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教育的目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普遍薄弱。视听说课程的开设,有效地结合了视、听、说三个方面,为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视听说课程 交际能力 高职英语
1.引言
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为:“经过180到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的资料,在涉外交际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继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强调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与高职教育的主旨即“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一致的。因此,在高职的英语教育中应加强对学生英语职业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对于高职的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职业交际能力尤为重要。
2.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
2.1英语成绩差,听、说等交际能力薄弱
高职学生群体构成十分特殊,由于社会,特别是学生家长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不足,因此造成了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误解,以至于较为优秀的学生不会考虑到报考高职院校。因此,高职生的生源较差,基本上是高考分数线较为低层的学生。从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英语专业04、05、06、07级学生入学成绩来看,录取线都是第五批线,很多学生的英语单科成绩未过及格线。单科成绩差说明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好,英语水平低下,特别是英语听和说两项技能,由于在中学学习期间几乎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基础更加薄弱。笔者在我院2007级英语专业(1)、(2)、(3)、(4)个班的学生中作了调查,50%以上的学生在中学时没有上过英语听力课。口语训练也非常缺乏,中学英语课堂上的口语训练就是教师提几个简单问题让全班学生回答。笔者在口语课上要求学生作自我介绍,大部分学生就简单的两、三句话“My name is...,I’m from...”。
2.2缺乏交际策略的训练
要进行有效的交际仅有语言基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在特定的语境中恰当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即具备交际能力。但是,由于中学阶段的教学大都以高考为指挥棒,容易忽视对语言交际价值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在培养学生的語言能力的同时,教师没有足够重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很少强调学生应注意如何说话,何时说话和为什么说这些话。笔者在对我院07级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缺乏最基本的交际策略。例如,给学生这样一个情景:在风景区碰到一位美国旅客,如何与他交谈?大部分学生都无从说起。
2.3西方文化知识匮乏
因为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现象,是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并对文化起重要作用;而文化是语言存在的环境,是语言的基座。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高职毕业生在日后的各种涉外工作中必然会涉及到文化的因素,如果缺乏对西方文化的必要了解,就有可能影响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笔者在对我院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西方文化知识相当的匮乏。以西方节日为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列举一下西方的节日,大部分学生只听说过圣诞节,而且对此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上,对它的起源等了解甚少。当在课堂上提及西方的万圣节时,有一个班上的学生竟然都没有听说过这个节日。
3.视听说课堂教学特点
一直以来,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将听力课与口语课分开,到高年级才开设英语电影欣赏课,将视、听、说进行分割式教学,结果是大多数学生适时地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较差。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运用是视、听、说的快速连锁反应,三者是不可分割、紧密相连的。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其在实际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优势,借助多媒体开设视听说课,可以使视、听、说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摄取语言信息,运用相关知识对语言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作出恰当的语言反应,准确、恰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传统的听力课堂常令学生疲惫不堪,笔者在对我院2007级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同学在连续听了30分钟的录音后,都疲惫不堪,没有精力再听下去。而视听说教学则不同,由于将声音、图像结合起来,生动而直观,大部分学生都显示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视听说课程的满意率达到80%以上,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比如介绍西方的节日——万圣节时,在学生听到pumpkin一词时,屏幕上就出现一个南瓜的画面,学生立即可以将“pumpkin”和“南瓜”联系起来,有助于理解和长时记忆。而且,从屏幕上,学生可以生动、直观地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社会交往礼节、自然风光等。对这些真实的西方生活场景的观看,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对西方文化知识的了解;同时,通过听觉上的反复输入和大量的口语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交际能力。
4.视听说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4.1选材要注重趣味性、时代性
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兴趣是学习者内在动力的源泉。所以,教师在选择影片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要尽可能地体现学生的智力因素和成长需求,能最大限度地做到这一点,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惠兰等,1998)。选材应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经历,适当的内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促进其英语的有效学习。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兴趣,学习起来就会积极主动。不尊重一个人的兴趣、智力因素和情感需求,而强迫他学习的做法有违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学习是迫于外界的压力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愿望,最终不能激发出学习者的求知欲,也无法使学习者产生任何主动愿望。基于对理论的理解和对大学生情感需求的认识,教师在影片选择上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或者他们以后的工作领域。同时,影片要与时代同步,反映时代的脉搏,可以选一些最新的奥斯卡获奖作品,从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社会现象。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增加电视节目的内容,也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西方风土人情的认识。电视节目涉及的都是当今最前沿的知识和热点的问题,学生对这些内容更感兴趣,因为这些都与他们的生活和自身发展息息相关,他们因此会减少懈怠情绪,最终产生发自内心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4.2以学生为中心
认知理论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动应用的过程(O’Malley,1990),而这种结合与转化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身活动才能得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语言教学的走向,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也是共同参与式教学理论(胥懋云,2000)的核心。因此,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由原来知识的输出者变成学生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的激发者、主持人和协调者。学生由听讲者变成自觉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参与者。在视听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尽可能地多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其中。
4.3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
要有好的教学效果,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特别是听说等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久连续的过程。课堂上因为时间有限,对知识的阐述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都不够,想学好语言没有课外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已是文化人士的共识。因此,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使学生受益终生。教师可以从规定性要求和引导性提议上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谓规定性要求,即教师布置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其任务形式可以包含视听说三个方面,教师必须做好检查,以此督促和培养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习惯。如视方面,可以让学生课外自己观看原版电影、写影评;听力方面,让学生听自录的规定内容,回答问题;口语方面,可以与视结合起来,复述电影的内容或就电影的某一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等。所谓引导性提议,是指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良好的课外学习方法和途径,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学生应予以不同的指导,让学生自己体验、尝试和摸索,找出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其中,教师应强调学习上的进取和刻苦精神,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如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活动:英语角、互助学习、与外教交流等。
5.结语
根据高职英语学生以后的职业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英语交际能力,高职英语学生的特点显示了加强英语交际能力的紧迫性。视听说课程的开设为学生锻炼英语交际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教师在视听说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结合,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艳林.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状况的调查及分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
[2]王涛,徐笛佳.视听说课程教学与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培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12).
[3]张丽华.关于高职英语专业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4]王镇平,任长慧.对新世纪高年级英语视听说教材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2,(5).
[5]胥懋云.论“共同参与式教学法”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六点优势[A].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应惠兰,何莲珍,周颂波.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4).
[7]O’Malley,J.M.
关键词:视听说课程 交际能力 高职英语
1.引言
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为:“经过180到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的资料,在涉外交际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继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强调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与高职教育的主旨即“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一致的。因此,在高职的英语教育中应加强对学生英语职业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对于高职的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职业交际能力尤为重要。
2.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
2.1英语成绩差,听、说等交际能力薄弱
高职学生群体构成十分特殊,由于社会,特别是学生家长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不足,因此造成了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误解,以至于较为优秀的学生不会考虑到报考高职院校。因此,高职生的生源较差,基本上是高考分数线较为低层的学生。从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英语专业04、05、06、07级学生入学成绩来看,录取线都是第五批线,很多学生的英语单科成绩未过及格线。单科成绩差说明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好,英语水平低下,特别是英语听和说两项技能,由于在中学学习期间几乎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基础更加薄弱。笔者在我院2007级英语专业(1)、(2)、(3)、(4)个班的学生中作了调查,50%以上的学生在中学时没有上过英语听力课。口语训练也非常缺乏,中学英语课堂上的口语训练就是教师提几个简单问题让全班学生回答。笔者在口语课上要求学生作自我介绍,大部分学生就简单的两、三句话“My name is...,I’m from...”。
2.2缺乏交际策略的训练
要进行有效的交际仅有语言基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在特定的语境中恰当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即具备交际能力。但是,由于中学阶段的教学大都以高考为指挥棒,容易忽视对语言交际价值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在培养学生的語言能力的同时,教师没有足够重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很少强调学生应注意如何说话,何时说话和为什么说这些话。笔者在对我院07级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缺乏最基本的交际策略。例如,给学生这样一个情景:在风景区碰到一位美国旅客,如何与他交谈?大部分学生都无从说起。
2.3西方文化知识匮乏
因为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现象,是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并对文化起重要作用;而文化是语言存在的环境,是语言的基座。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高职毕业生在日后的各种涉外工作中必然会涉及到文化的因素,如果缺乏对西方文化的必要了解,就有可能影响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笔者在对我院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西方文化知识相当的匮乏。以西方节日为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列举一下西方的节日,大部分学生只听说过圣诞节,而且对此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上,对它的起源等了解甚少。当在课堂上提及西方的万圣节时,有一个班上的学生竟然都没有听说过这个节日。
3.视听说课堂教学特点
一直以来,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将听力课与口语课分开,到高年级才开设英语电影欣赏课,将视、听、说进行分割式教学,结果是大多数学生适时地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较差。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运用是视、听、说的快速连锁反应,三者是不可分割、紧密相连的。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其在实际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优势,借助多媒体开设视听说课,可以使视、听、说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摄取语言信息,运用相关知识对语言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作出恰当的语言反应,准确、恰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传统的听力课堂常令学生疲惫不堪,笔者在对我院2007级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同学在连续听了30分钟的录音后,都疲惫不堪,没有精力再听下去。而视听说教学则不同,由于将声音、图像结合起来,生动而直观,大部分学生都显示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视听说课程的满意率达到80%以上,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比如介绍西方的节日——万圣节时,在学生听到pumpkin一词时,屏幕上就出现一个南瓜的画面,学生立即可以将“pumpkin”和“南瓜”联系起来,有助于理解和长时记忆。而且,从屏幕上,学生可以生动、直观地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社会交往礼节、自然风光等。对这些真实的西方生活场景的观看,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对西方文化知识的了解;同时,通过听觉上的反复输入和大量的口语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交际能力。
4.视听说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4.1选材要注重趣味性、时代性
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兴趣是学习者内在动力的源泉。所以,教师在选择影片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要尽可能地体现学生的智力因素和成长需求,能最大限度地做到这一点,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惠兰等,1998)。选材应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经历,适当的内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促进其英语的有效学习。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兴趣,学习起来就会积极主动。不尊重一个人的兴趣、智力因素和情感需求,而强迫他学习的做法有违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学习是迫于外界的压力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愿望,最终不能激发出学习者的求知欲,也无法使学习者产生任何主动愿望。基于对理论的理解和对大学生情感需求的认识,教师在影片选择上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或者他们以后的工作领域。同时,影片要与时代同步,反映时代的脉搏,可以选一些最新的奥斯卡获奖作品,从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社会现象。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增加电视节目的内容,也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西方风土人情的认识。电视节目涉及的都是当今最前沿的知识和热点的问题,学生对这些内容更感兴趣,因为这些都与他们的生活和自身发展息息相关,他们因此会减少懈怠情绪,最终产生发自内心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4.2以学生为中心
认知理论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动应用的过程(O’Malley,1990),而这种结合与转化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身活动才能得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语言教学的走向,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也是共同参与式教学理论(胥懋云,2000)的核心。因此,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由原来知识的输出者变成学生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的激发者、主持人和协调者。学生由听讲者变成自觉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参与者。在视听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尽可能地多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其中。
4.3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
要有好的教学效果,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特别是听说等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久连续的过程。课堂上因为时间有限,对知识的阐述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都不够,想学好语言没有课外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已是文化人士的共识。因此,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使学生受益终生。教师可以从规定性要求和引导性提议上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谓规定性要求,即教师布置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其任务形式可以包含视听说三个方面,教师必须做好检查,以此督促和培养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习惯。如视方面,可以让学生课外自己观看原版电影、写影评;听力方面,让学生听自录的规定内容,回答问题;口语方面,可以与视结合起来,复述电影的内容或就电影的某一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等。所谓引导性提议,是指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良好的课外学习方法和途径,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学生应予以不同的指导,让学生自己体验、尝试和摸索,找出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其中,教师应强调学习上的进取和刻苦精神,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如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活动:英语角、互助学习、与外教交流等。
5.结语
根据高职英语学生以后的职业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英语交际能力,高职英语学生的特点显示了加强英语交际能力的紧迫性。视听说课程的开设为学生锻炼英语交际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教师在视听说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结合,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艳林.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状况的调查及分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
[2]王涛,徐笛佳.视听说课程教学与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培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12).
[3]张丽华.关于高职英语专业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4]王镇平,任长慧.对新世纪高年级英语视听说教材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2,(5).
[5]胥懋云.论“共同参与式教学法”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六点优势[A].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应惠兰,何莲珍,周颂波.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4).
[7]O’Malley,J.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