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型社会下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生成机制与培育路径

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rrii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技能型社会是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从技能型社会的视角看,高素质农民以“高技能”展现“高素质”,是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者、新经济新政策的实践者和新产业新业态的开拓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创新力和学习力构成技能型社会下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结构,它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基于“穿越—进阶—循环”生成机制,以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为本源,以创新力为旨归,以学习力为手段.为提升培育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的效率,应采取注重高阶思维训练、拓宽终身学习渠道、加强实践场域教学和构建“政行校企协”协同育人模式等路径.
其他文献
本文是对新文学解剖学形象问题的补充,主要讨论新文学与活体解剖的联系及其相关伦理问题.在近代中国,解剖学观念是启蒙者文化批判的重要资源,新文学因之也具有强烈的解剖学特征,但启蒙者观念中的解剖学具有显著的科学主义色彩,这在围绕活体解剖的讨论中表现得尤其突出,要全面理解新文学的解剖学形象有赖于对此作出分析,文章通过对“人的文学”与解剖学的关系,鲁迅与爱罗先珂的分歧,以及鲁迅有关《昆虫记》的评价等问题的分析来展开论述.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是民族音乐学在中国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音乐研究萌芽于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大背景中,研究初始便注重音乐与文化的关系,通过不同的研究对象,不断实践民族音乐学学科定义.面对藏族音乐“跨界”“跨文化”的文化事实,具备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微观具象的考察和描写方式,结合线索音乐民族志与多点音乐民族志的方法,进行整体、全面的考察.历史民族音乐学的向度与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展示藏族音乐文化与其生存的文化语境互动交集的动态过程.“部分的insaider”将两种文化语法兼容并
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了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都市圈发展带来复合型人才的新需求,成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新型内驱力.都市圈多元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能够促进各地政府加强整体规划与协调,使学校、企业、科研机构更精准地服务社会、创新区域技术、整合人才资源,进而实现多元主体的有机协同发展.基于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理念,深入剖析新型区域共同体产学研协同育人的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以苏锡常都市圈智能制造产业转型需求为导向,提出在协同育人框架内,要构建具有共同体特色的管理保障制度,行业企业要勇于承担协同育人责任,要
新的行动纲要发布,引发对数字职业技能教育新的思考.通过对英国学徒制中数字路线的梳理,引入“数字学徒”这一概念,对英国政府多个部门的统计资料、学徒研究所、科技合作伙伴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网站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数字学徒的培养是一个系统体系.提出我国职业教育部门应与产业界合作培养数字人才,对数字行业从业者的数字素养评价标准应结合一定的行业标准和岗位职责,系统、全面而有层次地开展教育与培训,力求对我国职业教育和数字人才培养有所借鉴.
十番鼓与十番锣鼓,一字之差,被历史中的文人墨客、当下部分民间艺人混淆.杨荫浏虽提及二者乃不同的乐种,但鲜有人做具体分析.通过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发现二者名相似而质相异:历史渊源上,十番鼓流传早于十番锣鼓;演奏成员上,二者除“神家”和“道家”演奏群体外,民间吹鼓手也演奏十番锣鼓;乐器组合上,二者既有共有乐器,又有独有乐器;演奏时段上,不仅二者存有差异,而且同一个乐种(十番鼓),神道两家亦有差异;曲体结构上,虽神道两家的十番鼓存有差异,但其十番锣鼓几乎相同;曲牌构成上,神道两家的十番鼓存在同名异曲或同曲异名的
要离其人其事之虚实有无,向为史学界、文学界所疑惑.大致而言,要离传说在战国末基本形成,于西汉出现重要衍生和分枝,于东汉发生并枝和增生,最终成为层累性的著名传说.
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政治、社会形势,我国探索实施了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以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和上海业余工业大学为代表的新型高等学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办的.在创建和办学过程中,两校在学校选址、培养目标、招录方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校厂(场)合作等方面形成了有别于传统学术型大学的理念和做法,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探索普及高等教育的实现路径,以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借鉴.
课程思政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路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应强化专业课程思政,并与一般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金融人才上不断优化.高职院校要结合金融专业特点和金融行业的实际需求,着力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协同育人体系,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协同,通过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家庭和企业等各方面的协同来提高教学质量.
王夫之通过《明诗评选》《夕堂永日绪论》建构出别具一格的明诗史.这一明诗史由“雅”“俗”两条脉络交叉演进,整体呈螺旋式下降的态势.“俗诗史”“雅诗史”分具不同特征:前者不断扩展,循环往复;后者总体在衰落,靠“天才”推动发展.较之中年时期,王夫之暮年的诗歌史视野有所拓展,儒家义理观得到强化,诗教意识更加明显.他以明代庙堂文化为基础,借助建构明诗史,来全面总结诗歌史,争夺风雅正统和“兴文明之治”.
高淳民歌是高淳地区民间歌曲的简称,《五月栽秧》是高淳民歌的经典代表.它为民族五声羽调式,节奏与结构简单,旋律级进为主,温婉柔美又极具高腔特色.1957年版《五月栽秧》是其当代流变源头;不同“微文化”间的互相吸收和借鉴,逐渐使其形成了新的传统;“异文化人”在新传统的基础上通过“甩腔”的引入,对旋律、音乐结构、歌词进行了再编创,加之“犯声”屈调的巧妙运用,使其完全形成了一首极具高淳特色和苏南风格的新高淳民歌.这是“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的结果.人们高度的文化认同和集体无意识使其成了高淳民歌的经典代表.研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