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阅读探究性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fly6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大量资源可在网络共享,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及状态。高等教育面向广大青年学生,目的是培养时代新人,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与使命,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进行改革与创新。本文以大学英语阅读为例,分析了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结合课程设计,分析了网络环境下探究性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英语阅读;探究性教学
  【作者简介】张晶(1983-),女,长春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大数据时代大学英语阅读网络探究性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GJX2018D271(此论文是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一、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英语教学的根本。大学英语阅读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根据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大多围绕一本教材编写教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中心思想、结构特点,文中重点句子、短语、词汇,以及语法难点,教学过程以教师讲解为主,更多的是通过连续性教学,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教学手段是黑板、粉笔,部分配合多媒体课件展示,课后布置练习题和少量课外阅读,通过练习题和作业的讲解巩固加深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学生上课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以回答问题的方式参与课堂活动,重点知识记笔记,以备记忆复习。只有部分学习比较积极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容易出现一个既定循环,学习好的学生越来越好,没有兴趣不爱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学不会,对老师善意的提问也可能产生反感。终结性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出勤、作业、测试、课堂表现、期末考试等,课堂上认真听讲,对知识点掌握好的学生成绩突出。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定位,教師占主体地位,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师生关系单一,双方缺乏沟通交流。
  二、网络环境下探究性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1.网络环境下探究性教学的内涵。探究性教学,顾名思义,是探索、研究、自主、合作的教学过程。网络环境下探究性教学指的是,在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的前提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网络环境下,学校、教师、家长都担心学生会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甚至采取多种方式避免学生接近网络,认为弊大于利,危害很深,但是学生要适应社会需求,必然要接触网络,被大量的信息资源包围着,让学生懂得如何辨别网络资源,使资源为自己所用就显得至关重要。
  探究性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其健全的人格。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将大大降低教出“书呆子”的比率。“书呆子”式学生只会课本知识,为了记住知识而学知识,不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探究性教学中,教师是课程设计的导演、参演演员和监制,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多种教学活动,个人任务与小组协助相结合,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主动思考与讨论,在教师讲解中总结所学知识,构建学习方法。
  教师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资源,设计组织教学,黑板、粉笔成为教学辅助手段,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教室,学习行为融入日常生活中。
  探究性教学中,教学评价的关注点多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和学生评价,多角度全方位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2.网络环境下探究性教学的意义。知识获得功能:探究性教学模式具体表现为个人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和教师集中讲授。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其角色多样,包括组织教学活动、参与研究讨论、指导学习与合作,这有助于学生在获得陈述性知识的同时获得策略性知识;教学资源丰富,图片、视频、影音、文章、资讯、微信、腾讯QQ、超星学习通、慕课等运用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学管理角度,沟通更便捷,师生、生生之间实现随时交流谈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社会性质功能:网络环境的影响早已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探究性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会辨别、选择,合理利用资源,改正思想认识。网络不仅能够娱乐,更能够促进学习,学会运用网络,其利大于弊,在浩瀚的网络资源海洋中把握方向,运用自如。
  人格培养功能:学生的发展成长,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至关重要。探究性教育过程中,教师分析学生的个体特点,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特点,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意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健全人格。
  三、大学英语阅读探究性教学设计案例
  1.大学英语阅读探究性教学模式。大学英语阅读探究性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课前情景导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展示、教师总结讲解、自评互评结合五个部分。
  课前情景导入:教师运用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课件导出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完成预习,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查找相关资料,记录重点、难点,解决部分可以自己完成的难点,明确疑难问题所在,有目的地参与同学讨论,听老师讲解,学习效果明显加强。
  小组讨论展示:小组可以通过多种网络平台交流讨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小组活动任务,并进行课堂展示,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与思辨能力。
  教师总结讲解:教师讲解在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展示之后,可以起到提纲挈领、事半功倍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中的难点,养成复盘总结的习惯,学到陈述性知识且陈述性知识系统化,并学习策略性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评互评结合:探究性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有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自我评价,客观科学全面地评价,及时奖励先进,指正缺点不足,鼓励学习,互相帮助,改正提高。
  2.大学英语阅读探究性教学设计过程。本文以科研小组老师讲授的《21世纪大学英语 综合教程4》的Unit 4中的探究性教学课程设计为例,具体讲解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对教学改革与创新有一定指导和启发意义。
  大学英语阅读每单元为2学时;运用超星学习通慕课,QQ群,微信群,百词斩爱阅读等网络平台辅助教学,疫情期间,采用腾讯会议进行授课。
  教师提前备课,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制作慕课,慕课内容包括与课程相关的视频、音频,主题讲解,思考题,练习题,阶段测试题,小组活动,期末考试题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预习、学习、复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Unit 4的阅读技巧是分清事实和观点(Distinguish Facts and Opinions)以及推理判断(Making Inferences)的讲解。所谓事实,是指已经发生或存在的一种客观状况。或者说,一个事实就是一个可以被证明的对象,通常采用表示具体意义的词或词组来表达事实。例如,The house wan painted on October 10, 2019.观点则表达个人看法、判断、信念、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常表现为推断、预测、结论等各种主观表达方式。如,Rachel’ s book Silent Spring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American society. 讲解后设计了练习题和音频,学生自测学习效果。在推理判断讲解中,以2010年12 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推断题为例,详尽解析,最后得出结论:推断题不要去过度推理,一定要立足原文,选择与原文信息一致的选项。
  小组活动中,围绕钱(Money)表达自己的认识,包括对钱的态度、如何赚钱和攒钱,以课件、视频,图片等形式配合讲解。教师随机把学生分为八组,设定每组成员上限为六人,学生自由选择进入相应的小组,在指定时间内上传视频、课件以及图片,课堂上进行分享讲解。结束后在超星学习通小组活动中进行自评、组内评价和教师评价,占比分别为30%、30%和40%。学生小组确定后,通过微信平台进行沟通,小组内分工协作,组长负责统筹安排,搜集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有问题可以在QQ群中随时向教师提问,师生可以共享搜集的相关资料,发到群共享的Unit 4文件夹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学习。
  教师课堂讲授,梳理课文重点、难点,解答学生在活动中的疑问。例如,有几位学生反映阅读练习的选择题第四题没有回答正确,课堂中大家一起思考这道题:“To save money, immigrants do all of the following EXCEPT______”。这道题为逆向思维题,在做题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关键词“EXCEPT”,题中见到Not mentioned、NOT true、all of the above等词或词组时都要引起注意,平时学习中要观察积累。各小组展示讨论的结果,讲解过程以课件辅助进行,陈述对钱的认识,总结多种赚钱方法和攒钱方法,使学生对钱有了更加正确深刻的看法,了解到钱的意义所在,了解了如何赚钱及应该如何攒钱。
  课程评价环节,首先在超星学习通小组活动中进行教师评价、组内评价、个人评价,形成小组活动的总成绩;其次,教师投票,组间投票,开展小组活动排名,根据排名得到相应分数,记入平时表现成绩,成绩由小组成员共享,讲解表现突出的学生得到额外的奖励。
  四、结语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习惯于把自己定位于知识的接受者,习惯于做具有确切答案的作业,习惯于自己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下,高校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师生和生生间的同步、异步交流。
  参考文献:
  [1]陈泳超.差异评价“实施因材施教”[J].福建教育,2001.
  [2]陈设立.长宁终身学习实践与思考2012[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3]李大纲.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教学模式[J].师道·教研,2010.
  [4]宁顺兰.基于网络平台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
  [5]周軍.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修辞艺术与翻译策略的角度来分析英语广告语,主要是分析常用的广告修辞艺术的运用和产生的效果,通过这种效果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英语广告词修辞艺术与翻译策略的特点。本文还介绍了一些翻译策略,如直译法、意译法和活译法等,并阐述了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境来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广告词;修辞;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龙晶晶(1980.07-),女,湖北嘉鱼人,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
【摘要】 本文分析黄淮自律体新格律诗的特点,对赵彦春《仰望星空》自律体新诗选英译的案例进行研究,从诗节的对称、节奏的和谐和韵律的流畅三个方面,探讨赵彦春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既展现原诗的情理意蕴和审美情趣,又让译诗符合英语语言的声律特征。  【关键词】黄淮;自律体新诗;赵彦春;英译研究  【作者简介】王志博,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9-ZZ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方式也在随之向更深层次发展,尤其体现在对于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对于教学方式的探索之上。各种教学方式在相关教学人员的不断努力之下层出不穷,多模态教学模式是在改善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之上提出来的,对于活跃课堂氛围,增强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并提升其英语学习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模式;中职英语;课堂互动  【作者简介】田子怡(1988.11-)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学生词汇掌握量对后期学习英语其他知识点有直接的影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有效性的强化很有必要。本文首先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加以强化的意义进行阐述,明确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对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一些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李莘,北京梦坊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引言 
【摘要】英语语句中存在较多的隐喻词语,为了理解语句的本意,必须要探究英语隐喻翻译技巧。正常来说,英语隐喻主要包含了两大部分,分别是词汇隐喻以及语法隐喻,有些英语隐喻较为浅显,容易理解,有些则隐晦较深,需要深入探究。英语隐喻涵盖有动词性隐喻、名词性隐喻以及形容词性隐喻三种句法结构特征。在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英语隐喻翻译分为了认知对等、认知不对等两种情况,在实际翻译中可以通过直接翻译法、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同时其也为学生个性化学习以及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基于此,下文详细探讨了小学英语教学中微课的有效应用,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英语;微课;特点;应用  【作者简介】林沁,福建省武夷山市余庆小学。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其具有内容精练、时间短暂、表现形式丰富等特点,并且凭借自身独有的特点在各个学
【摘要】文本解读当前得到了很多关注,部分教师甚至围绕着文本解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但也要看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教学法实际应用层面具有一定难度,相关难点因素的制约性影响也不容小觑。本文将分析文本解读教学法的应用难度,并就如何更好地应用文本解读法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文本解读  【作者简介】夏秋明(1974.4-),男,汉族,河北唐山人,唐
【摘要】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作为一种新兴的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Blended-Learning)颠覆了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大学英语应用型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方向。本文主要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如何将其运用到实践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大学英语  【作者简介】郑娜娜(1984.10-),女,山西临汾
【摘要】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生源多元化促使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基于现状分析了多元生源的个体差异,并指出相对应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多元生源;差异;教学对策  【作者简介】裴如正(1983.07-),江苏徐州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语言学、英语语用学等;吴莉娟(1987.07-),江苏徐州人,铜仁幼儿师范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学教做互动”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拉近师生,从而推动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当下,有关“学教做互动”模式的研究仍在继续,而且已经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作者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大量的一手材料,现根据这些研究成果继续分析,以期能帮助初中英语教学进一步拉近师生关系,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初中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