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研究的理论探索

来源 :学习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19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问题具有独特性,是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现有的高管薪酬研究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市场均衡视角的高管薪酬理论,二是企业内部权力视角的高管薪酬理论,三是社会经济结构视角的高管薪酬理论。这些理论互有优劣,不过都无法完全解释国有企业高管薪酬问题。本文构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下的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理论框架,指出国有企业高管付出的是一种管理劳动,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在数量上应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薪酬体系应以利于国有企业的生产发展为指向,并将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与社会因素的相互影响纳入分析框架。
其他文献
合理确定医生薪酬水平是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基于31个OECD国家的数据分析显示:目前我国医生相对薪酬水平相当于OECD国家中等偏下水平;医生相对薪酬水平与医疗服务质量并不存在一致性的显著关系,仅在部分基本医疗和专科急诊医疗服务领域,全科医生相对薪酬水平和数量与服务质量呈显著正相关.这启示我们,我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不能简单照搬发达国家经验,而是要根据本国国情确定合理且可调整的医生相对薪酬水平,并将有效、可测量的医疗服务质量指标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现阶段,应优先提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过程是中国法治成长并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必然引发法治模式的变革.与由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动的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配套的法律制度及其治理方式也必然是高质量的,这种制度和治理上的高质量就表征为法治现代化.在此目标下,当下中国应该重塑法律体系格局,提升权利保护的"量"与"质",健全社会公平公正机制,强化防控手段在法律实施中的作用,完善风险责任制度体系,从而推进法治模式革新,实现法治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