学呢?  【关键词】初中语文;体验式;教学;阅读  【中图
【摘要】爱情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常常萦绕在我们脑海中,影响我们的情感和精神。我们都非常向往顺利而美好的爱情,有正确的爱情观,才能让大学生顺利应对自己的爱情生活和精神世界。大学是敞开的校园,是半个社会,大学生也面临着恋爱和失恋等境遇,需要加强对大学生正确爱情观的培养,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爱情观的教育,帮助形成积极健康的爱情观与思想态度。本文从重视德育教育、加强能力培养、关注礼仪教育、落实生命教
【摘要】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重视小学生自主学习,这不单单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同时也应当在作文教学中体现出来。和过去的作文教学相比,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更加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了小學语文作文互评互改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互评互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属
【摘要】随着国家层面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高考中对于古典诗词的考查越来越细致。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尝试运用古诗词的五步鉴赏法指导学生,力图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从而提升古典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解读诗题;知人论世;关注序注;解读文辞;缘景析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这些优秀的古典诗词,积
【摘要】诗歌文本具有人性美、人情美的特性,诗歌教育具有较强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诗歌的审美教育  意义,注意阅读审美的效用原则,追求诗歌阅读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阅读;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诗歌文本具有人性美、人情美的特性,诗歌教育具有较强的审美教育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语文诗歌阅读教学中,应当回归作品的人文
【摘要】现在大部分学生有大量课外阅读却无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来。作文时常常出现:下笔 难,难在取材;凑字数,内容空洞;篇幅短,没有见的……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常常是或视而不见,或视而少见。这让学生怕作文,厌作文,也困扰着许多语文老师。  【关键词】人文资源;亲子共读;想象;滋养心灵;陶冶性情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曹雪芹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极为忙碌的场面。透过这些忙碌的场面,我们不仅能够对《林黛玉进贾府》中的角色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还能在此基础上一窥封建等级森严的大家族中的种种繁文缛节,进而更深层次了解到封建大家庭衰落的必然。  【关键词】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封建等级秩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我国四大经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