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耿立散文的三重维度

来源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by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耿立是近几年来取得突出成绩的散文家。他的乡土散文由早年的“精神家园”式的乡土抒情转变为对现实乡村的直面书写;他的历史散文捕捉细节,追寻真相,演绎人性。从文化维度看,耿立的散文体现了地域文化意识和伦理文化意识的结合,但底蕴却是现代文化精神和批判意识。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途径。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所在。教学贵在创新,课堂创新就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    一、结合现实生活,培养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
案例一:遭遇“无礼”,处置有理 一堂思品赛公开课中,某教师正在进行“公共生活中的礼仪和礼貌”导人环节的教学。当教师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H颁发奖品时,不料这位学生居然坐着并
话本小说发展到明末,文人已经成为创作的主要力量。作为文人创作话本小说的重要代表,《西湖二集》的文人化显露在各个方面,特别是其艺术手法,在入话、人物形象、讽刺、诗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