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k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接诊的老年慢阻肺患者60例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及肺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老年慢阻肺患者综合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同时更好地改善肺功能,值得借鉴。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康复护理;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133-02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属于常见疾病,而且会因反复发作而导致肺功能受损加重[1]。基于此,临床治疗本病除了加强常规治疗外,还要做好肺功能改善,而加强临床护理就显得十分关键。为了进一步分析老年慢阻肺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我院进行了研究,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10月接诊的老年慢阻肺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皆确诊,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同时排除重度肺动脉高压、结核、肿瘤、精神疾病等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0-82岁,均值72.6±3.7岁;病程5-20年,均值10.3±3.6年。研究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0-81岁,均值72.3±3.9岁;病程5-22年,均值10.5±3.3年。两组患者在前述资料上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皆采取常规支气管舒张药、祛痰药等治疗,同时加强气道炎症控制,减少发病次数及缓解与控制症状等,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而研究组采取综合康复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呼吸训练:护理人员要指导与教会患者采取有利于缓解病情的呼吸方式,包括腹式呼吸、膈肌呼吸、缩唇呼吸等,每天2-3轮,每轮5-8次;叮嘱患者若有咳嗽时则要采取坐下或站立,上半身则要略微前倾进行深呼吸,待屏气几秒后方可咳嗽,且连续咳嗽3次,并按住上腹部促进咳嗽;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指导他们进行全身性呼吸体操,包括平静呼吸、立位吸气、前倾呼气,以及单举上臂吸气与双手压腹呼气等,最后则由腹式缩唇呼吸转变为平静呼吸,每天2次;此外,叮嘱患者睡眠时吸氧,吸氧时间每天应超过16h,氧流量控制在每分钟1-2L。
  1.2.2 运动锻炼:指导患者定期采取缓慢运动进行运动锻炼,比如采取步行、打太极拳等,尽量减少剧烈运动,每次时间为10-30分钟,每天1次即可。运动锻炼要尽量减少肌肉损伤,为此每次活动锻炼前需进行弯腰、耸肩及伸臂等放松肌肉的准备。
  1.2.3 营养指导:根据营养师的建议对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该方案应结合患者营养状况、饮食习惯等处理,指导他们合理饮食搭配,并且要尽量避免过咸、生冷及油腻食物,多鼓励他们吃蔬菜与水果以及鱼蛋奶类食物,减少高碳水化合物及高热量食物。此外,轻中度患者除了要加强肺功能改善,还要增加牛奶、鸡蛋、微量元素等摄入,而重度患者则要再适当注射氨基酸、白蛋白、脂肪乳剂等处理。
  1.2.4 心理干预:慢阻肺患者迁延不愈,并且极易反复发作,这可能引发患者长期伴有焦虑、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睡眠障碍等症状,极易出现焦虑、悲观及抑郁等不良情绪。基于此,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心理状态予以对症护理,一对一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并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最大限度满足他们合理的需求,消除不良情绪。与此同时,要提前将本病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同时告诉他们饮食、心理、生活习惯等对本病的影响,促使他们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此外,建议患者每日午后可听一些舒缓且轻快的歌曲,每天15-20分钟为宜。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与肺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并对比分析。肺功能相关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FEV1/FVC。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采取的疗效评价标准[2]为:1)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并且半年内未复发;2)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3)无效:临床症状未能达到前述标准。总有效率以有效率+显效率计。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采取统计学软件SPPS18.0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取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 表示,采取t检验,以P<0.05差异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对比
  研究组治疗后显效1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肺功能相关指标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对比( )
  组别 例数 FVC(L) FEV1(L) FEV1/FVC(%)
  研究组 30 2.57±0.55* 1.79±0.26* 62.27±11.03*
  对照组 30 1.35±0.45 1.01±0.05 43.65±10.09
  注:与对照组相较,*P<0.05
  3 讨论
  老年慢阻肺会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ATS与ERS指出采取肺康复可通过稳定或逆转疾病的临床表现来减轻症状,并且优化肺功能状态,从而提高参与率并降低医疗费用。为此,近几年临床逐渐将综合康复护理应用在改善老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中,取得了不错效果。本次研究中已经证实,采取综合康复护理老年慢阻肺,临床效果与肺功能改善情况皆要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综合康复护理尽管至今无统一与系统治疗模式,但作为非药物治疗方式,包括呼吸训练、运动锻炼、营养指导及心理干预等,其中呼吸训练可改善呼吸肌耐力与肺功能,并增强肌力;运动锻炼属于核心,可改善运动能力与呼吸困难及疲劳等症状;营养指导则能维持患者理想体质,增强抵抗力;心理干预可转变患者对疾病消极态度,并消除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亚勤,郑彩娥.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5-27.
  [2] 季惠娟,陈巧兰,汤冬香等.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8):40-4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腹部手术患者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腹部手术患者108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患者均36例,给予A组患者0.5μg/ml的舒芬太尼,给予B组患者0.75μg/ml的舒芬太尼,给予C组患者1.0μg/ml的舒芬太尼,比较三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手术后24h,比较三组患者的疼痛,C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措施及其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慢性胃炎患者10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对二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经胃肠道症状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摘要】他达拉非是新型的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糖尿病患者中ED发生率较高且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他达拉非对伴有糖尿病的ED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糖尿病ED患者的治疗中可作为一线药物使用。  【关键词】他达拉非;糖尿病ED患者;疗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118-01  全世界范围内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患
期刊
【摘要】在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血管通路是不可缺少的条件。经皮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作为一大主要方法,可将血液净化血管通路很好地建立起来。该技术方便操作,实用快捷,产生的创伤比较小,所以应用的十分广泛。文章针对这方面的治疗进行了详细的临床病例分析。  【关键词】血液净化;临床病例;深静脉置管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126-01  患者患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过程中心理干预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焦虑及抑郁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两年间我院接治的高血压患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与患者心理干预。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和抑郁的改善情况,并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脊髓炎施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循证护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给予循证护理的治疗组住院时间短(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P<0.01)、护理满意率高(P<0.05),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对急性脊髓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疗效好,护理满意率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减少干预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分析,以此提高母婴结局。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50例剖宫产产妇设定为对照组,另外50例自然分娩产妇设定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后新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2%,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14%,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颅底骨折并发脑脊液漏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40例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病人进行精心护理,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 例患者全部治愈,无继发颅内感染情况。结论:对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给予正确、有效的护理,可以促进漏口尽早闭合,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颅底骨折;脑脊液漏;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冠心病病人心脏冠状动脉造影与支架术后实施规范化全程干预护理的效果。方法 对实施支架术后及心脏冠状动脉造影的30 例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实施规范化全程干预护理。结果30例患者治愈14例,好转16例,治疗有效率100%,出现低血压2例、尿潴留1例、无脑出血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准确的方法,术前进行精心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可明显降低心脏冠状动脉造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15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效116例、有效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4.7%.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护理方法,有利于治愈、控制冠心病病患。  【关键词】冠心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130-02  冠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