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词析句,让阅读充满“新鲜感”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klfgkf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文本的最基本的字、词、句入手,让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字、词、句的学习,增进对整篇文本的认知与理解。尤其对关键的字、词,过渡句,中心句,要引导学生品味、赏析、咀嚼,从而展开深度的探究。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阅读的“新鲜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语言是文本的载体,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文本,首先就是要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品词析句,能让阅读充满“新鲜感”。在统编本教材中,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下面,笔者以该单元第一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教学为例,试探讨如何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促进学生的文本理解,从而为学生的高效阅读奠定基础。
  一、自主浏览文本,畅谈阅读“新鲜感”
  要让阅读充满“新鲜感”,需要让学生先自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畅谈从哪些字词句中获得了“新鲜感”。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说:“读一篇文章,首先要把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中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运用的……”
  有学生在通读课文后认为树很高大,而学校却很小;有学生读后提出,对傣族有所了解,而对于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没有听说过。看来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了解偏少,教师请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自己熟悉的少数民族。有学生结合自己去云南旅游的体会,说曾去傣族聚居地游览过,还去过浙江省的景宁畲族自治县。趁着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学习热情,教师引入MV《爱我中华》,让学生观看视频,从中认识不同的少数民族。然后,提出问题,请学生说一说关于少数民族的感想。有学生觉得少数民族的服装很艳丽;有学生觉得新疆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紧接着,教师请学生再谈一谈对该文的阅读体会。有学生指着第3自然段的“……树枝不摇了,鸟而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说道:“作者为什么觉得小鸟、蝴蝶会听话?”有学生对第3自然段的“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不理解,说道:“孔雀、山狸,为什么不害怕孩子,还来看热闹?”有学生找到第4自然段,对“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提出疑问:“这个学校历史很悠久,条件很落后,不然怎么还会用敲铜钟当上下课铃声?”在对课文进行初读后,教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从这些感受中去发现“新鲜感”的词句。
  发现文本中“新鲜感”的词句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陌生化的眼光”来打量文本,从而能真实地摸到语言的温度、色彩、节奏、风格。只有保持对文本的新鲜感,学生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本产生一种陌生化的、敏锐的洞察力。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只要语言存在了,其他的一切都有了。
  二、选择阅读范例,揣摩文本“新鲜感”
  品词析句,不仅仅是对课文中遣词造句的揣摩,还包括对课文的篇章结构、行文线索的揣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阅读范例,唤醒学生的语言自觉,能让学生产生语感、段感、篇感。语言是有生命的,因此我们不能运用机械的、生硬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而应当聚焦文本表达的细微之处,从而感受到作者内在的表达之美。
  在对《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的解读中,不少学生对课文中“新鲜感”的词句有体会,为此,笔者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围绕该文阅读,我们着重选择几个范例,指导学生去深入挖掘和品味。对于该文的题目《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学生觉得“新鲜感”很强。笔者请学生找一找,哪些地方是描写“大青树”的,有学生找到了“‘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描写了大青树上的铜钟,还有学生画出“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这两句话,分别在第2、第4自然段中,请学生再次细读这两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有学生说道:“大青树上的铜钟,为学生上课、下课打铃。”有学生再次阅读后说道:“该学校一定条件很差,没有电铃,只能用铜钟代替。”我们对照课文内容知道该学校地处边疆,学校设施相对落后,铜钟就显得非常重要。有学生说道:“‘粗壮的大青树’,说明树龄很长。”刚才有学生说的“大青树很大,但小学很小”,这个发现很有价值。笔者请学生想一想,如何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学生认为:“大青树一定很大,超过学校房顶;大青树一定很茂盛,能够遮蔽阳光,为学生课间游戏提供荫凉。”有学生认为:“大青树一定外形很美观,成为学校的亮丽风景。”有学生认为:“大青树一定生机勃勃,校园充满新鲜的空气。”结合对“新鲜感”的体会,学生谈了很多自己的感受。我们顺着对“大青树”的描写,引导学生深入整篇文本,从而体会作者对“大青树”的深厚情感。
  深度阅读课文,原本不能被学生关注的词语就能重新焕发出全新的力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句,关注文本的“文眼”,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将阅读的初感表达出来。这种阅读的初感弥足珍贵,是学生与文本初次见面的产物,能够反映学生阅读的真实感受。
  三、类比体验,让学生品析“新鲜感”
  “新鲜感”不仅是一种新奇的感觉,更是鲜活的感觉。品词析句不能一味地追求对课文的理解。如果教师一位地追求理解课文,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文本的美感、情感等会在条分缕析中荡然无存。触摸语言表达的质感,触摸语言的温度,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最为本真的感受、体验。
  对“新鲜感”的畅谈,关于“新鲜感”的理解,学生对课文的很多地方都提出了各自的想法。接著,笔者着重围绕拥有“新鲜感”的词句,带领学生一起品读,一起琢磨,读懂这些词句的深刻内涵。在第3自然段中,有学生对“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感到很新鲜,因为在平时,一起朗读课文是很常见的,作者为什么要说“那声音真好听”?笔者结合课文内容,提出该小学有好几个民族的学生在一起,他们因民族不同,语言发音也会有所不同,在一起读书时,会不会出现“彼此听不懂”的情况?请学生对此谈谈自己的想法。有学生认为:“如果各自用自己的民族语言来朗读课文,那就会听不懂。但如果都用普通话来朗读,就能听懂对方的话。”对于少数民族小朋友,在使用普通话时,会不会出现发音不准确的情况呢?我们班上也有少数民族的学生,但大家的普通话说得都很好。对“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有学生说道:“人与小动物很亲近。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很亲近?”有学生从第1自然段找到“同学们与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国旗敬礼”。由此,学生对小动物也一定很爱护,所以才会受到小动物的亲近。课后“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怎么理解?有学生说道:“学校一定种了凤尾竹,我们一起聆听傣族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从中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还有学生说道:“‘洁白的粉墙’,说明校园墙壁很洁净,学生讲卫生,守纪律。在整个校园里,条件虽简陋,却整洁、优美,向我们展现了学校的美景。”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抓住“关键词句”,巧妙地运用学生的阅读经验、生活经验等,在品词析句中不仅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而且与文本背后的作者对话。在阅读与品析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去体会语言的情感与意义,联系学生的阅读感受、阅读体验,将文本的“新鲜感”品味出来。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黑林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前不久,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我观摩了不少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尽管他们都是尽心的、用情的,可是一些教师过于期待教学的流畅圆满,受到教学设计的束縛,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节外生枝”、未按设定的教学思路走时,便自乱阵脚,手足无措了。  我联想到了自己的教学经历。多年前,我在校内公开课上执教《惊弓之鸟》一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两个“直”的意思,设计了以下教学:  1.课件出示:“更羸并不取箭……那只大雁
阅读是吸收,习作是运用。在教材中有不少童话体裁的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内容丰富,深受学生喜爱。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以这些童话课文为例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指导他们进行练笔训练。这样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童话的乐趣,学生的习作能力也可以随之得到提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精选童话,找准写点  童话具有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接近儿童口吻的特点,大都采用拟人为表现手法,深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主要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的景象,表达了对北大荒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对于这篇课文来说,我采取扶放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体验中感受到文本描写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并由此欣赏和品味作者独特而又简练的表达方式。  【教学片段】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并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秋天那里怎样的景色。  生:这一自然段写了北大荒秋天天空的流云色
【教学目标】  1.了解写请假条的意义,能正确、合理地使用请假条,养成遵守学校请假制度的习惯。  2. 掌握写请假条的一般格式及注意事项。  3. 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正确写请假条,请假条的内容要写得简洁、清楚、明白。  【教学重点】  写请假条的一般格式及其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正确地写出请假条,请假条的内容要写得简洁、清楚、明白。  【教学过程】  一、观看微课,自主学
童诗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去观察世界、描摹世界,抒发的是儿童的情感,表现的是儿童的情趣。童诗因为充满了童心和童趣,因而深受学生的喜爱。翻开现行的统编本教材,欣喜地发现儿童诗也已经出现在了低年级的课本中,这些童诗的共同特点是构思新颖、童心清澈、童趣盎然,閃烁着智慧的火花。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童诗,感悟童诗的魅力,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法。  一、观察插图,理解童诗之意  童诗都附有精美的插
品读,顾名思义,即品味性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品读课文的支点,以使学生能够细细地品味,反复地琢磨,进而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力,提升其语文素养。  一、品词,悟情  《春光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是一首童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在教学时,教师要以读来贯串课堂始末,以使学生能够在读中感悟,读中悟情,读中明志,感受少年儿童绿化荒山野岭的决心。在学
说理文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一种文体,有着独特的教学价值。对开展的区域系列“说理文教学实践”进行研讨后,我认为,教师应努力从析文体、辨学段、明语用三个视角出发,来聚焦说理文教学“理”只是“理”、“理”不是“理”、“理”还是“理”的三重境界,引导学生辨析说理文与其他类型文本的不同表达,引领学生感知文本所处不同学段时说理方法的不同,引发学生破译说理文的言语密码,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为学生进一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由此可见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2017年,省级前瞻性精品课题“促进儿童思维多样化发展的学习场景建构”在我校顺利开题。我们力求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设计与实施丰富多彩的具有思维含量的学习场景,促进儿
近几年,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积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落实广东省“双转移”战略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团结协作,努力拼搏,敢于先行先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8年被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8年学校被省直行评团评为政风行风建设优秀单位;2009年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敢为人先大胆创新    广东
“快乐读书吧”是统编本教材中的全新板块,是“课外阅读进课程”的一个代表性栏目,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笑与泪,经历与成长”,安排了讲述成长故事的作品,由“导语”“你读过吗”“小贴士”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四部分组成。由于“快乐读书吧”安排的读书活动是整本的小说阅读,与其他年级有比较大的区别,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