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常识》与《生活与哲学》教学目标的整合与渗透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j0425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计划,《经济学常识》(人教版)作为选修B模块在高三(文科)第一学期开设,并直接面向高考。从目前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取向来看,我们有必要对高中政治课程相关模块进行目标整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其中,重视处理好《经济学常识》与必修模块《生活与哲学》(人教版)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如何进行《经济学常识》与必修模块《生活与哲学》两个模块的目标整合和渗透,谈一些笔者的看法。
  
  一、理清《经济学常识》与《生活与哲学》的内在关系
  
  关于两个模块的内在联系,图示如下:
  
  四、通过《经济学常识》与《生活与哲学》教学目标的整合与渗透,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对现有教学资源(教学素材)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是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个问题情境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的使用和拓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辩证思维,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在考虑《经济学常识》的教学时,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对教材文本所提供的教学资源适当整合,也可以结合现实社会的经济问题来开发新的教学资源。
  比如“专题四”有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范围从“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再转入“专题五”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在具体的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完整把握有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思维认识提升到哲学思考的层次。我们不妨以《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的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生活与哲学教师教学用书》P81)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经过问题的探究,再次体会“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把握客观规律”。上述问题的探究也可以围绕《生活与哲学》第六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生活与哲学教师教学用书》P129)展开,启发学生要坚持真理,不要盲目崇拜权威,树立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信念。
  《经济学常识》教材所设计的一些探究活动,也可以用于渗透哲学目标。比如“专题四”第三框第六项的探究活动,在摘录毛泽东的两段论述之后,提出了“联系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说明向外国学习的益处,对外国经验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对于这项探究活动的展开,《经济学常识教师教学用书》提出了建议,“开展这一活动,要引导学生把《生活与哲学》中学习过的辩证否定、扬弃理论结合起来,把矛盾分析法用到辨析中去”。对此,我们可以结合现实经济生活中正在发生的问题,如把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这个问题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讨,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懂得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批判地学习他国的经验和现有的理论,走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的道理。
其他文献
耿立是近几年来取得突出成绩的散文家。他的乡土散文由早年的“精神家园”式的乡土抒情转变为对现实乡村的直面书写;他的历史散文捕捉细节,追寻真相,演绎人性。从文化维度看,耿立
在深入分析物联网产业及称重传感器的应用市场后.集中资源攻关称重传感器在物联网应用中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基于zigbee、GPRS及GPS技术的重力加速度自补偿智能网络称重传感器,
文本写作和文学接受之间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距:作者和读者审美能力的差异、作者和读者认识能力的差异、文本自身的开放性和意义的丰富性形成的差距、接受者
全国高考试卷命题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改革.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基本稳定,通过对最近三年浙江理综(物理)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理综(物理)具有以下特点.
红头文件是施政手段之一,在管理和实施中出现了过于依赖文件、代人受过、断章取义等混乱,随着我国公民权利意识提高,不少红头文件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导致政府的公信力受到影响。为
写作是一种高级和高尚的创造,是运用自己的智慧调动阅读积累、人生体验、哲理思考的抒写性灵的生命之旅。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最佳体现,但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作文反馈信息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可感受可体味的“场”,这是一种由教师和学生围绕着文本共同营造和创设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力
伦敦经济和政治学院马丁·洛奇、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德里克·吉尔在《治理》2011年第1期发表题为“迈向新时代的行政改革?新西兰后新公共管理的神话”的文章。文章探
古往今来,无论是成名成家者还是发明者,他们的成功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那就是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更勇于去探究问题。当前,国家提出了经济要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急需一大批具
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何增科在《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撰文,对深化十大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具体构想。一是利益协调体制改革。改革目标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