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形势下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c657924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2004年1月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标志着我国大学英语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开始。大众化高等教育和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但目前这支队伍却面临着师资短缺、学历和职称层次偏低、知识结构偏窄、科研能力不高、运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师资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
  
  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现状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者,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体系,建立起了一支品德高尚、无私奉献的大学英语师资队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这支队伍缺憾已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1.师资队伍严重短缺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了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急剧膨胀,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以及高校自身的软、硬件建设,却没有得到同比的增长,师资队伍特别是大学英语师资出现了严重短缺的现象。2001年全国大学英语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130,到2004年则下降到了1:160,已经到了不堪重负的程度。大学英语普遍采用大班形式授课,是师资队伍严重短缺的最直接的体现。
  
  2.结构不合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大学英语师资力量的薄弱,一方面表现为数量上的短缺,另一方面表现为质量上的参差不齐。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大学英语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只占27.7%,助教占33.1%,具有本科学历的占72%,而硕士以上学历的只占22%,其学历、职称层次都远远低于其他学科或课程的教师。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也给大学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带来了障碍,导致了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和科研水平的普遍低下。
  
  3.教学思想相对滞后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在2002年初对48所院校、900多位大学英语所教师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中发现,82.8%的大学英语教师认为,只要自己的英语功底好就能够教好英语,70.9%的教师认为教英语并不难,60%以上的教师认为课堂活动就是“讲解课文”和“做课文练习”,84.5%的教师认为让学生参加课堂活动是浪费时间,只有3%的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口语活动。这说明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观念,缺乏对现代教育理念、英语学习特点和规律以及先进英语教学法的认识和理解,这与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英语教学理念是格格不入的。陈旧落后的教学思想,给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极大的阻力。
  
  4.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亟需提高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推广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不局限于技术本身的发展,更多的是要依赖于技术的运用和操纵者——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但也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科出身的大学英语教师,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水平本来就不高,动手能力较差,加之以经费和教学任务等方面的原因,英语教师参加这方面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又很少,更何况还有相当数量的大学英语教师满足于传统的讲授教学法,缺乏掌握新技术、实践新方法的主观意愿和内在动力,即使懂得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点及其对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作用,也难以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际运用,这些都导致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力的普遍低下。国际现代教育技术权威Dennis W,Mills曾经指出,“教育技术永远不可能取代教师,但懂得技术的教师无疑将淘汰掉不懂教育技术的教师”,所以这方面的问题应当引起有关各方,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高度重视。
  
  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挑战,大学英语教师应当认清形势,奋起直追,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1.转变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是教师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方式传授词汇、课文等内容,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已经无法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要求》明确提出要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已经不再是静态知识的传授者,而应当成为动态学习能力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习活动方案的策划者、组织者,课程资源的提供者、开发者,教学实践的合作者与研究者,大学英语教师要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其学习向着个性化、自主化方向发展。
  
  2.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文化修养
  扎实的英语基础、良好的听说读写技能,准确流畅的语音语调,是一个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还应当具备丰富的外国文学、文化和社会知识。在现代学科朝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的今天,大学英语教师除了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能以外,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跨专业知识,了解一些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懂得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掌握各科通用的科学方法论原理,具备综合多学科知识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克服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坚持学习,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各高校也应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进修机会,鼓励他们到国内外一流大学进修、学习,最大限度地获取前沿学科知识,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
  
  3.知难而进,提高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
  现代化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大学英语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大学英语教师要克服畏难情绪,提高动手能力,大胆运用网络、设备和软件,对教学进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整合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高等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也要有计划地对大学英语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鼓励和督促大学英语教师掌握、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变成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的真正工具和手段。
  
  4.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意识淡薄,普遍存在着“重教学、轻科研”的思想,加以整体上学历层次偏低、科研时间少、科研环境差、缺乏经费和带头人等客观因素,导致了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水平不高,科研成果不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创造性的活动”,高校和大学英语教师都应当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科研工作是大学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素质的具体表现之一,更是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内容,不能把教学和科研割裂开来,而应当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指导教学,把教学和科研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高校也应充分考虑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在科研经费、科研条件、学术交流、出版发表、成果奖励等相关政策上予以倾斜和扶持,才能够尽快改变这一状况,促进大学英语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和“专家学者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
其他文献
高职教育实施两年制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大突破.在物业管理专业学制改革过程中,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基本职业能力与核心职业能力的确定,以及职业基础课与职业能力课的分配是解决
摘要:高校德育在大学生道德社会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大学生获取道德认知的有效途径:二是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态度的重要渠道;三是培养大学生道德能力的有效载体:四是规范调控大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方式。高校德育在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中的作用具有系统性,可控性、正面性和引导性等四个方面特点。高校德育在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中的作用途径主要有课堂教学、教师影响、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等。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社会
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学校教育必须长期关注的重大现实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关注和重视,增强实效性是德育工作必须坚持的正确方针和原则。中共中央16号文件再次强调了这一原则,要求把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作为我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高校德育工作落实上述精神,必须首先解决德育观念创新问题。    一、切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和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与日益完善,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身心健康、人际关系、情绪情感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全国政协委员曹亚在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呼吁说,“在21世纪网络成瘾对社会的危害决不亚于今天的海洛因成瘾。”国家应加大对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干预力度。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中国药典收载了关木通和川木通两个品种.关木通为马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关木通的肾毒性缘于它所含的马兜铃酸,可致急性肾小球坏死,此外尚有诱变性、致癌性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