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林生态采运存在问题及研究对策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ulukuai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家林业产业政策的调整,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全面启动与实施,木材生产将主要依靠人工林主伐。本文对人工林生态采运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研究对策。
  【关键词】人工林生态采运;问题;对策
   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加速推进以采伐天然林向采伐人工林转变,是林业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既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解决木材供需矛盾的需要,对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人工林生态采运存在问题
  1.1 林地地力衰退,生产力下降
  在山地人工林区采用不恰当的采伐方式和工艺设备已造成严重土壤侵蚀和水患。人工林多代连栽,引起杉木、桉树、杨树及落叶松人工林地力衰退,生产力下降,尤以杉木林为最。地力衰退还与下列因素有关:一是由于针叶树种的固有特性,在营养元素循环上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二是与栽培措施有关,采取皆伐作业、炼山、全垦整地和不合理的林地管理等引起有机质大量消耗和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大量的营养元素从生态系统中输出;三是与栽培周期有关,短轮伐期人工林,林下植被未能充分发育,林地积累的养分少,参与生态系统循环养分数量有限,营养元素归还与吸收比值低,随着林地栽杉次数的增加,土壤养分亏缺日益严重。
  1.2 经营方式不当,结构不合理
  森林采伐更新导致的生态系统简化最明显的例子是大面积森林皆伐后,更新起人工用材林。人工林生态采运作业粗放或措施不当,造成物质输入输出失衡,用地与养地失调,这在南方林区尤为明显,群落结构简单的人工林缺乏自肥能力,维护地力能力差。由于强调密植,中幼林郁闭度过大又不能及时间伐,影响林木生长和林地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
  1.3 采伐制度片面,政策不合理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着眼于木材生产,没有充分考虑到森林效益的多元化,在选择伐区作业方式时,大多只强调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忽视了采伐作业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盲目采伐,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以往把采、集、运三者作为一个系统,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人工林生态采运作业技术很少;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在“两林三划分”中,将一些可直接利用的人工用材林划分为重点公益林,停止了经营管理、采伐利用。该林分如不及时进行定量间伐和主伐利用,将因自然稀疏、病虫害等因素,使其产量下降。同时,因没有进行及时抚育而死亡的树木,将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2.人工林生态采运研究对策
  2.1 改革传统经营措施,降低对林地干扰强度
  对传统的人工林采伐和营林措施进行相应改革,以降低对林地干扰强度。首先,合理确定采伐方式。对陡坡和江河两岸一重山(特别是江河上游的)常绿阔叶林应尽量予以保护,并采用择伐作业进行更新;皆伐作业应严格控制在一定的面积范围内,若条件许可,应采用全悬索道原木集材,以减少集材过程对林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提倡稀植(初植密度应低)制度。特别是当前小径材销路有限,间伐材生产成本较高时更应提倡稀植。这样,可避免因种种原因不能及时间伐,避免杉木人工林幼林因密度过大导致其对地上和地下营养空间争夺,从而缩短杉木的速生期持续时间及降低其生长量;可降低因间伐而增加养分净输出;对促进林下植被生长作用明显,有益于林分结构多样性的形成。第三,幼林抚育保证及时郁闭。尽量采用不全面除草松土或扩穴连带,而只在杉木种植穴周围除去对杉木生长有负面影响的杂草和灌木,对杉木生长无不利影响的杂灌应尽量予以保留;若幼林地杂草过于繁茂,则应选择适当的除草剂,及时抑制杂灌草对杉木幼树生长的不利影响。第四,实施环境可行的低干扰采运技术和设备。在林区道路、采运作业、采运机械和工艺等方面采用先进和适用的技术。
  2.2 采用合理更新措施,增加林分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结构复杂性和物种多样性程度直接影响该系统的稳定性与功能发挥。要加大间伐强度,降低人工林的密度,促进形成乔灌草结合的人工群落;造林中保留一些空旷地,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多样性,且能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等;在立地条件中等的采伐迹地上营造杉木林时,可套种绿肥,以增加地表盖度;针对不同树种与不同林龄阶段的林分,确定抚育间伐种类、方法、选木原则及间伐强度,有部分人工纯林划分在公益林内,急需国家政策调整,方可实施改造;在适地适树前提下,应用各种生物技术及良种选育和推广,开展联合攻关。这些措施不但能增加群落结构复杂性与生态系统及物种多样性,同时亦能改善土壤肥力 促进杉木生长。
  2.3 施行宏观调控政策,完善人工林采伐制度
  采取森林采伐规范和激励措施,施行宏观调控政策,加强林业可持续发展意识,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适时地调整人工林采伐的政策规定。如:对现有人工林进行统一规划,分别不同地域、立地等级、栽杉代数和林分生育阶段,从长远的林地利用出发,造林更新时要考虑到下一茬(轮)的林地利用方式和应采取的栽培模式和营林措施;速生丰产林的发展条件(包括造林面积、造林地的地位指数、树种搭配、培育年限、营林措施及造林密度等)要有适当控制,以免造成新的地力衰退;对私有人工林的采伐管理上,在从严核定采伐限额的前提下,在限额指标内对采伐许可证的发放应适当放宽,坚持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持续利用,促进发展的原则。
   3.人工林生态采运研究前景
  3.1 人工生态林择伐与更新技术的系列研究
  按照林业可持续发展要求,今后考虑生态的人工林择伐及更新作业技术系列研究,应改变“以空间代时间”的传统研究方法,通过建立固定样地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尤其是考虑生态的人工林择伐及更新作业技术的研究。应以原生针阔混交林为模式,将人工针阔混交林与其进行结构特征比较,按自然干扰原理与经营目标,确定择伐木、择伐周期及伐后空间格局。
  3.2 人工商品林生态采运理论及其作业技术
  人工商品林生态采运作业技术系列研究,应把采、集、运三者作为一个系统,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以森林生态采伐学为指导,开展不同资源条件、不同立地、不同集運材方式的皆伐和择伐作业实验,观察林地主要生态因子变化,研究其对人工商品林林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恢复。
  3.3 基于工业生态学的人工林采运模式研究
  将工业生态学的原理应用到人工林生态采运系统中,分析工业生态学方法(包括工业代谢分析、生命周期评价、清洁生产、非物质化服务、环境材料和环境友好产品等)在人工林采伐系统研究中的适用性,建立较新型的人工林生态采伐原则和研究方法体系;研究人工林生态采伐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模式,基于节省资源、节省能源、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4个基本要求的人工林采伐周期中,各阶段的清洁化生产工艺系统的设计指南;建立人一机一环境协调,保证生态和环境效益的人工林采伐作业系统。■
  
  【参考文献】
  [1]周新年,张正雄,巫志龙,等.森林生态采运研究进展[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7,27(2):180-185.
  [2]马祥庆,叶世坚,陈绍栓.短轮伐期对杉木人工林地力维护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0,36(6):47-52.
其他文献
【摘 要】档案文化意识是指人们对档案文化的认识或看法,具体说就是整个社会、某个集体或个人对档案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和态度。档案文化意识的强弱,会从心理层面极强地影响人们对档案工作、档案部门和档案事业的重视程度、理解程度和支持程度,从而会从根本上影响到档案工作的进步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因此探讨在档案网络化的趋势下,如何利用网络的高效性、及时性、集中性、互动性和永久性,以充分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发挥档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各种各样的新观念,如竞争观念﹑价值观念﹑效率观念等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更新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在变革中,作为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作,也受到了冲击与影响。因为档案如实地﹑客观地记录了社会活动的过程及情况,并为社会经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了,档案工作也就随之变化了,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1.经济发展对档案工作意识上的冲击  1.1竞争意识  由于世界大环境的影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廣泛应用,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必然要产生大量的电子档案,交通客运电子档案是信息社会发展的产物,加强对交通客运电子档案管理的研究,是目前客运档案工作者的一项紧迫任务。  【关键词】档案管理;电子档案;优越性;开发和利用   客运电子档案是指在交通客运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由计算机系统处理和存储的机读材料和其他载体形式的记录,客运电子档案的形成、存储
从管理的内容看,电子档案传统安全管理就是要保证处于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物理位置、逻辑区域、存储和传输介质中的电子档案内容,在动态和静态过程中均保持其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而要做到这些,就要涉及到电子档案与人、网络、环境有关的技术安全、结构安全和管理安全等各个部分,这几个部分又是相互依赖、互为补充的。从管理的范围看,电子档案传统安全管理包括很多个组成部分,如硬件的安全、软件的安全、文件的安全、数据的安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食品加工产业的飞速发展,马铃薯的经济效益有了显著的提高,经深加工后的产品价值要高出鲜薯数十倍以上。为了保证加工生产的持续性,马铃薯的贮藏问题越来越引发加工企业的重视。   【关键词】马铃薯;迪藏;主要技术;影响因素;提升质量措施  要提高马铃薯的商品率,就需要尽可能地延长其贮期,并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原有品质。下面就对马铃薯的贮藏技术及窖藏法如何更为合理地贮藏进行探讨。  
【摘 要】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傳播利用图书情报资料,为一定的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科学、教育文化的机构。图书馆是一个多功能的课堂,它虽然没有老师讲授,却能“传道授业、解惑”,却能满足广大读者对知识的渴求,还能为读者提供图书情报知识,使图书馆在教育、科学文化领域中逐步实现其自身价值。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图书馆是传播科学文化、收集
【摘 要】在我省森林分类经营实施之后,建議对以往二类调查中以资源统计为主的小班调查方法,根据不同的森林类型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新时期林业经营管理的要求。  【关键词】分类经营;小班调查;区划;问题   0.前言  森林分类经营是“天保”工程实施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林业从传统的以木材为主向发挥森林的多功能、多效益的经营方式转变。它要求对不同种类的森林,按照不同的功能、特点和规律,采取不同的经营方
【摘 要】本文主要从播种前的土壤准备,种子的选择及处理,播期和播种方法,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大豆;播种方法;田间管理   黑龙江是大豆的主要生产区,一直实行“垄三”栽培技术,并积极加强对窄行密植技术及由其衍生的大垄密、小垄密和平作窄行密植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以增产、提质、节本为目标,以精细播种、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等为技术重点,实行大豆与玉米、小麦轮作,解决重茬、
丁香为丁香花的简称,又名紫丁香、百结花等,为木樨科香花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株高4~5m,树皮暗灰色或灰褐色,有沟裂,枝条光滑无毛。叶卵圆形或肾脏形,先端锐尖,叶基心脏形,全缘,革质。初春开花,花单瓣或重瓣,开于前年小枝上,顶生或腋生,花端四裂,筒状,呈圆锥花序,瓣柔色紫,清香袭人,为我国着名园林花卉。丁香花花期4~5月,9~10月蒴果成熟。紫丁香喜光,稍耐阴,荫地能生长,但花量少或无花;耐寒性较
英语教学的四大要点就是听、说、读、写.而英语学习的核心就是交际运用,使学生学会听、说、读、写,并把这四点融会贯通,最后达成交际运用是我们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这不得不
期刊