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与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4o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教师以情激趣,巧设多种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 情感 情境 生活 兴趣
  经过多年的低年级教学,我发现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有明显差别。低年级学生有好动、好奇、注意力不能持久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学者讲究课堂教学艺术,重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与同行探讨。
  一、教师以情激趣
  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的思维,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作用的发挥,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唤起学生的情绪与情感,使学生的情感朝着教学目标深入的具体内容发展,从而集中注意力、获得知识。首先,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情感,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如果在课堂上,教师总是板着面孔,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厌倦,因此教师要力求创设和谐的情境,以从容、和蔼的教学态度融洽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要尽量做到音量适度,语言亲切,语调抑扬顿挫,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不感到疲倦。同时应注意适当运用幽默、诙谐给孩子们以欢笑,活跃课堂气氛。再次,要注意多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以期待信任的目光、温和恳切的语言打动学生心灵。仅以学生叙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为例,学生一紧张,叙述就不连贯,此时,教师如脸带微笑地稍作点头认可,则可让其充满信心,再轻声鼓励:“别急,老师知道你会讲,一定会讲对。”在老师表情、动作、语言的激励下,学生就能正确地叙述口算方法。
  二、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主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由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及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及自我价值的实现,下面是我根据教学总结设计的几种情境。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出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诱发探索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套圈游戏》一课时,设置情境:前几天,笑笑和淘气两人举行一次套圈比赛,因为不懂得计算,所以不知道谁赢,今天听说同学们正在学习这一课,特赶来请同学们帮忙解决。同学们愿意帮忙吗?学生大声说:“愿意”。一堂生机勃勃的课开始了。
  2.创设童话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低年级学生纯真无邪,他们对故事里的小白兔、小狗熊、小松鼠及许许多多的动物都十分感兴趣,童话中的小动物对他们来说是那么亲切。例如,我在教《拔萝卜》一课是这样引入的:秋天到了,山坡上的萝卜丰收了。这一天,兔妈妈提议:让小白兔和小黑兔比赛,看谁拔的萝卜多,就奖给谁小书包。两只小兔听了,乐得都蹦起来。他们用力拔呀拔呀,累得满头大汗都不歇,终于和妈妈一起把萝卜拔完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它们的比赛结果吗?猜一猜,谁会赢?听完故事,学生产生强烈的想知道比赛结果的愿望,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3.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操作启动思维,思维服务于操作,情感产生的来源之一即为动手。因此,动手操作是一种动态过程。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顺应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既引起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又使他们在亲自感知事物的同时,发展思维,开发智力,愉快地获取知识。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先分给学生若干不同类的三角形纸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各种三角形分成几类,通过操作,使学生先有感性认识,然后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利用动画依照角的特点将三角形分成几类。并概括出根据角分类的三种三角形,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步点。《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因此,数学课堂应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使学习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使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价值,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例如:教《跳绳》时,在主题图讲完后,我请8个同学上台,问:“苹果和香蕉,你最喜欢哪种,喜欢苹果的站在左边,喜欢香蕉的站在右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8由几和几组成,并列出相应算式。老师还可以问:玩具车和冰淇淋,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放学后,你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看电视?等等。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兴致勃勃,很快就掌握了8的组成。
  总之,我们只有关注学生成长,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在乐趣中学到知识,在乐趣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 要: 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手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合理使用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 多媒体 数学课堂教学 激发兴趣 培养能力  在数学课堂中如能恰当融入多媒体教学,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
摘 要: 数学这门课程一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且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在很多学生的学习生涯中都扮演着相对“可怕”的角色,但其自身的重要性又不允许学生或者老师对它有丝毫懈怠,因此需要良好的数学水平支撑他们的成绩,不仅如此,各科知识不断相互渗透,数学知识越来越重要,那么对人才的数学水平也会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学好初中数学不仅仅是现阶段的重点任务,也是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但传统死板的教育方
摘 要: “自能”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清晰地明白“学什么”——学习内容和“怎么学”——学习策略。旨在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观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自能学习”。  关键词: 自能课堂 学习内容 学习策略 教学评价  我校从2012年开始,开始研究市级重点课题《构建“自能课堂”的校本实践与研究》,作为数学组的一名成员,我努力创建具有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
摘 要: 课题的主要特征是“先练后导”。按照心理学理论,问题先行,即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开展学习探究和实践活动,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自学品质和思维效果。千百年来,“以教为本”的传统教学根深蒂固,“教—学—教”模式让“教”占了三分之二时空。本课题的基本理念是“以学为本”,采用“学—教—学”模式,“学”占了三分之二时空,这不仅是教学程序上的变化,而且是教育思想的转变。“先练后导教学模式研究”是以学生为主体、训
摘 要: 本文围绕有度教学的重要性、管理课堂秩序是有度教学的基础、掌握教材节奏是有度教学的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是有度教学的延伸、开展教学实践是有度教学的结果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对有度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有度教学 小学数学 教学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贯彻有度教学理念,把握好课堂进度,使学生能够跟上教学步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  
摘 要: 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中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需要,尤其与情景教学的要求大相径庭,利用电子信息手段增强视听效果,改善纯语言教学环境,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性,以音像的生动性、可感性强化教学内容势在必行。  关键词: 传统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 小学诗词教学  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古诗词教学的需要,尤其与情景教学的要求大相径庭,利用信息计算机手段强化视听效果,改善纯语言教学环境,打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